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诗:有了人工栽培技术,为什么仍需保护野生兰花?海湿小百科

B站影视 2024-12-10 09:06 2

摘要:划重点:野生兰花种群有它无法被替代的重要性。衡量兰科植物的保护,关键还是要看野生种群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作者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一株蝴蝶兰的花朵。摄影:N. Perrault, auteur

划重点:野生兰花种群有它无法被替代的重要性。衡量兰科植物的保护,关键还是要看野生种群的保护。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作者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一株蝴蝶兰的花朵。摄影:N. Perrault, auteur du guide complet du canotage(CC BY-SA 1.0)

本文约3600字,阅读约6分钟


兰科植物(Orchidaceae),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誉,是植物界进化最成功的类群之一。

它们的花朵结构精巧复杂,色彩斑斓,堪称自然界中最美的艺术品了。兰花种类繁多,生长习性各异,有的附生在树上,有的生长在岩石缝隙中,还有的埋藏在土壤里。兰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许多昆虫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不光如此,从文化上看,兰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被赋予了高洁、典雅、谦谦君子的品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代表着高尚的情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兰花为题材,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现在就连许多人的名字里面,也有一个“兰”字,寓意高洁、美好。


然而,它们却集体面临着灭绝风险。根据英国邱园皇家植物园发布的《2023年世界植物与真菌状况》报告,全球已知植物中约有45%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而这一比例在兰科植物中更为严峻,估计高达56%的兰科植物物种正处于灭绝威胁之中


随着科技和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人都开始觉得:既然有了人工栽培技术,为什么我们还要费力保护那些野生兰花呢


毕竟,人工栽培的兰花可以在大棚里种得很好,市场上也有大量的兰花出售。既然人工能种出这么多漂亮的兰花,那为啥还要费劲去保护野生的呢?有了这些人工培育的兰科植物,是不是就可以替代野生兰花了呢?


浙江余姚的铁皮石斛种群。铁皮石斛,是一种多年生的兰科植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备受尊崇,被誉为“救命仙草”,位于“九大仙草之首”。而原产于浙江余姚的铁皮石斛,其名气与运用的历史,则长达500多年。2011年5月,余姚当地企业家姚国祥再次意外在四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了一丛野生铁皮石斛,其后又发现了另一丛,仅此2个小种群。这一发现,令人惊喜。为保护这一脆弱而珍稀物种,是年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在原发现地余姚专门为这2个小种群设立起一个自然保护小区。2019年6月,绿会保护地工作组与当地企业联合设立中国绿发会野生铁皮石斛保护地·余姚,对原生野生小种群周边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境进行保护。来源:绿会保护地工作组

今天笔者就想谈谈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了人工栽培技术,我们仍然需要保护野生兰花呢?

兰花的保护,并不是那么简单。没错,人工栽培的技术是越来越成熟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野生兰花种群有它无法被替代的重要性。衡量兰科植物的保护,关键还是要看野生种群的保护。我们来看看二者的差别。

第一是基因生物多样性的区别。虽然视觉上看不太出来,但实际上,人工栽培的兰花和野生兰花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基因多样性上。野生兰花在自然环境中经过了长时间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特定生境的基因特征。这些基因让野生兰花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环境压力,甚至能够抵抗一些病虫害。相比之下,人工栽培的兰花,虽然外观上也很美丽,但它们的基因库相对单一,通常是通过分株或者播种的方式繁殖的。虽然这些方法能够保证数量,但它们的基因多样性较低,这使得它们在面对突发的气候变化或病害时,抗击能力较差。



一种名叫Anacamptis coriophora的兰科植物的种子的发芽过程。可以看到初生的原胚体,它是兰花种子发芽后的第一个器官,将逐渐发育成真正的根和叶。来源:Aris Gerakis

二是,我们来看看野生种群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野生兰花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常常看到兰花被当作一种观赏植物,但它们的作用远不止如此。在自然环境中,很多兰花种类与当地的动植物建立了密切的生态关系。比如,一些兰花依赖特定的昆虫来进行授粉,这些昆虫又可能是其它物种的食物来源。如果这些野生兰花消失了,可能会导致与它们相关的生态链断裂,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人工栽培的兰花虽然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它们的生态功能,是完全没法跟野生兰花相比的。


在撒丁岛采集的Neotinea lactea(撒丁岛白兰花)。花儿很小。可以通过对比看出它跟一元硬币的大小比较。图源:公域


许多人可能会问,既然野生兰花这么重要,能不能通过人工栽培来模拟出它们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呢?


