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7岁,妈妈在她家住12年,办完妈妈后事,哥哥:我们算下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7:16 1

摘要:晚饭后,电视机的音量被调到35,那是妈妈生前最习惯的数字。客厅里空荡荡的,只有新闻联播的声音在回响,一个字一个字,砸在我空洞的心上。妈妈走后的第七天,这个家里的一切,都好像被抽走了灵魂,只剩下一个精确而冰冷的躯壳。

晚饭后,电视机的音量被调到35,那是妈妈生前最习惯的数字。客厅里空荡荡的,只有新闻联播的声音在回响,一个字一个字,砸在我空洞的心上。妈妈走后的第七天,这个家里的一切,都好像被抽走了灵魂,只剩下一个精确而冰冷的躯壳。

我叫林静,今年四十七岁。

我起身,想把电视关掉,手伸到一半,又停住了。我怕,怕这唯一的声响消失后,死一样的寂静会把我吞噬。我的指尖碰到冰凉的电视柜,上面一层薄薄的灰,是这七天里新落上去的。以前,这里总是一尘不染。

柜子的第二个抽屉微微开着一条缝,我鬼使神差地拉开它。里面是妈妈的旧物,最上面的是一本相册。我翻开,第一页就是一张黑白的全家福,爸爸抱着哥哥林伟,妈妈抱着我,我们都还是不记事的年纪。照片上的妈妈,笑得温婉,眼睛里有光。

手机在沙发上突兀地振动起来,屏幕上跳出两个字:哥哥。

我喉咙发紧,划开接听键。

“小静。”林伟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妈的后事都办完了,这几天你也累了。找个时间,我们见一面吧。”

“好,什么事?”我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那种反常的沉默,像一根针,扎在我紧绷的神经上。“有些事,电话里说不清。”他说,“关于妈的……一些账。”

账?我愣住了。妈妈一生简朴,从不欠人什么。

“……我知道了。”我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

“那就后天上午十点,老地方,街角那个茶馆。”林伟说完,就挂了电话,没给我再问一句的机会。

我握着手机,站在客厅中央,新闻联播已经结束,天气预报员正用欢快的声音播报着未来几天的晴朗。可我只觉得,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十二年。妈妈在我家,整整住了十二年。从我爸走后,我就把她接了过来。这十二年,三千多个日夜,她从一个还能帮我接孩子买菜的硬朗老太太,变成了一个离不开床榻、需要人时刻照料的病人。最后三年,她几乎都在医院和家里来回折腾。

我辞掉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她。丈夫陈阳嘴上没说什么,但他越来越晚的回家时间,和我们之间越来越少的话,已经说明了一切。女儿彤彤正值高三,学业繁重,我更是分身乏术。

那段日子,就像在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里行走。而妈妈的离去,像是隧道的尽头,光照进来的那一刻,我却只感到刺眼的荒芜。

我以为,妈妈走了,一切苦难就结束了。我只需要时间,慢慢缝合心里的伤口。

可我没想到,还有“账”要算。

我关掉电视,客厅瞬间陷入黑暗和死寂。我摸索着走回卧室,陈阳已经睡熟了,发出均匀的鼾声。我躺在他身边,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

我想起妈妈临终前几天,已经说不出话了。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浑身插满了管子。我给她擦身的时候,她浑浊的眼睛一直看着我,嘴唇微微翕动。我把耳朵凑过去,只听到一点模糊的气音。

“妈,您想说什么?”

她用尽全身力氣,抬起枯瘦的手,指了指床头柜。

我打开柜子,里面是她用了多年的一个旧钱包。我拿给她,她颤抖着,从夹层里摸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五块钱纸币,塞到我手里。

她的眼神里,是愧疚,是心疼,也是一种我当时没能读懂的复杂情绪。她好像在说,女儿,妈拖累你了,妈只有这么多了。

我当时就哭了,把钱塞回她手里,握着她的手说:“妈,您说什么呢셔,您养我小,我养您老,天经地义,没有什么拖累不拖累的。”

她听着,眼角滑下一滴泪,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那五块钱,现在就放在我床头柜的抽屉里。

哥哥林伟,这十二年里,他来过多少次?我掰着手指算。逢年过节,拎着一些水果牛奶,坐上半小时,聊几句不咸不淡的家常,然后就走了。妈妈住院,他来探望过几次,每次都是放下几百块钱,说一句“小静你辛苦了”,然后就借口单位忙,匆匆离开。

我从没跟他计较过这些。他是儿子,我是女儿。他是哥哥,我是妹妹。妈妈住在我这里,我照顾她是应该的。我甚至觉得,他工作忙,家庭负担也重,我不该给他添麻烦。我这种根深蒂固的、可笑的“懂事”,是我性格里最大的缺陷,它让我默默扛下所有,也为今天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我以为,这是我们兄妹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现在看来,只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

账,到底是什么账?

