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诗:地中海海底惊现1325个大圆环,竟然还是活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17:09 1

摘要:地中海,那片蔚蓝色的海域,一直以来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话说2011年9月,一支由海洋生物学家克里斯汀·佩尔让-马尔蒂尼(Christine Pergent-Martini)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科西嘉岛附近的海里,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圆形的结构。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作者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1300多个圆环发现的大概位置,见上图中的圆圈处。图源:Google Earth

本文约3100字,阅读约7分钟

地中海,那片蔚蓝色的海域,一直以来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话说2011年9月,一支由海洋生物学家克里斯汀·佩尔让-马尔蒂尼(Christine Pergent-Martini)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科西嘉岛附近的海里,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圆形的结构。

这些圆圈,直径大约20米左右,而且每个圆圈的中心,都有一个黑色的点。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圆圈的数量,竟然超过了1300个!

这一下,科学家们可炸开了锅。它们的存在,挑战了所有已知的逻辑解释。那么,海底里突然冒出这么多“完美”的几何圆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刚开始,有人猜测,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地质构造,毕竟海底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可能出现。还有人脑洞大开,觉得这会不会是外星人的杰作?毕竟,这么完美的圆形,在地球上还真不多见。

刚开始在海底,水太浑浊,科学家们根本看不清楚,所以这些圆圈到底是怎么来的,他们也是一头雾水。早在2013年,他们就在一个科学会议上公布了这个发现,可是,还是没人能解开这个谜。到了2014年,他们又搞了一次深潜研究,结果呢?还是一样,啥也没搞明白。后来,他们慢慢发现,这样的圆圈竟然有1325个之多,而且分布在差不多6个平方英里的海底。

小编根据国家地理的图片划出的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了它们的大概位置。图源:Google Earth

不过,科学家们可不是光靠猜的。他们决定,一定要把这个谜团给解开。

于是,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们开始了漫长的研究。首先,他们用卫星图像,对这些圆圈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然后,他们又亲自潜入海底,对这些圆圈进行了实地考察。

为了搞清楚这些圆环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们从海底挖了一些岩石样本,然后用一种叫做“碳同位素测年”的技术,来推算这些岩石的年龄。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真相浮出了水面。

原来,这些圆圈根本不是什么地质构造,也不是什么外星人的杰作,它们竟然是活生生的生物!准确地说,它们是一种叫做“珊瑚环礁”的生物结构。

这种海底大圈圈的示意图。直径大概是20米左右。中心都有一个深色的斑点,看起来跟一个个煎蛋似的。最外面这圈是海底藻类形成的黑色外环。图片仅供参考,用电脑根据网络上的公开信息的描述绘制的。

而且,他们发现,这些圆环竟然已经有21000年的历史了!

你想想,21000年前,那可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末尾。那时候的海平面,比现在低多了。也就是说,现在的海底,在当时很可能是一片陆地,或者是涨潮退潮时才会露出来的海滩。

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也慢慢上升了。那些原本生活在陆地或者浅海里的海藻,在海水慢慢淹没它们的时候,找到了新的家园。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圆环的形成,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冰河时期,经历了海平面上升,最终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了,这珊瑚环礁又是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它们就是由一些钙质藻类和各种海洋生物组成的。这些小家伙们,会在海底慢慢地生长,然后形成一个坚硬的骨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骨架就会慢慢地变成一个圆形。于是,形成了如今人类看到的环形排列的样子。

而且,你猜怎么着?这些圆圈之所以这么完美(真的是完美的对称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藻类和珊瑚,都是呈放射状生长的。再加上洋流的作用,最终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种奇特的景观。

这些结构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在地中海较为罕见、通常生活在深海区域的黄珊瑚(Dendrophyllia cornigera)等物种。

洛朗·巴列斯塔。摄影:Alikouna(CC BY-SA 3.0)| Laurent Ballesta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发现,许多获奖的野生动物作品,出自他的手。

说起这个发现,还得提一个人,他叫洛朗·巴列斯塔(Laurent Ballesta),是个摄影师兼生物学家。

其实最开始发现这一现象之后,研究人员就遇到了大麻烦——那就是没钱了。因为,佩尔让-马尔蒂尼夫妇呢,他们本来是研究海草床生态的;这些“圆圈”,根本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里,所以,很难拿到研究经费。眼看着研究就要停滞不前了,这时候,洛朗·巴莱斯塔这位著名海洋探险家兼摄影师,听说了这个发现,他决定接手这个研究。

正是洛朗·巴列斯塔(海洋与湿地小编发现,维基百科有他的专门页面介绍),他亲自带团队潜入海底,亲眼见证了这些“圆圈”的生命力。

2020年7月,洛朗·巴莱斯塔带领他的团队到达了这些圆环所在的海域。他们穿戴了专业的潜水装备,准备下水进行实地考察,以期能够直接观察并记录这些神秘结构,从而揭示它们的真实成因。

