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祭扫”也能安放得下追思之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8:51 1

摘要:3月25日,长沙市文明办、民政局又联合发布了《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鼓励市民通过“代客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方式寄托哀思,减少聚集。“代客祭扫”这一名词又火了起来。(央广网)

□舒东旭 王灏然 张文妍 米玛拉珍(湖南大学)

3月25日,长沙市文明办、民政局又联合发布了《2025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鼓励市民通过“代客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方式寄托哀思,减少聚集。“代客祭扫”这一名词又火了起来。(央广网)

其实这一名词也不新鲜,早在2007年,上海福寿园为了方便海外华侨和腿脚不便的老人,就推出了“代客祭扫”项目。2010年以来,武汉、昆明、广州、长沙等城市也陆续开展了代客服务。

至于“代客祭扫”是在外游子的无奈之举,还是纵容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人们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网络“代客祭扫”服务的出现,巧妙解决了人们因距离时间问题无法亲自返乡祭扫的问题,只需花费100到1000元不等,商家就会提供擦拭墓碑、代读家书等项目,并且能做到全程录像。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种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在外务工和海外同胞,是缅怀逝者的新兴方式,为传统祭扫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有人认为“代客祭扫”纵容了形式主义之风,在此类服务中,祭扫者与先人并无情感联系,仅仅是按照不同价位满足委托人的要求完成一系列动作,在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商家为了利益,雇佣不专业的群众演员等现象,各地消协与警方都曾发布消费提示称,近年来代客扫墓、代烧纸钱甚至代哭等祭扫服务存在随意报价却不去扫墓、通过直播转切镜头欺骗消费者等情形。

笔者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祭扫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中的祭扫强调的是亲身参与和家族传承,人们安土重迁,祭扫也相对方便,而“代客祭扫”可以看作是传统祭扫方式在现代社会的一种创新和补充,是现代社会人们多元化的需求的产物。

虽然“代客祭扫”的兴起可能会对传统的家庭文化和亲情纽带造成一定的冲击,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禁止“代客祭扫”这种行为,只要求“代客祭扫”的服务提供者按照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而且,在一些情况下,“代客祭扫”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关怀,符合基本的道德要求。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在清明时节祭奠祖先、扫墓献花的传统早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在这个特殊节日,亲自致祭自然很好。如果因各种缘由无法亲自祭奠,能够请人替我们拭去墓碑上的灰尘,摆上新鲜的鲜花和贡品,遥表一份心意,也未尝不可。清明追祭,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我们内心对亲人的深切追思与悼念是否得以安放。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