我翻来覆去,直到天色微明才浅浅睡去。梦里,我又回到了医院,妈妈拉着我的手,嘴唇翕动着,我拼命地凑过去听,却只听到哥哥林伟的声音,清晰而冰冷。

他说:“我们算下住院费。”

第一章 明算账

后天,上午十点,街角茶馆。

我提前十五分钟到了。茶馆里人不多,角落的卡座,是以前我们一家人常坐的位置。那时候爸爸还在,妈妈的笑容还很灿烂,哥哥也还没有变得如此陌生。

我点了一壶菊花茶,看着窗外人来人往。心里像被塞了一团湿棉花,堵得难受。

十点整,林伟推门进来。他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比在葬礼上还要精神。他径直走到我对面坐下,标志性地用手指轻轻叩了叩桌面。

“来了。”他语气平淡。

“哥。”我应了一声。

服务员过来,他给自己点了一杯龙井。等服务员走开,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和一支笔。

啪嗒一声,他按开笔帽,将笔记本在我面前摊开。

我的心,随着那声脆响,猛地沉了下去。

“小静,我知道这几天你很累,情绪也不好。”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但是有些事,还是要说清楚。亲兄弟,明算账,对吧?”

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

他翻开笔记本的第一页,上面用黑色的水笔,清晰地罗列着条目:

“妈是三年前开始频繁住院的,对吧?第一次是心梗,市一院,住了二十天。住院费总共是三万两千六,医保报销了一万八,自费部分是一万四千六。”

他的手指点着本子上的数字,像是在陈述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公事。

“第二次是去年,摔了一跤,髋骨骨折。手术加康复,住了快两个月。总费用是五万八,医保报销了两万九,自费部分是两万九。”

“还有最后这一次,从病危到去世,ICU住了十天,普通病房住了五天。费用最高,总共七万多,报销完,自费部分是四万一。”

他每说一笔,我的心就冷一分。那些我一个人跑上跑下缴费、签字、拿药的单据,那些我熬红了眼睛核对的账目,此刻被他用这样一种冷静到残忍的方式,重新摊开在我的面前。

“这三笔大的,自费部分加起来,一共是八万四千六百块。”他抬起头,看着我,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还有平时买药、请护工、买营养品的钱,我就不算那么细了。这十二年,你照顾妈,辛苦了,那些生活费,就算我们当儿女的孝敬妈的,我们就不提了。”

他说得那么“大度”,仿佛给了我天大的恩惠。

我的手在桌子底下,死死地攥成了拳头,指甲掐进肉里。

“所以呢?”我终于开口,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

“所以,”他把笔记本往我面前推了推,“这八万四千六,我们兄妹俩,一人一半。四万两千三。我来的时候给你转了两万,葬礼上又给了两万,加起来是四万。还差你两千三,我等下就转给你。”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我不是没想过他会提钱,但我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方式。像一个会计,在核算一笔生意。

而这笔“生意”,是我们的妈妈。

【扎心金句】

有些亲情,就是一次漫长的明算账。

我看着他,忽然想笑。我真的笑了出来,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哥,”我叫他,声音里带着我自己都陌生的尖锐,“你这账,算得真清楚啊。”

他似乎没听出我的讽刺,点了点头,习惯性地扶了扶眼镜:“那是自然,账目嘛,就是要清楚一点好,免得日后有口舌。”

“清楚?”我重复着这个词,感觉荒唐至极,“那我也想跟你算一笔清楚的账。”

他愣了一下,看着我。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妈在我家住了十二年,一共是四千三百八十天。这十二年里,她吃饭、穿衣、日常开销,你说算了,那我听你的,就算了。那我们算算我付出的时间。”

“我辞掉工作,全天候照顾她,整整五年。按市面上最低的保姆工资,一个月三千块,不算多吧?五年六十个月,一共是十八万。这十八万,我们是不是也该一人一半?”

林伟的脸色,第一次变了。他皱起眉头:“小静,你这是什么意思?照顾妈,怎么能算钱?”

