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前天晚上她哄睡娃之后,靠在床头想刷会儿手机喘口气,结果刷到一位高中同学刚发的动态:
“亲爱的,我好烦啊,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自己特别差劲。”
昨天一早,我就收到了闺蜜发来的这条消息。
我立马一个电话打过去问她怎么了,她跟我絮絮叨叨说了半个多小时。
原来,前天晚上她哄睡娃之后,靠在床头想刷会儿手机喘口气,结果刷到一位高中同学刚发的动态:
“今天书店的老顾客带了自家种的枇杷来,晒着太阳和大家聊了一下午天,傍晚回家给院里的月季剪了枯枝,又是舒服的一天~”定位是她们老家的那条老街。
照片里,小书店的窗台上摆着几盆多肉,阳光洒在木质书架上,暖得让人想叹气。
这条朋友圈下面,好多人在评论:“天呐这就是我梦想的日子!”“你怎么把小日子过成诗了”。
闺蜜说,本来累得眼皮打架,看到那条动态却一下子清醒了——手指反复划拉着图片里的书店、月季,心里像被毛线缠住,越绕越乱。
想想多年前,这位同学和她一样,都是埋头刷题的普通女生;可现在人家回了老家,开了家小书店,不用挤早晚高峰,不用盯着 KPI,每天和书、老顾客、花草打交道,日子过得又松弛又踏实。
再看看自己,在大城市打拼了十几年,结了婚、生了娃,也买了房买了车,可每天早上七点就得拽着孩子出门上学,晚上加班到九点回家,还得盯着娃写作业,周末不是送兴趣班,就是在家补觉,连好好逛次公园的时间都没有……
闺蜜说,三年前的同学聚会上,这位同学还说“想回老家开家小店”,当时大家都劝她“大城市机会多”。
谁知道她真的做到了,还过得这么自在。
她越想越慌,干脆坐起来翻手机相册,翻到去年带娃去公园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举着棉花糖笑,她却皱着眉看工作群消息。
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很久没好好享受过一天了,连拍照时都在惦记没做完的事。
闺蜜问我:“明明她过她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没啥冲突,为啥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没意思?怎么会有一种被别人牵着走的感觉?”
说实话,读到这,你是不是也狠狠共情了?
我们一定都有过这种“被别人牵着走”的时刻:
比如你在办公室里,看到同事每天中午带的便当都精致得不像话:
糙米饭捏成小饭团,煎鸡胸肉撒着黑胡椒,旁边摆着焯水的西兰花和小番茄,嘴上说着“你也太会了”,心里却偷偷懊恼“我每天吃外卖,连好好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在奶茶店排队,听到旁边女生跟朋友说“周末去郊区河边露营了,带了帐篷和三明治,还看到了满天的星星”,下意识就会想“我周末要么加班要么送娃上课,怎么人家就能这么轻松”。
甚至刷短视频时,看到和你同岁的博主每天分享“早餐日记”——简单的小米粥配着自己腌的黄瓜,煎蛋上撒着葱花,博主说“每天早起半小时做早餐,吃好了再上班,一天都有劲儿”,再看看自己每天啃着包子赶地铁的样子,瞬间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好敷衍……
姐妹们,其实让我们累的,从来不是“想过好生活”,而是“觉得别人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这种念头就像个小钩子,总把我们的注意力勾到别人身上——
看到别人过着松弛的日子,就觉得自己的忙碌很可笑;
看到别人把小日子过得精致,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敷衍;
看到别人按自己的节奏来,就觉得自己的选择很糟糕……
但真正可怕的不是这种念头,而是我们把太多精力花在了“盯着别人的日子”上,忘了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我们常常会因为看到别人过得很好,反而觉得自己不够好。
但其实,别人的好生活从来不是在否定我们——而是在告诉我们:“原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过”。
比如看到同事每天带精致的便当,不必想“我怎么就做不出来”,或许可以试试:“明天我要早起十分钟,给自己煎个蛋、热杯牛奶”。
看到朋友周末去露营放松,不用感叹“我根本没这个时间”,不如想:“这周末我也要去公园坐一会儿,晒晒太阳”。
翻到博主分享早餐日记,不会觉得“我是不是过得太糙”,反而灵感来了:“今晚就把明天的早餐准备起来!”。
把“别人过得真好”的羡慕,悄悄转化成“我也试试这样过”的动力,真的是缓解焦虑的一剂良药。
因为我们开始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这种专注,本身就会带来力量。它帮我们找到自己的节奏,把平凡的日子,过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当然啦,说真的,完全不被别人影响真的很难。我们偶尔还是会掉进“比较陷阱”。
但我发现,有个小方法可以把自己“拉回来”:
每当我开始盯着别人的生活看,我就打开手机备忘录,写下“今天想为自己做的3件小事”。
比如:“晚上想读一小时那本放了好久的书”、“把收藏的那个做菜视频实践一下”、“明天早晨要做半小时运动”……
不用多厉害,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能让我放松的事就可以。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日子,反而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小惊喜——可能是煮面时飘来的番茄浓香,可能是绿萝悄悄冒出的新芽,也可能是小说里突然读到一句直达心底的话。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慢慢累积,就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好生活”。
所以,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都被“别人的日子”骗了?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不是留在大城市才叫成功,不是过得精致才算幸福,也不是别人向往的我们必须追随。25岁不一定要升职,30岁不一定要买房,别人会的我们也不必须都会。
因为这个世界很大 —— 大到能容得下所有人的不同的梦。
有人 20 岁就找到人生方向,有人 40 岁才迎来事业高峰;
有人喜欢在大城市闯,每天踩着高跟鞋赶地铁,觉得 “拼尽全力的样子很过瘾”;
有人喜欢在小城过慢生活,守着一家小店,觉得 “晒着太阳发呆的日子很舒服”;
有人喜欢把日子过得精致,每天研究食谱、搭配衣服;
有人喜欢随性的生活,穿着舒服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
春天的花不会因为夏天的树长得快而焦虑,秋天的果不会因为冬天的雪来得早而慌张,我们也必然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别人的好生活也一定不会遮住我的好生活。
就像你喜欢桃花,我喜欢桂花,我们都能在自己喜欢的日子里闻到香味。
所以最后我跟闺蜜说:别再盯着别人的日子看了,你手里的日子,才是最该珍惜的。今天的你,哪怕只是好好吃了一顿饭、认真看了一会儿风景、跟孩子好好玩了半小时,都是在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这才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慢慢变精彩的节奏。
与姐妹们共勉!
来源:花姐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