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与信息来源:
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年第31卷第4期:「戒酒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
2.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2年第55卷第6期:「酒精依赖的神经机制与干预策略」
3. 国家卫健委《酒精使用障碍诊疗指南(试行)》2021年发布
“戒酒难,就像让人把自己的影子一刀割掉。”这不是夸张,而是我在临床上听过无数患者的真实感受。
正是一个被无数人误解甚至轻视的健康真相:戒酒,并不是靠一句“我不喝了”就能做到的简单事。
在门诊坐诊的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信誓旦旦”的人,刚刚还说“这是我最后一杯”,结果下周又来挂号了,满脸颓唐。也见过少数人,像变了个人一样,断酒如斩断毒蛇,一刀不回头。
他们的共同点,不是意志力强这么简单,而是身上藏着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特质”——甚至可以说是“可怕的特质”。
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来聊一聊那些真正把酒戒掉的人,他们身上的6种“隐藏属性”。
如果你也在和酒精死磕,或者你家里有人深陷其中,那么这些内容,或许就是你们真正需要的那把钥匙。
很多人戒酒失败,不是输在能力,而是败在“嘴硬”。
“我没事”、“我就是应酬喝点”、“我能控制得住”——这些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
我有位患者,四十多岁,事业有成,酒桌上呼风唤雨。
第一次来看我的时候,他说自己只是“偶尔多喝点”,但血检报告直接打脸:肝功能异常,γ-谷氨酰转肽酶是正常值的三倍,酒精依赖诊断标准全部命中。
真正能戒酒的人,第一步就是敢承认:我有问题。这一点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很多人最难跨过的坎。
因为承认问题,意味着要面对改变,面对责任,面对“我错了”这三个字。
而那些成功戒酒的患者,往往是“对自己最狠”的人。
他们能掀开自己心理的疮疤,不逃避,不粉饰,不再说“我还能控制”,而是说:“我已经无法控制”。
喝酒,很多人都说怕死。
但你真问他:“你怕肝硬化吗?怕脑萎缩吗?怕掉牙、掉头发、丧失性能力吗?”他可能一笑置之:“那得等几十年。”
错了。酒精性肝病的平均发展周期只有8-10年,临床上很多四十多岁的患者,肝硬化指标已经逼近红线。
《中华肝病杂志》2023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增酒精性肝硬化病例超过15万人,而且呈年轻化趋势。
但真正能戒酒的人,他们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那种一点点被酒掏空的过程。
他们怕自己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记忆力下降、工作表现一落千丈,孩子开始对他失望,伴侣开始疏远他们。
他们害怕“活着,却不像一个人”。
听我一句劝:戒酒这事,光靠“意志力”是扯淡。
我们在临床上用的,永远不是“自律”这个词,而是“干预机制”。包括:
· 认知行为治疗:调整对酒精的错误认知,建立警觉机制。
· 替代行为训练:用运动、社交、正念冥想等方式代替饮酒欲望的发作。
· 药物辅助:如纳曲酮、阿坎酸等,都是国家药典收录、被证实有效的药物。
· 家庭支持系统:家庭会议、共同目标、监督机制。
成功戒酒的人,往往不是“更自律”,而是“更聪明”。
他们知道靠一己之力打不过酒精这头猛兽,所以他们选择建立一整套系统,来“困住自己”,让自己没有机会、没有借口。
你能想象一个人,喝断片后裸奔、吐在丈母娘沙发上、在公司年会大喊“我爱你”,第二天还能若无其事地上班吗?
可偏偏,有人真的能。
他们的羞耻感已经被麻痹了。
而真正能戒酒的人,往往经历过一次“极度羞耻”的事件,然后彻底清醒。我曾接诊过一位金融行业的高管,某次喝醉后在地铁站小便被拍了视频,第二天全城疯传。
他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他太太几乎要离婚。
那一夜之后,他再也没碰过一滴酒。
他说:“我不想再让我爱的人为我感到丢脸。”
羞耻感不是坏事,它是一种心理的“刹车”,而真正的强者,是能把羞耻感转化成动力的人。
“我以后不去酒局了”、“我看到酒瓶就绕道走”——这些话听上去很励志,但现实是:你绕得过今天,绕不过明天。
真正成功戒酒的人,不是靠逃避,而是彻底重塑自己的生活环境:
· 朋友圈断舍离:那些只会劝你“喝一口”的人,直接屏蔽。
· 居家环境清空:酒柜清空、酒杯扔掉,连开瓶器都不能留。
· 时间表重构:傍晚是最容易喝酒的时间段,他们会把这段时间用运动、学习或陪伴家人填满。
他们不是“远离酒精”,而是“让酒精在自己生活中彻底失去位置”。
听起来有些极端,但我必须实话实说:成功戒酒的人,很多都是“疯”过一次的人。
这种疯,不是精神失常,而是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崩溃之后,产生的巨大反弹力。
他们可能是因为一次酒驾差点撞死人,一次醉酒后醒来在 ICU,一次孩子在日记里写下“我讨厌爸爸喝酒”。
那种“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的极限状态,会激发出一种超越平常意志力的能量。
这种“疯劲儿”,是绝望后的重生,是痛苦后的清醒。
戒酒这件事,说到底,不是和酒精的斗争,而是和自己的关系。
是你愿不愿意重新认识自己、修正自己、拯救自己。
我见过太多失败者,但我也见过很多后来者。那些能成功戒酒的人,不是天生强大,而是愿意:
· 接受丑陋的自己
· 拒绝自我欺骗
· 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 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他们的共同点,不是“比你强”,而是“比你更怕再错一次”。
如果你也正在挣扎,请别光靠“我试试”来敷衍自己。
你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系统、支持、行动和一个彻底转弯的决心。
酒说戒就戒?是的,只要你身上有这六种“可怕”的特质。
而这些特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痛出来的,熬出来的,醒出来的。
你准备好了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路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