“怎么就不能算钱了?”我猛地站起来,双手撑着桌子,身体前倾,死死地盯着他,“你跟我算住院费的时候,你怎么不算算亲情?你把我们妈的命,折算成一条条冰冷的数字,现在我跟你算算我的付出,你就跟我谈亲情了?”

“你这是胡搅蛮缠!”他的声音也大了起来,引得旁边几桌的人都朝我们看过来。

“我胡搅蛮缠?”我气得浑身发抖,“林伟,你摸着你的良心问问你自己!这十二年,你来看过妈几次?你给她洗过一次脚吗?你给她剪过一次指甲吗?她半夜咳得撕心裂肺的时候,你在哪里?她大小便失禁,我给她擦洗换床单的时候,你又在哪里?”

“我……”他张口结舌,“我工作忙……我不是也给钱了吗?”

“给钱?”我冷笑,“你以为给几个钱,就尽到孝了?妈要的是钱吗?她最后那几年,脑子糊涂了,连我都不认识了,可她嘴里念叨的,还是你的名字!她念叨着‘我儿子怎么还不来看我’!你知不知道!”

茶馆里很安静,我的质问,像一颗颗石子,砸在水面上,也砸在他脸上。

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一个温暖的,此刻却又无比讽刺的画面。

那是前年的冬天,妈妈刚学会用智能手机。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坐在她床边,手把手地教她怎么用微信。

【共情场景: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

“妈,您看,这个绿色的,像对话框一样的,就是微信。点一下。”我把我的手指放在她的手指上,带着她点开APP。

“哦……哦……这个。”她戴着老花镜,凑得很近。

“点开了,您看,这里有个加号,点了它,就可以找人。我们找哥哥。”我帮她找到林伟的头像,“您看,这是哥哥的照片。”

“哎,是我儿子。”她看到照片,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

“然后点这个‘视频通话’,按住,别松手。”我耐心地说。

她的手指干燥而没有力气,试了好几次,都按不对。不是按成了语音,就是不小心退出了。我没有不耐烦,一次又一次地教她。终于,视频拨了过去。

响了很久,林伟才接。屏幕上出现他放大的脸,背景好像是办公室。

“妈?怎么了?”他的语气有些不耐烦。

“儿子……我……我学会了……”妈妈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举着手机,像是举着一张奖状。

“哦,学会了就好。我这边正开会呢,先挂了啊。”他说完,不等妈妈再说话,屏幕就黑了。

前后不到三十秒。

妈妈举着手机,愣在那里,脸上的光,一点点暗了下去。

我当时心里酸楚,只能安慰她:“妈,哥工作忙,我们不打扰他。”

她没说话,只是摩挲着那个已经黑掉的屏幕,很久,才把手机递给我,低声说:“小静,妈学不会,以后不学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碰过那部手机。

这个画面,此刻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回放。我看着眼前这个西装革履、跟我“明算账”的哥哥,忽然觉得无比恶心。

“你忙,你总是忙。”我坐下来,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忙到妈给你打个视频,你三十秒就挂断。忙到她走了,你第一时间不是悲伤,而是拿出你的小本子,来跟我算账!”

“我不是那个意思……”他试图辩解。

“那你是什么意思!”我打断他,“林tou,你今天来,不就是为了钱吗?好,我给你!”

我从包里拿出手机,点开银行APP:“四万两千三,是吧?我现在就转给你!”

“林静你疯了!”他按住我的手,“你哪来那么多钱?”

“我有没有钱,不用你管!”我甩开他的手,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按着。我没有那么多活期,我需要把理财产品赎回来,但我不管了。那一刻,我只想用钱,狠狠地砸在他那张“公事公办”的脸上。我只想快点结束这场噩梦般的“谈判”。

“你听我说完!”他急了,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慌乱,“我不是来跟你要钱的!”

我停下动作,抬起头,红着眼睛看他。

“我……我是来给你送钱的。”他艰涩地说道。

第二章 沉默的墙

“给我送钱?”我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手指还悬在手机屏幕上方。

林伟的脸涨得通红,他一把夺过我的手机,按了锁屏键,扔在桌上。然后从他那个公文包里,又拿出一个信封,推到我面前。

信封很厚,牛皮纸的,旧旧的。

“你什么意思?”我警惕地看着他。

“这是四万两千三。”他低着头,不敢看我的眼睛,手指又开始无意识地叩击桌面,“我给你转了两万,葬礼上给了两万,这里是两千三,你点点。”

我彻底懵了。我的大脑因为愤怒和悲伤而混沌一片,完全无法理解他这番操作的逻辑。他拿着笔记本跟我一笔一筆地算账,结果却是为了给我钱?