他说,当他触摸到这些圆圈的时候,他感觉到的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活生生的生命”。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查看了《国家地理》的报道,里面提到这个地方,大约为120米。

对于大多数休闲潜水员来说,120米的深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潜水员,配备特殊的潜水设备,才有可能到达这个深度。而且,从目前国际热议的“深海采矿”来说,这个120m的深度也不属于其范围。不过,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深度超出了普通探索的范围,才使得这片海底区域长期以来都被忽视。

这个发现,可不仅仅是解开了一个谜团那么简单。这说明,地中海的生态系统,比人类想象的还要复杂和多样。这些珊瑚环礁,不仅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成为了地中海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众多物种提供了“庇护所”。

但是,问题也来了。这些珊瑚环礁,其实非常脆弱。它们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说,海洋酸化和气温升高,就会影响这些珊瑚的生长,甚至导致它们死亡。

所以说,保护这些珊瑚环礁,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景观,更是为了保护整个地中海的生态平衡。想气候变化的威胁下,亟需采取行动,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只有这样,这些“活着的”圆圈,才能继续在地中海的海底,绽放出它们的光彩。

思考题·拓展思维

Q1、如果21000年前的环境变化塑造了这一奇特海底地貌,那么,未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是否可能催生新的海洋生态奇观?科学家能否借鉴这些历史遗迹的研究,预测和应对即将到来的生态变迁?


Q2、从空间分布来看,这1325个圆环的排列方式,是否可能暗示了某种环境约束或生物驱动的“模式形成机制”?这种大尺度的结构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局部水动力条件、沉积物成分及海洋微生物生态网络中的作用是否被低估?在全球尺度上,是否可能存在其他类似但尚未被发现的结构?


Q3、鉴于这些圆环依赖海藻、石灰藻等“生物构造者”的长期积累,那么你觉得,当前海洋酸化、气候变化进程,是否可能打破其稳定状态?以及,我们能否从这一史前生物地貌的演化轨迹中,反推未来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发生的结构性转变?


Q4、“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发现,竟然全网几乎没有一张关于这些圆环的开放版权的图片。目前大部分图片(包括由Laurent Ballesta拍摄的图片、以及之前2010年那位科学家团队拍摄的图片)都基本上是属于《美国国家地理》的版权图片。在某种意义上,笔者也感到很遗憾,无法在本文中用图片来呈现此处面貌。这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个思考:科学探险vs科普,开放版权(or部分开放)有多重要?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国家地理杂志等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编辑 | Linda

排版 | 绿叶

【引用本文】

王海诗. 海底惊现1300多个“活着的”圆环!外星文明?自然奇迹?. 海洋与湿地. 2025-04-01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前瞻

Mainstreaming OceanWetlands

背景图:北极科考期间,在格林兰西北部的北冰洋,划船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研究因纽特人传统的捕鲸文化(聚焦一角鲸、白鲸、弓头鲸和海豹)。 ©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参考资料】

https://en.as.com/latest_news/scientists-stumble-upon-disturbing-perfect-circles-on-the-seafloor-and-find-the-key-it-was-alive-n/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article/mystery-circles-mediterranean-sea-floor

https://www.pacificlongboarder.com/news/What-drew-these-1300-perfect-circles-on-the-sea-floor-We-may-finally-know/

https://news.mc/2024/10/15/mystery-of-the-mediterranean-rings-revealed-at-monacos-oceanographic-museum/

https://laurentballesta.com/

https://fr.wikipedia.org/wiki/Laurent_Ballesta

https://univ-corse.academia.edu/ChristinePergentmartini

https://www.leparisien.fr/culture-loisirs/tv/planete-mediterranee-28-jours-dans-les-grands-fonds-avec-laurent-ballesta-19-09-2020-8387790.php

https://www.academia.edu/12845124/CIGESMED_or_how_to_integrate_combined_scientific_and_amateur_large_sets_of_heterogeneous_data_on_coralligenous_habitats_for_the_effective_evaluation_of_the_Good_Environmental_Status_of_the_Mediterranean_Sea_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大湾区海洋生物数字文献库(Greater Bay Area Marine Biological Digital Library, 简称GMBDL)是全国第一个以视频图鉴为特色的海洋生物数据库,始于2022年,由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Dapeng Peninsula Marine Library)出品。大湾区海洋生物数字文献库通过长达2000多个小时的潜水拍摄积累而成,拍摄团队历经6年时间,专注于南海北岸海域,精心记录下海洋动物在日夜不同时间的行为、雌雄不同的体色以及冬夏不同的状态,还特别记录了深圳近十年来鲸豚搁浅等海洋大事,所采用的均是高清高帧率视频,确保了影像的高质量和细节展示。该数据库由国内权威分类学专家进行定种,目前已收入407种海洋生物,且物种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目标是在两年内达到1000种,为海洋生物研究和保护等工作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图源:©GMBDL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