难以启齿的痒,不如一刀之后的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9 02:50 4

摘要:作为一名医生,我每天都在为患者的健康奔波,给予她们专业的指导和温暖的安慰。我总是告诉她们,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就医,不要因为害羞而延误病情。然而,讽刺的是,当我自己遇到难以启齿的困扰时,却把同样的道理抛在了脑后,陷入了长达数月的痛苦挣扎。今天,我想分享我的这段经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晴

作为一名医生,我每天都在为患者的健康奔波,给予她们专业的指导和温暖的安慰。我总是告诉她们,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就医,不要因为害羞而延误病情。然而,讽刺的是,当我自己遇到难以启齿的困扰时,却把同样的道理抛在了脑后,陷入了长达数月的痛苦挣扎。今天,我想分享我的这段经历,希望能给那些同样正默默忍受的人一点勇气。

大约三个月前,我开始被一种难以忍受的瘙痒所困扰,位置在肛周,尤其到了夜间,症状会急剧加重。那种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就像是千万只蚂蚁在爬行、叮咬,又像是被微弱的火焰持续灼烧,火辣辣地疼。白天坐诊或者开会时,我常常坐立难安,痒到脚趾不由自主地抠地,还必须强装镇定,生怕被患者和同事看出端倪。

晚上则更是折磨的开始,好不容易睡着,又会在深夜被一阵剧烈的痒意惊醒。想挠又不敢用力挠,生怕抓破了更糟糕;但不挠那份钻心的痒又几乎让人疯狂。甚至连走路时衣物的轻微摩擦都变成了一种酷刑。我真的快疯掉了,这种日复一日的折磨严重侵蚀着我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让我白天工作精力不济,情绪也变得焦躁易怒。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找同行求助,而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我诊断和用药。我最初怀疑是蛲虫感染,于是自行服用了驱虫药,结果毫无用处。接着我又考虑是真菌问题,便去药店买了克霉唑软膏,耐心地外用了好几周,依然不见任何起色。我不死心,又想是不是细菌感染在作祟,于是换上了莫匹罗星软膏,可惜命运再次跟我开了玩笑,瘙痒依旧如影随形。

后来,我判断自己可能是得了“肛周湿疹”。于是我改变了卫生习惯,停用了湿厕纸,坚持用柔软的纸巾轻轻蘸干。为了保持绝对的干燥——我知道湿疹怕潮湿——我甚至用上了珍珠粉、扑粉这类有收敛作用的粉剂。起初几天似乎有点效果,给了我一丝虚假的希望,但很快瘙痒便卷土重来,而且变本加厉。

那无数个无法安睡的深夜,我被折磨得近乎绝望。情急之下,我甚至把用来擦脸的神经酰胺乳液用上了。我知道神经酰胺是修复皮肤屏障的好成分,希望能缓解干燥和瘙痒。不得不说,这么用之后,灼热感确实得到了一些缓解,但深层次的剧痒仍在,我依然需要半夜反复起来擦药,睡眠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就是在这样的夜晚,我继续写日记,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倾诉在笔端,这成了我度过漫漫长夜唯一的慰藉。如果没有这份宣泄,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撑下来。

我深知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它必须被解决。但为什么拖了这么久?根源在于四个字:不好意思。尽管我本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每天都在接触女性的隐私部位,我深知在医生眼里,人体器官没有性别之分,只有病症和健康之分。但轮到我自己,我却无法克服那种莫名的尴尬和羞怯。肛肠科的医生绝大多数是男医生,一想到要去检查那个部位,我就感到无比的难为情。这种“讳疾忌医”的心理,让我宁愿忍受巨大的痛苦,自己胡乱琢磨用药,也不愿走进诊室寻求帮助。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种多么可笑又可怕的心理障碍。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症状的进一步加重。肛周皮肤的皮损面积扩大了,程度也更深了,瘙痒已经达到了我无法忍受的极限。于是,这周我特意请了公休假,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解决它。今天早上,我幸运地联系上了肛肠科的许主任,他正好在门诊。我鼓起勇气去找他。经过检查,诊断结果非常明确:混合痔(同时有内痔和外痔)、肛门乳头状瘤,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度肛周湿疹。许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人就是因为羞于开口,才把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我整整被折磨了三个月的夜间瘙痒,根源就在于内痔脱出形成的小肉揪,导致肛门不能完全闭合,有少量渗液不断流出,持续刺激周围皮肤,从而引发了剧烈且顽固的湿疹。治疗方案也很明确:需要手术处理,进行混合痔外切内扎,乳头状瘤切除,并对肛周湿疹进行封闭术。

说实话,听到手术我内心也曾闪过一丝恐惧。我有同事做过痔疮手术,她向我描述过术后那种疼痛难忍、站坐不安、寝食难宁的经历,这让我一直非常害怕。但许主任耐心地告诉我,现在的术后镇痛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疼痛,不用过分担心。他的话让我安心了不少。同时,我也回想起来,自己对疼痛的耐受度似乎还不错,当年剖宫产生完孩子,我当天晚上就自己拔了尿管下床活动了。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相比于现在这种无休无止、让人尊严尽失的瘙痒,术后短暂的、可控的疼痛简直不值一提。在决定接受手术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久违的轻松。

现在,我已经办好了住院手续,完成了术前的抽血、心电图、肺部CT检查。晚上接受了灌肠,清理了肠道,为明天早上的第二次灌肠和手术做准备。躺在病床上,我感慨万千。我是一名医生,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了一条巨大的弯路,经历了徒劳的自我治疗,承受了本可避免的痛苦。这一切,都源于那不必要的羞耻心和侥幸心理。看医生其实并没有那么艰难,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如果我能早一点鼓起勇气,或许现在早已痊愈了。

这段经历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它提醒我,也提醒所有可能遇到类似困扰的人:健康面前,无分性别,无分羞耻。任何的不适和疾病,都应该得到及时和专业的对待。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好意思,而用自己的身体去硬扛,最终付出更大的代价。希望我的故事,能带给你们一点直面疾病的勇气。

来源:精进的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