“林伟,你到底想干什么?”我声音发颤,“你耍我玩吗?”

“我没有。”他终于抬起头,眼神躲闪,“小静,我知道这十二年你辛苦了。妈的住院费,我们兄妹俩,理应一人一半。你照顾妈,付出的心血,我都知道。我……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又出钱又出力。”

他的话,听起来那么“通情达理”,可配上他刚才那副冷冰冰算账的嘴脸,只让我觉得无比割裂和虚伪。

“所以你先用账本把我羞辱一遍,然后再假惺惺地把钱給我,显示你的‘大度’和‘明理’?”我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被我说中了心事,脸色更难看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账要先算清楚,我们再谈感情。说句公道话,这样对谁都公平。”

“说句公道话”,这是他的口头禅。以前我觉得这是他力求客观,现在我只觉得刺耳。

公平?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公平?

我看着那个信封,没有碰。心里那团火,并没有因为他这番解释而熄灭,反而烧得更旺了。这是一种比直接要钱更深的羞辱。他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態,来“补偿”我,仿佛我的付出,是可以被他用金钱来量化和结算的。

“钱,我不要。”我把信封推了回去,“住院费,我自己能承担。你如果真有这份心,就该在妈生病的时候,多来看看她,而不是现在拿着钱来标榜你的‘孝心’。”

“林静,你怎么就不懂事呢?”他急了,语气又回到了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模式,“我给你钱,你就拿着!你辞了工作,家里就靠陈阳一个人,彤彤又要高考,你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别跟我在这儿犟!”

“我懂不懂事,不用你来教我!”我彻底爆发了,“我的家怎么样,也用不着你操心!你把钱拿回去,给你老婆孩子买点好吃的!别再来我这里演什么兄妹情深了,我恶心!”

我抓起我的包,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身后传来他气急败坏的声音:“林静!你不可理喻!”

我没有回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拼命忍着,加快了脚步。

我不能在外面哭,我不能让任何人看到我的脆弱,尤其不能让他看到。

【扎心金句】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但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永远装傻的地方。

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脑子里乱成一团。林伟的行为,像一把钝刀,在我心里来回地割。我回到家,陈阳还没下班,彤彤在学校。

空荡荡的房子,让我感到一阵窒息。我走进妈妈的房间,一切还保持着她离开时的样子。床铺得整整齐齐,桌子上还放着她的老花镜和一本没看完的杂志。

我拉开床头柜,拿出那个装着五块钱的旧钱包。摩挲着那张纸币,我再也忍不住了,蹲在地上,抱着钱包,失声痛哭。

我哭这十二年的辛酸,哭我那从未被真正理解过的付出,哭我那支离破碎的兄妹之情,更哭我的妈妈。妈,如果您在天有灵,看到我们兄妹俩为了您的身后事,闹成这样,您该有多寒心啊。

不知道哭了多久,直到手机响了,是陈阳打来的。

“喂,老婆,我今晚要加个班,可能晚点回去。你跟彤彤先吃饭,不用等我。”他的声音里透着疲惫。

“……好。”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你怎么了?声音不对劲,是不是哭了?”他很敏锐。

“没有,有点感冒,鼻子不通。”我撒了谎。这是我长久以来的习惯,报喜不报忧。我总觉得,他工作那么辛苦,我不该再拿家里的烦心事去让他分心。我以为这是体贴,却不知道,这正在我们之间,砌起一堵沉默的墙。

“哦,那你多喝点热水,早点休息。”他没有多问,就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我感到一阵更深的孤独。

我开车去学校接彤彤。坐在车里,狭小的空间让我觉得更加压抑。我打开收音机,里面正放着一首悲伤的情歌。我烦躁地关掉。

彤彤上了车,看到我红肿的眼睛,吓了一跳:“妈,你怎么了?眼睛这么红?”

“没事,风沙迷了眼。”我还是用那个蹩脚的理由。

彤tóng一向敏感,她没再追问,只是默默地系好安全带。

车开到一半,堵在了晚高峰的车流里。彤彤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妈,你今天是不是去见大舅了?”

