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献礼电影《731》将在7月31日如约而至。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献礼电影《731》将在7月31日如约而至。
谈起这段发生在我国东北土地上的历史,国人无不动容、敏感且沉重,没有做好心理建设的人甚至不敢面对。
仅看到预告片里一闪而过的“人体实验”画面,便能感到深入骨髓的寒冷和恐惧。
这是我们民族的苦难,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尽管知道观看这部电影会痛苦,甚至崩溃落泪,但本片依然是笔者2025年最期待的电影。
01、《731》前瞻:“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东北籍导演赵林山早在10年前,就执着于将这段历史通过光影重现人间,无奈彼时人微言轻。
在拍过两部并不算成功的商业电影后,他找到了拍摄本片的机会。
编剧走访日本搜集资料,在哈尔滨图书馆查阅大量史料。
结合日军侵华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文献资料,历时3年方完成剧本创作。
2021年电影开机,进行了4个月的拍摄周期,随后进入后期制作。
在本片首版预告片公布时,曾遭遇部分网民的抵制和举报(以尺度大为由),或影响原本的上映计划。
在去年中华民族的国耻日“9.18”,片方在新预告片里赫然写下“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这么做,算是一种回击。
愈是遇到反对,愈是说明拍摄《731》这件事做对了,岂能让“他们”得逞。
3000多位我族同胞,其中不乏老幼妇孺,他们被日军用惨绝人寰的“实验”虐杀。
这段历史值得被铭记,而遗忘无异于背叛。
姜武、王志文和李乃文,三位实力派演员为本片的表演保驾护航。
演员阵容也不乏张琪和李彧这样的实力配角,还有本片最重要群像演员:中国人。
就凭制作团队敢于挑战这个题材的勇气,和还原沉重过去的历史责任。
待电影上映,笔者定要第一时间买票支持。
谈起“731”相关的历史,则绕不开1988年上映的《黑太阳731》。
本片是无数人的童年阴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华语第一也不为过。
被不少网友称为“我看过最恐怖的电影,没有之一”。
02、《黑太阳731》:香港首部Ⅲ级片
导演牟敦芾在晚年,都不敢再看本片。
他在拍摄之初便遭遇重重阻力,80年代中后期中日关系回春,有人认为拍摄这样的题材会“引起中日关系摩擦”。
他在向有关部门提交拍摄报告时,特意强调:谁不允许我拍这部电影,谁就是卖国贼。
这也难怪他在电影字幕里打出: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
这次,笔者站牟敦芾。
影片由银都机构出品,是香港电影有分级制度以来,首部Ⅲ级片。
虽然如此,但在最终上映时,还是被删减了40分钟左右。
毕竟某些场面太过真实,用极端写实的手法呈现活体解剖和冻伤实验。
影片没有在内地公开放映过。
不过作为历史教育素材,电影的片段在小范围学术研讨和抗战纪念活动中被引用。
本片在90年代被标注为“禁片”和“内部资料”,以盗版录像带和碟片的形式在内地流通。
比如央视六公主就放过很多次,但放映的版本有所删减,比香港上映的105分钟,少了3分钟。
尽管本片一直面临“以反战之名贩卖暴力”,部分镜头对于受害者的痛苦呈现,引发“剥削受害者”的道德质疑。
年轻一代也以“不敢看”和“生理不适”表达对电影的抗拒,并质疑这样的尺度是否必要。
然而亲历过这段历史的群体,和一些老一辈的观众则认为这是必要的真实,因其是“民族苦难的见证”。
本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代表了“被禁止的真相”。
它尽管以灰色形式在传播着,却是民间几代人对对抗历史遗忘的工具。
距离电影上映已经过去37年,不应再把本片当成“猎奇片”,而是让它成为传承和反思历史的载体。
直面黑暗,方知光明之不易。
重新回顾战争的残酷,才知道和平的珍贵。
03、《黑太阳731》幕后故事:真实,太真实!
电影的拍摄地之一,就选在“731部队”当年的总部,当时已被改为学校。
为配合拍摄,剧组摘下学校牌匾,并临时升起日本的国旗。
有老人路过,忍不住流泪,并喃喃自语,“我想过还会见到这东西,可没想到这么快。”
本片的副导演陈洪海,昔日回忆起这段拍摄经历,依然是“永生难忘”。
为拍摄一场焚尸房的戏,剧组最初说需要十二具尸体,演员要用斧子砍剁尸体并焚烧。
导演牟敦芾为表现日本军人非人的残酷,要求必须要用真尸体更为感官。
陈洪海在长春白求恩大学实验室的停尸房里,从上百具尸体里挑出了十二具“较新鲜的尸体”,并以3000元一具买下。
然而在电影实拍时,十二具尸体依然无法满足导演的要求,他认为场面不够震撼,“尸体太少了”。
剧组不得不来到部队,找首长帮忙派一些战士来帮忙,首长一听是“731”题材,立即表示全力支持。
一个班的战士来到片场,他们和真的死尸一起拍戏时却傻了眼,不少人被吓得跑了出去。
最后还是副导演来做思想工作,说身为东北人要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你们还不愿意参加吗?”
战士们血气上涌,无人再胆怯,纷纷请战。
这场戏里侵华日军的焚尸工,是由哈尔滨话剧院的老演员刘田夫饰演。
他用斧头砍尸体,砍完一块送到锅炉里烧,一边跳舞一边喝酒,如此重复...
彼时,谁又知道,这居然是真的“尸块”?
尽管电影是艺术,而这一切,又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
演员并没有丝毫的排斥和抗拒,而是非常敬业、认真地去表演,为的是塑造那些个杀人为乐的“畜 生”。
04、从《黑太阳731》到《731》:历史的回响,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这部电影?
自2012年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将“731”部队遗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一直受阻,至今没有成功。
除了部分有良知的日本民间群体承认并针对“731”有关事件道歉。
日本官方至今对此事态度暧昧,并从未公开正式道歉。
世人皆知犹太人在集中营里承受的苦难,以及纳粹罄竹难书的罪行。
但是对于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非人罪行,却鲜少提及。
当《奥本海默》在日本上映时,日本人和美国人在互联网打起嘴仗。
与此同时“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相关词条登上美国互联网的热搜。
凭什么送给他们两颗原子弹?
侵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干的“畜 生”行为,成了美国网友用来打小日子脸的最有力证据。
有关犹太人和纳粹的反战电影不胜枚举,《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都是经典。
相比之下,我们的电影人对此贡献寥寥。
难怪拍过《鬼子来了》的姜文会说,在这件事上洋人做的比我们好。
当《黑太阳731》的胶片已斑驳,《731》的镜头将亮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计划宪章》里有这么一句话:记忆的保存是防止人类悲剧重演的必要条件。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依然需要《731》这样的电影。(撰文:木未舟)
来源:香港电影怀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