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定市榃滨镇肉桂产业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肉桂产业联络站)是罗定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国肉桂之乡”核心区——榃滨镇打造的一个产业联络站。该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又是处于两广之间的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近年来以“五联”工作法创新活动方式,服务助力粤桂两省区(“两广”)肉桂
罗定市榃滨镇肉桂产业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肉桂产业联络站)是罗定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国肉桂之乡”核心区——榃滨镇打造的一个产业联络站。该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又是处于两广之间的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近年来以“五联”工作法创新活动方式,服务助力粤桂两省区(“两广”)肉桂产业协同发展,为“两广”20万桂农打造百亿桂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点站位,筑强平台
——构建全链条履职支撑新体系
肉桂产业联络站立足产业一线,通过阵地前移、组织重构、管理塑形,打造了集阵地融合、专业集聚、闭环管理于一体的产业履职新高地。
(一)阵地前移,打造产业一线“桥头堡”。将联络站直接建在链主企业内,实现物理空间与产业脉搏的深度嵌合。联络站设在罗定市粤桂实业有限公司(梅竹村深加工产业园),站内严格按“十有”标准建设,并创新设置产品展示区、综合会议室、代表风采墙、产业特色墙等功能区,特别是精心绘制的“全产业链赋能图谱”,清晰标注从种苗繁育到终端营销各环节,并精准匹配各级“桂代表”的履职定位,使代表作用与产业需求实现可视化、精准化对接。
(二)组织重构,锻造产业赋能“尖兵队”。针对肉桂产业专业性强、链条长、环节复杂的特点,肉桂产业联络站突破行政层级与地域界限,重点吸纳两广地区在肉桂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创新、商贸流通等领域具有深厚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五级人大代表,组建了一支“懂产业、懂政策、懂市场”的“桂代表”专业履职队伍。让“专业代表”依托“专业平台”,通过“专业活动”破解“专业难题”,实现代表履职与产业贡献的“双岗建功”。
(三)管理塑形,织密高效履职“制度网”。创新推行“清单化+数据化”管理模式,依据产业“种植、加工、流通”三大链段精准匹配代表专业特长,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的履职框架。将代表履职细化为“五个一”任务清单(每月走访一家桂企、每季参与一次技对、每年促成一项合作、每年开展一次省际走访、每年领办一件民生实事),并动态更新履职进度与成效,形成“制度约束—数据倒逼—成效量化”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履职精准高效。
精准施策 “五联”贯通
——创新产业赋能履职新机制
肉桂产业联络站构建了以“五联”为主线、以“五法”为支撑的闭环工作机制,为肉桂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注入澎湃人大动能。
(一)联桂农:“问”需于农,筑牢产业根基
▲邓小银代表(中)在肉桂林里开设“林间课堂”
精准问需解难题。将“问需于农、问计于农”作为起点,建立“桂农诉求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全流程跟踪解决农资供应、技术瓶颈、产品销路等核心问题。科技赋能强技能。创新“技术小院+林间课堂”双轨培训模式,由“桂代表”邓小银(云浮市人大代表)牵头制定罗定肉桂种植规范标准,联合专家常驻“技术小院”,每月深入林地开设“林间课堂”,手把手传授标准化种植、速生丰产、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显著提升种植科学化水平。联农带农促增收。在“桂代表”推动下,促成众润康等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知名药企建立稳定供销关系,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带动周边4000余户农户年收入大幅增长,并通过产业链延伸创造800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夯实了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
(二)联桂企:“议”策于企,壮大产业主体
▲链上议事会研讨肉桂产业技改升级
