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夏天在便利店,我攥着25元买下的那支青牛乳雪糕,终于懂了“雪糕刺客”的杀伤力——这哪是解暑,分明是给钱包来了场“放血仪式”。
去年夏天在便利店,我攥着25元买下的那支青牛乳雪糕,终于懂了“雪糕刺客”的杀伤力——这哪是解暑,分明是给钱包来了场“放血仪式”。
可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后,缔造这场“仪式”的钟薛高,竟以破产收场。
2025年7月,法院公告正式宣告钟薛高被申请破产:账面资产1.86亿,债务却高达7.82亿,资产负债率飙到420%。
换句话说,就算把公司、老板连同冰柜里最后一支雪糕全卖掉,连债务零头都还不清。
很难想象,7年前它还是雪糕界的“顶流”。
2018年出道即巅峰,“钟薛高”谐音“中国雪糕”,包装做得像故宫文创,66元一支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15小时狂卖2万支,狂赚460万。
那时候年轻人买它,哪里是为了吃冰?不过是举着拍照发朋友圈,像攥着30元的星巴克一样,给社交账号交“虚荣心保护费”。
我做广告的朋友当时就说:“这套路太熟了——用‘高端’当遮羞布,把雪糕卖出奢侈品价,消费者付的80%,买的是‘我买得起’的幻觉。”
真正的转折点,是2022年夏天的“烤不化”风波。
有网友发现钟薛高用火烤只冒烟不滴水,质疑声铺天盖地。
可创始人林胜轻飘飘一句“符合国家标准”,仿佛大家的担忧都是小题大做。
网友又不傻:哈根达斯化得像泥石流,它烤着像塑胶,就算检测合格,谁还敢往嘴里塞?
便利店的冰柜悄悄变了天——巧乐兹、绿色心情稳坐C位,7块5的明治、5块的伊利占了半壁江山,钟薛高被挤到最底层。
店员的话扎心又实在:“摆出来也没人买,占地方。”
后来钟薛高也想自救,推出子品牌“钟薛不高”,卖3块5一支。
可网友不买账:“之前割韭菜嫌疼,现在改割菜根了?”
这就像爱马仕突然卖99元帆布包,没人会觉得划算,只觉得“早干嘛去了,现在装亲民太晚了”。
2024年,林胜亲自下场直播卖红薯,对着镜头喊“我卖红薯也要还债”。
可信任这东西,就像雪糕,化了再冻回去,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如今它的官方旗舰店只剩6款产品,12支装卖110元,销量最好的也才1000多单——要知道2021年巅峰时,这个数能翻20倍。
说到底,钟薛高输就输在“拎不清”。
雪糕的本质是“夏天降温的零食”,不是“炫富的道具”。
就像你渴了想买瓶水,有人非要给你推88元的限量版矿泉水,说瓶子是艺术家手绘的,谁会买账?
这几年大家买东西,眼睛比电子秤还尖:30块的雪糕咬一口心疼半天,3块5的绿色心情吃得踏踏实实。
钟薛高偏要抱着“高端”的架子不放,就像穿西装逛菜市场——不是不行,是真没必要。
现在便利店卖得最好的,是1块钱一根的小布丁。
它没花里胡哨的包装,不搞身份象征,几十年前卖5毛,现在也只老老实实做一支能解暑的雪糕。
钟薛糕大概永远没懂:消费者愿意为好东西买单,但不愿为“智商税”买单;可以卖得贵,但得让人心甘情愿掏钱;可以搞营销,但不能把大家当傻子耍。
这个夏天,冰柜里没有“雪糕刺客”了,可谁会怀念钟薛高呢?
毕竟,没人会惦记一支又贵、味道一般,还烤不化的雪糕。
来源:清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