我心里一惊,从后视镜里看她。

“我早上看到你手机上的日程提醒了。”她解释道。

我沉默了。

“你们……吵架了?”她小心翼翼地问。

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一个即将高考的孩子说这些成人世界的肮ü脏和不堪。我只能说:“没有,就是聊了聊你姥姥的事。”

彤彤低下头,玩着自己的手指,过了一会儿,她用一种天真的、带着孩子气的口吻说了一句足以将我刺穿的话。

【共情场景:孩子无意识话语刺痛大人】

“妈,姥姥是不是把她的宝贝都留给大舅了?我听邻居的王奶奶说,老人都最疼儿子,好东西都是要留给儿子的。”

童言无忌,却字字诛心。

我的心,像是被狠狠地扎了一刀。我猛地踩了一下刹车,又因为后面车的鸣笛而匆忙松开。

“彤彤!”我几乎是吼了出来,“不许胡说!”

彤彤被我吓了一跳,眼圈一下子就红了。“我……我就是随便说说……”

我意识到自己失态了,立刻放缓了语气,但声音依旧僵硬:“以后不许听那些人嚼舌根。你姥姥最疼你。”

我说的是假话。妈妈当然疼彤彤,但她最疼的,永远是她的儿子。这一点,我比谁都清楚。重男轻女的思想,像一根刺,扎了她一辈子,也扎了我一辈子。

车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回到家,我一言不发地做饭。彤彤则默默地回房间写作业。我们母女俩,第一次有了这样尴尬的沉默。

晚上十一点多,陈阳回来了。他看到我放在玄关没动的那个信封,拿起来掂了掂:“这是什么?”

“没什么。”我走过去想拿回来。

他躲开了,拆开了信封。一沓钱,散了出来。他愣住了:“这么多钱,哪儿来的?”

我没办法再瞒下去了。我把今天和林伟见面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我以为他会和我同仇敌忾,会抱着我安慰我。

但他没有。

他听完后,沉默了很久。他坐在沙发上,揉着眉心,这是他极度烦躁时的标志性动作。

“林静,”他开口,声音沙哑而疲惫,“你哥给你钱,你为什么不要?”

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陈阳,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没听懂我说的吗?他是在羞辱我!”

“羞辱?”他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是疲惫,也是一种我看不懂的失望,“他給你四万多块钱,是羞辱你?林静,你知不知道我们家现在什么情况?你辞职五年,我一个人撑着这个家,彤彤上各种补习班,哪一样不要钱?你妈住院的钱,我们是动了准备给彤彤上大学的存款!现在有人把钱给你,你为了那点可笑的‘骨气’,就推了出去?”

他的话,像一把把尖刀,插进我的心脏。

“所以,在你看来,我也是在用钱算计我妈?”我浑身发冷。

“我不是这个意思!”他烦躁地站起来,在客厅里踱步,“我只是觉得,你太意气用事了!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这个家,为彤彤想想!”

“我就是为了这个家,才辞职照顾我妈!我就是为了彤彤,才不想让她看到她妈妈和一个斤斤计较的舅舅为了钱吵架!你怎么就不明白!”我哭喊着。

“我不明白?!”他猛地停下来,转身看着我,声音也拔高了,“对!我是不明白!我什么都不明白!我只知道我每天累死累活地在外面挣钱,回到家,你永远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问你怎么了,你永远都说没事!你妈生病,你一个人扛着,缴费、陪床,你跟我商量过一句吗?你把我当什么了?当这个家的提款机吗?”

我们结婚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用这么重的语气跟我说过话。

我愣住了,所有的委屈、愤怒,在那一刻,都化成了刺骨的寒意。

原来,在他眼里,我是一个独断专行、不与他沟通的妻子。我以为的默默付出,在他看来,是一种隔阂和不信任。

我们之间那堵沉默的墙,在这一刻,轰然倒塌,露出了底下早已溃烂不堪的根基。

第三章 缝纫机里的秘密

那晚的争吵,最终在陈阳摔门而出中结束。

我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客厅里,直到天亮。

原来,我以为的“为他好”,对他而言,是一种伤害。我小心翼翼维护的家庭和谐,其实早已是空中楼阁。我错得离谱。

陈阳一夜未归。

第二天早上,我给彤彤做完早饭,她默默地吃完,上学前,走到我身边,抱了抱我:“妈,对不起,我昨天不该乱说话。”

我摸了摸她的头,喉咙发紧:“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该冲你发火。”

女儿的懂事,让我更加心酸。

送走彤彤,我一个人回到那个空无一人的家。我没有去打扫,也没有去做任何事,只是呆呆地坐在妈妈的房间里。

我需要一个出口,一个能让我喘息的出口。

我的目光,落在了墙角那个蒙着布的旧缝纫机上。那是妈妈的嫁妆,用了几十年,后来她眼睛不好了,就再也没动过。我走过去,掀开防尘布,一股樟脑丸和旧木头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踩了踩踏板,还能动。我打开缝纫机上面的小抽屉,里面是一些零碎的针头线脑和顶针。我无意识地翻动着,忽然,指尖触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