链上议事汇众智。创设“链上议事会”制度,每月组织“桂代表”、企业家、科研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聚焦技改升级、市场拓展、品牌塑造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例如,“桂代表”黎祥和深耕精加工,成功提炼高附加值肉桂醛(苯甲醛),引领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产研对接赋动能。借助“双百行动”契机,“桂代表”积极牵线搭桥,推动广东药科大学等院校与罗定源发科技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催生出肉桂香囊、足浴包、肉桂茶酒、肉桂酥、肉桂米粉及健康洗护系列等深受市场欢迎的“罗字号”产品,极大丰富产品矩阵,释放大市场效应。精准服务疏堵点。设立“企情直通车”专班,“桂代表”联合税务、市监等部门定期入企,“一企一策”纾解融资贷款、项目申报、政策兑现等痛点,成功推动金融机构量身定制“肉桂贷”,指导多家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粤桂实业、骏达香料等11家桂企成长为规上企业,助力罗定建成全国最大肉桂油深加工基地(年产桂皮3.5万吨、桂油1500多吨、桂枝3500吨、肉桂醛(苯甲醛)约450吨,出口占全国20%)。建言献策强支撑。肉桂产业联络站汇集形成《关于进一步推动肉桂产业深度发展的建议》等12件高质量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李小兰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加快推动肉桂产业发展的建议》,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回应,支持深化道地性研究及国家级生态种植基地建设。
(三)联桂商:“督”效于市,拓宽产业渠道
▲崔彩婵代表开展肉桂产品直播助销
代表代言拓市场。发动商贸领域代表主动对接国内外大采购商,成功开拓越南等RCEP成员国市场。“桂代表”崔彩婵创新开展“代表代言”直播助销,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其肉桂产业规划项目荣获云浮市“市长杯”一等奖。万里巡游塑品牌。2024年精心策划“肉桂系列产品万里巡游”活动,跨越湖南、湖北等七省区,大力宣传推介罗定肉桂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监督破障畅流通。针对跨境贸易堵点,“桂代表”联合提出《关于推动海关快速验放便利肉桂出口的建议》,成功推动罗定海关实施“云查检”“云签发”智慧监管模式,大幅压缩通关时间,助力罗定肉桂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比稳步提升。
(四)联两广:“办”实协作,打通产业壁垒
省际协同破藩篱。积极探索省际人大协同履职,两地人大签订框架协议,聚焦“履职共享、问题共推、产业共赢”。共建肉桂产业联络站、牵头成立“省际产业链联盟”,推动在种植标准、技术成果、品牌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变“邻里竞争”为“携手共赢”。聚力攻坚办实事。代表们持续推动解决省际交通瓶颈,成功打通多条省际“断头路”,如湴田村至广西筋竹镇便道顺利贯通,缩短通行距离5公里,极大便利两地桂农出行及桂产品外销,成为跨区域协同履职解决历史难题的典范。
(五)联民生:“评”惠于民,共享产业成果
民生议事汇民声。建立常态化“民生议事会”机制,每季度组织“桂代表”、村民代表、产业带头人围坐畅谈,精准收集道路亮化、休闲设施、文化活动等诉求并分类梳理,推行民生项目群众评价机制,从立项到验收全程引入村民满意度测评,以群众“点头认可”为项目推进核心标准。产业反哺美家园。在“桂代表”督促推动下,一系列与肉桂产业相关的民生项目落地见效,金滩、思理、山河、榃滨等行政村已建起多条“肉桂便道”,有效缓解了长期存在的运输瓶颈、显著提升桂农作业效率;3062盏新路灯覆盖肉桂运输主干道,便利夜间作业;依托“百千万工程”,打造“肉桂文化长廊”“观景台”“休闲广场”等主题设施,既美化人居环境,又成为文化展示窗、产业推广台、村民增收点,实现“小公园大产业”联动。文旅融合添活力。以“肉桂文化节”为纽带,依托万亩桂林打造“桂乡生态之旅”美丽乡村精品带,吸引游客打卡,带动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及休闲体验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民生议事会推动道路亮化工程
榃滨镇肉桂产业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五联”工作法有效破解了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将人大制度优势精准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治理效能,激活了肉桂产业全链条活力,筑牢了产业根基,壮大了市场主体,拓宽了市场渠道,美化了乡村家园,为擦亮“中国肉桂之乡”金字招牌、实现百亿桂产业宏伟目标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人大动力。“五联”工作法的成功探索,为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提质增效、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罗定方案”与“人大样板”。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