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大二时被朋友种草到关注后刷到学姐的成功案例,PH留学就像一位老朋友,早早给Doris学员埋下了信任的种子,申请路上双方向导师帮她梳理杂糅的经历、串起独特主线,班主任不厌其烦地调整选校、跟进流程,B部长Bobby和Smart也一路陪伴,从方向抉择到文书构思,细
从大二时被朋友种草到关注后刷到学姐的成功案例,PH留学就像一位老朋友,早早给Doris学员埋下了信任的种子,申请路上双方向导师帮她梳理杂糅的经历、串起独特主线,班主任不厌其烦地调整选校、跟进流程,B部长Bobby和Smart也一路陪伴,从方向抉择到文书构思,细节拉满!最让她惊喜的是面试支持:真实面经、精准mock,方便她为不同项目打造专属的“面试人设”,虽然还在纠结先工作还是先读研,来看看她的申请心得吧~
姓名:Doris
即将要去:决定先工作
高中:SDGJ
本科:Emory
专业:BBA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Overall GPA:3.6
GRE/GMAT:331
申请研究生获得的所有offer:Columbia BA, UCLA MSBA, Cornell Tech ORIE, Umich MSBA ($5000刀), CMU MSBA ($6000)
实习经历:第一段在小startup软件公司,第二段在保险公司做精算分析师,第三段在小pe做私募投资分析实习,第四段在资产管理公司做tech audit
发表过的paper/做过几个research:做过两段sociology相关的research,一段和NPL相关的research,无发表
工作了几年,在从事什么领域:准备从金融转游戏领域
访谈正式开始
最开始是大二就有朋友推荐,然后关注了公众号。后面在PH公众号上看到了认识的学姐的案例,和学姐聊了聊觉得很不错就决定啦。
PH留学 x Emory学员案例:
案例 | Coco,25届,Stanford MS&E
案例 | Angela,25届,CBS MSAFA
案例 | Jimmy,25届,MIT MFin
案例 | Yunnie,25届,Stanford MS&E
案例 | Sophia,24届,UCLA MSBA
案例 | Irvy,23届,UCLA MSBA
案例 | Jason,23届,MIT MFin
案例 | Scott,22届,CBS MSAFA
案例 | Sophy,22届,Harvard DS
案例 | Oliver,22届,CMU MSCF
案例 | Yolanda,22届,MIT MFin
案例 | Luke,22届,MIT BA
案例 | Cindy,21届,Columbia MSBA
案例 | Kira,21届,Stanford MS&E
案例 | Angelica,21届,MIT MFin
案例 | Isabella,20届,Columbia DS
案例 | Parsons,20届,Columbia FinMath
案例 | Derek,19届,MIT MFin
案例 | Bessie,19届,MIT MFin
案例 | Brandy,19届,MIT BA
非常感谢A和J导师在文书方面和我一起brainstorm如何把我不同的实习和经历结合在一起梳理一条主线出来。因为我实习非常杂,很多都不在一个方向,所以十分纠结该如何向admission展现,所以很感谢导师们的帮助!我在前期选校时对很多项目不太了解,麻烦班主任帮我修改了很多次选校list并finalize最终的选校。W老师在整个申请季期间也一直在回答我很多关于申请流程的问题以及帮我收集最新面经!B部长在申请之前解答了我很多关于不同项目之间的疑惑,也我写申请文书的时候给了我非常多的建议。最后因为我是在大二时刚了解到PH就加了Smart的微信,所以从导师的建议到主申请方向以及后续的申请过程和选校都麻烦Smart给了我很多建议!
除了比较常规的文书简历选校网申服务都很到位之外,我觉得PH在面试准备上也很有帮助!因为我是那种平时practice会不错,但是一到正式面试就会紧张的人,所以在面试CMU和UCLA之前的模拟面试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再加上PH的面试题库确实很完整很updated,所以这几次mock完了之后,我觉得很多面经都与正式面试时非常相似,让我没那么紧张了。
我在选校前就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希望是对未来找工作有帮助的项目,但具体方向上一开始并不确定。我之前其实一直有想过去选Quant/Finance相关的,但是和导师们、部长和班主任老师讨论过之后觉得BA和纯Finance偏一些量化的可能会更适合我,最后跟W老师定下来以BA为主金融为辅的list,我觉得难度很合理,也是录到了我会比较想去的项目。
因为我是双方向申请,所以负责我简历文书的导师也有两位。具体修改多少次我没有详细记录,因为除了一开始的简历思路和修改之后,后续做了好几次的更新,在申请过程中我也不断有加入新的经历,文书导师都是非常负责地尽快指导我如何编辑新增内容。
我在简历上的主要问题在于做了太多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两位导师都花了不少时间跟我全面地聊清楚这几年的经历、做每一段经历的动机和心路历程,再通过这些素材中找出一些匹配申请目标的点保留在简历之中。两位导师都是针对各自负责的方向来修改简历,最后的定稿也确实做到了明显的对口和区分,同时比我自己最开始把全部经历都放进去的版本要美观和精炼得多,还有很多充实的细节。像我申请的很多项目是开设在商学院之下,这样一份简历对我的帮助就非常大了。
文书方面PH团队也是非常专业用心的,最开始是有三次非常长的语音,和导师们分别聊了我的经历,她们帮我整理了PS和career goal的大致写作思路。两方向的主文书经过进一步磨合修改到位之后,再根据不同项目再去微调和定稿。说实话我也不太记得整个申请季期间一共和老师们call了多少次文书相关的内容,因为我经常喜欢卡点写文书,搞得比较极限(这个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学习hh),然后临到头了才和老师们约时间来改或者调整。但最后的递交和录取情况都还是比较理想的,再次感谢导师们踩线帮我改文书了。
这个前面也有提到过哈哈,不过我再补充一下,我一共有两次真人面试,PH都帮我安排了不同的导师来帮我mock。在mock的过程中感觉安排的导师都对项目非常的了解,也帮我补充了很多项目相关和不同项目倾向于什么vibe的学生之类的知识。这个真的对我特别重要,因为我喜欢给不同的面试打造一个不同的人设,所以真的很需要对项目非常了解的人帮我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这样子面对面试官的时候才能真的有自信,也有货去口头输出。
当时申请的dream program其实是Columbia BA,因为最开始我觉得哥大的title会对我国内国外找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后面在和老师们沟通、认真做过school research以及结合自身经历后觉得如果真的要选择的话应该是UCLA MSBA会更适合我,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加上项目课程设置和career service都会对我更有帮助。
我从大二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以后会申请研究生所以准备的比较早。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有意选择对我印象比较好的教授去多上他们其他electives,然后当他们的TA。
在申请季期间,我一边在找工作一边做research,其实整个人有段时间非常焦虑。非常开心在研究生申请上有PH的导师们帮助我熬过这个申请季!到了最后纠结到底先去工作还是先去读研这方面,W老师和导师们也都给到我很中肯的建议,非常感谢大家!
来自PH的祝福:
刚开始认识Doris的时候,因为GPA的问题对自己的申请没有太多信心,GRE也一直在努力中,我们细斟慢酌选了很多项目,聊了不同的方向,我说申请就是扬长避短,咱们不要总盯着自己的短板看,多把长处拿出来秀秀。Doris是一个对很多事情都有热情的人,目标感很足,有很多奇思妙想,沟通能力很好,找工作的能力也很强,最终可以收获那么好的offer真的为你开心,当然也很欣慰你有自己的坚持和选择,可以去到喜欢的行业先工作也是一个好的选择,还是那句话,书什么时候都可以继续读,未来的你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加油!
来源:雪晴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