实际上,虽然人工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大量的兰花,但要完全复制野生兰花的生态功能,还是非常困难的(至少现在还遥不可及)。很多兰花的生长环境非常特殊,它们依赖于特定的气候、土壤和微生物环境。即使我们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出兰花,它们也不一定能在自然环境中发挥与野生兰花相同的作用。所以,单纯依赖人工栽培,并不能解决野生兰花所处的生态功能、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问题。

再者,保护野生兰花不仅仅是为了生态和基因多样性,也关乎文化的传承。在我们中国,兰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代表着高洁、优雅和坚韧,很多古代文人都将兰花作为自己的象征。野生兰花的存在,不仅让我们能够欣赏到自然界的美丽,还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们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与自然和历史之间的纽带。如果野生兰花灭绝了,我们不仅失去了它们本身,还可能失去了与它们相关的文化和传统。

此外,依赖人工栽培兰花来替代野生兰花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很多人工栽培的兰花使用了大量的肥料和农药,这不仅对环境产生压力,还可能带来资源浪费。而且,虽然人工栽培的兰花可以生产,但它们并不像野生兰花那样具有强大的抗病能力。如果发生病虫害,人工栽培的兰花可能会面临大规模的损失,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保护野生兰花,确保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生存和繁殖,不仅是为了生态环境,也是为了可持续利用兰花这一资源。



四种兰花的花(左上顺时针起):圣字蝴蝶兰(Phalaenopsis hieroglyphica)、叶蜂眉兰(Ophrys tenthredinifera)、条叶颚唇兰(Maxillaria tenuifolia)、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图源:维基百科

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明白,人工栽培的兰花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野生兰花的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人工栽培技术虽然让我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兰花,但它无法复制自然界中的复杂生态和独特基因。野生兰花不仅仅是植物,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我们文化的象征,是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人工栽培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它不能完全替代野生兰花的保护。通常来说,从科学的角度看,一个、或者一类物种保护的成败,最终要看它们的野生种群是否健康稳定。人工栽培的个体,无论数量再多,都无法替代野生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无法证明一个物种的真正保护成功。人工栽培的个体,虽然能维持物种的基因库,但无法重现野生种群在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生态关系。只有当野生种群能够自维持、繁衍并发挥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才能说明保护工作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就好像,虽然我们经常在城市里看到银杏树,但它仍然是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List)的“濒危”物种。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但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我们看到的银杏树基本上都人工种植的。这些银杏树虽然数量众多,但它们往往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某一棵母树的克隆。这种繁殖方式虽然能快速获得大量植株,但也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使得这些人工栽培的银杏树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而野生银杏则不同。它们经过了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遗传多样性丰富,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


一些有关盗采兰花的报道。

兰科植物常被誉为“植物界最伟大的进化奇迹”之一。它们的独特魅力不仅体现在美丽的花朵上,更在于它们的广泛分布、惊人的多样性。几乎每个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除了南极洲之外,连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也能找到兰花的踪迹。目前,科学家们估计兰科植物的种类有29500种,这个数量几乎是全球鸟类物种数量的三倍!


但,尽管如此,它们竟然如此的濒临灭绝!主要是因为在资本的推动下,过去几十年来,市场对于珍稀兰花的追捧到了BT的地步。

就比如说,有句行业话叫做“万里挑一找好兰”,意思就是说,想要找到一株特别好看的兰花,真的是非常难。有些人为了赚大钱,去挖掘、收购成千上万株野生兰花,竟然只为找到一两株特别珍贵的种、然后高价卖出去。但是问题是,即使他们收了那么多株,也不一定能找到那几株值得大价钱的好兰花!于是乎,剩下的那些大部分野生兰花植株,就像垃圾一样,被随便丢掉,根本没有人理会。这种做法不仅糟蹋了野生兰科植物的资源,也给野生兰花的存续带来了很大压力。实在令人唏嘘!

科技并不是物种保护的万能解决方案。保护野生兰花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海洋与湿地

专栏作者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或者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编辑 | Linda Wong

排版 | 绿叶



王 海 诗

Amphitrite Wong

【作者简介】王海诗(Amphitrite Wong)是一名热爱海洋的环境观察青年,求知、好学和热爱探索。关心海洋生物、环境健康以及人类健康。长期关注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问题、可持续渔业、以及社区粮食安全等议题,并努力通过分享知识和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引用本文】


王海诗.有了人工栽培技术,为什么我们仍需保护野生兰花?.海洋与湿地.2024-12-10

https://mp.weixin.qq.com/s/A3vxn9yAx_WP2zzPeZUNXw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签约作者

Youth Perspectiv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上图:沉船生态。©摄影:王敏幹教授(Prof.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chid
https://cites.org/sites/default/files/common/com/nc/tax_ref/PART_I_All_names.pdf
https://www.kew.org/sites/default/files/CITES%20Appendix%20I%20Orchid%20Checklist%20(1).pdf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