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ICMA第57届法兰克福年会上发表了以“数字货币的挑战与潜在风险”为主题的演讲,指出了数字货币尤其是稳定币落地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他总结时强调,数字货币发展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潜力巨大,但风险亦不容忽视。若不能对这些风险加以有效
文/《清华金融评论》杨曦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ICMA第57届法兰克福年会上发表了以“数字货币的挑战与潜在风险”为主题的演讲,指出了数字货币尤其是稳定币落地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他总结时强调,数字货币发展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潜力巨大,但风险亦不容忽视。若不能对这些风险加以有效识别和审慎管理,稳定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稳定币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稳定币凭借其技术上的结构性优势,已成为连接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桥梁,然而,其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多方面的挑战与风险隐患。
链上匿名交易衍生的反洗钱难题。尽管稳定币交易记录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但用户身份通常通过加密地址实现伪匿名化。这种特性使得持有者可以通过混币服务或分层交易掩盖资金流向。在稳定币主要应用场景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通常允许匿名用户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借贷、质押或交易,投资者可利用多重协议嵌套转移资金。
随着全球各地稳定币监管的落地,多数主体要求做好使用者尽职调查。周小川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尽管稳定币钱包通常是遵循“了解你的客户”(KYC)原则开设,但其尽职调查流程是否完善仍存疑。而且目前大多数稳定币处于监管灰色地带,容易导致大量资金被用于非法交易、洗钱或恐怖主义融资。
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管理职能构成潜在冲击。周小川指出,稳定币发行机构凭借其发行行为实质上获得了货币创造能力,试图履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这一趋势亟需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该类机构普遍缺乏对货币政策框架及央行运作机制的专业认知,其行为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
此外,现实中准备金托管机制可能存在监管不足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尽管存在准备金约束,稳定币的实际发行规模仍主要由发行机构自主决定。即便实行100%准备金制度,稳定币仍可能通过存贷、抵押及多重交易渠道衍生出广义流动性,导致实际流通规模难以准确测算,从而干扰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判断与政策制定。
应用场景渗透速度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目前,稳定币的使用已不再局限于原生加密货币生态,正逐步扩展至跨境支付体系、电子商务清算、供应链金融以及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等多个领域。市场对稳定币规模的预估,普遍建立在上述应用实现大规模推广的前提之下。
但是就稳定币而言,周小川强调必须审慎评估这项新技术是否真正符合当前金融服务业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中国,长期以来关于数字资产应采用代币模式还是账户模式、应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争论不断。稳定币对跨境支付市场的渗透能力,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替代规模,其实际潜力仍有待商榷。目前来看,市场或许高估了其近期的颠覆性潜力。
复杂的区块链架构存在的潜在技术风险。稳定币的发行与交易依托于区块链技术,而这一底层技术架构的潜在脆弱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威胁整个数字货币生态的稳定。区块链并非单一技术,而是多项底层核心技术的集成。
目前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分布式账本顶尖性能仅达6300笔/秒,远低于支付宝18万笔/秒的性能;智能合约易因代码漏洞或条件变更导致不可逆的负面后果;密钥安全体系也日益受算力租赁与量子计算的发展威胁等。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已成为推动稳定币发展的必要任务。
发行主体自身经营的脆弱性与治理缺陷。当稳定币发行机构承诺“维持1:1兑付”时,实质上意味着其必须同时兑现三个层面的保证:储备资产的足额性与高流动性、技术系统的高可用性与安全性,以及运营的合规性与可持续性。
任一环节出现薄弱点,其风险都将沿“资产储备—链上系统—监管合规—市场信誉”四条路径同步传导与放大,从而可能将单一的流动性问题升级为系统性挤兑。无论是因发行方储备资产价值急剧下跌,还是因其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或失效,均可能触发稳定币稳定机制的失衡,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
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是稳定币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前提。
稳定币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监管破冰和机构涌入,全球稳定币生态或将迎来结构性扩容期。香港与美国监管框架的相继落地(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美国GENIUS法案正式成为法律),驱动企业实践路径从观望转向实质性部署。香港监管沙盒已吸引渣打银行、圆币科技、京东科技等十余家机构开展稳定币发行测试,另有超60家机构主动与金管局接洽稳定币牌照申请事宜。美国市场除USDT/USDC双寡头外,现存超过40种稳定币,但仍有多家企业公开披露发行计划。
同时,稳定币的发展正逐渐超越早期以美元为主的单一叙事格局,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区域化与功能差异化的全球趋势。当前,许多国家和私营机构都在积极布局本国稳定币体系,开发自己的稳定币。例如,Circle 推出的欧元稳定币 EURC 以及 Stasis 发行的 EURS,均以欧元为储备资产,定位于服务欧洲经济区内的支付与结算需求。日本将于今年8月正式推出由本土发行的日元锚定稳定币 JPYC,预计在完成金融注册后迅速启动市场流通。
尽管这些新兴稳定币在短期内难以动摇美元稳定币的主导地位,但不同经济圈、监管环境及用户场景所带来的差异化需求,将为它们提供持续存在的市场空间。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稳定币市场将从高度集中于美元的绝对中心化模式,逐渐转向多种货币共同竞争、多个区域相互联动的复杂新体系。
编辑丨杨曦
审核 |秦婷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