我把它拿出来,是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小方块。我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已经泛黄的存折。

户名,是林伟。

我的心,猛地一跳。

我颤抖着手,翻开存折。里面的字迹,是妈妈的。第一笔存款,是在十二年前,我接她来我家的第二个月。金额,三百块。

从那以后,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存款,金额不大,有时两百,有时三百,最多的一次,也只有五百。那是有一年过年,我和陈阳给她的压岁钱。

我一页一页地翻下去,手指冰凉。

妈妈在我家,我每个月都会给她一千块钱零花。我跟她说,妈,您想吃什么就自己买点,别省着。她每次都说好,可她几乎没怎么花过。她唯一的开销,就是偶尔给彤dóng买点零食。

原来,她把剩下的钱,都一笔一笔地,偷偷存给了她的儿子。

存折的最后一页,余额是一万八千七百块。

最后一笔记录,是在她摔倒住院的前一个月。

我拿着那本薄薄的存折,却觉得它有千斤重。它压垮了我心中最后一丝为哥哥辩解的念头。

我一直以为,妈妈是知道我辛苦的,是心疼我的。她临终前给我那五块钱,我以为是她的全部。原来不是。她有她的“小金库”,而这个金库的受益人,从来都不是我。

我不是嫉妒这点钱。我只是觉得,我的十二年,像一个笑话。

【扎心金句】

沉默的付出,最怕换来理所当然的索取。

我把存折放回红布里,塞进口袋。我站起身,擦干眼泪。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软弱和退让,换来的不是体谅,而是得寸进尺。我的自我感动式付出,不仅伤害了我的丈夫,也纵容了我的哥哥。

我需要一个答案。我需要当面问问林伟,他到底知不知道这个存折的存在。

我拿出手机,拨通了他的电话。

“喂?”他的声音依旧冷淡。

“哥,你在哪儿?我们见一面。”我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他似乎有些意外:“又有什么事?”

“你来了就知道了。”我说,“半小时后,你家楼下的地下车库见。”

我选了地下车库,一个密闭、压抑、适合摊牌的地方。

我没有开车,坐地铁过去的。我需要这段时间,来整理我的思绪。

到了他家小区的地下车库,我找了个角落的柱子靠着。这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和尾气的味道。

十分钟后,他的车开了进来,停在不远处。他下了车,看到我,皱了皱眉。

“神神秘秘的,到底什么事?”他一边锁车,一边朝我走来。

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

“说句公道话,昨天是我态度不好。但你也不能那么冲动,钱你不要,是你的事,但话不能说那么绝。”他走到我面前,又端起了他那套说教的架子。

我从口袋里,拿出那个红布包,递到他面前。

“这是什么?”他疑惑地接过去。

他打开红布,看到那个存折时,瞳孔猛地一缩。那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没有逃过我的眼睛。

他知道。

他翻开存折,看着里面的数字,手指微微发抖。

“妈……她……”他喃喃自语。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个存折的存在?”我冷冷地问。

他猛地抬起头,眼神慌乱:“我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

“你不知道?”我冷笑一声,“妈是不是早就跟你说过,她给你存了一笔钱?所以你才有底气,拿着你的小本子,来跟我算那八万多的住院费!因为你心里清楚,就算一人一半,你那四万多,妈也早就给你准备好了!你根本不用自己掏一分钱,甚至还能剩下一点!林伟,我说的对不对!”

我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锤子,砸在他的心防上。

他脸色煞白,一步步后退,直到后背抵在了冰冷的车身上。

“我……我没有……”他的辩解,苍白无力。

“你没有?”我步步紧逼,“那妈临终前,你为什么只去医院看了她两次?你为什么连她的葬礼,都像个局外人?因为你觉得,她给你留了钱,她对得起你了!你觉得,我照顾她,是我的义务,而你,只需要最后来做一个‘财务结算’,就可以心安理der地拿走属于你的那一份!”

“不是的!不是你想的那样!”他终于崩溃了,冲我低吼道。

“那是什么样!”

“是!我是知道妈给我存了钱!”他破罐子破摔地承认了,“她几年前就跟我说了!她说她怕拖累我,怕我将来有事没钱用!她说她对不起我!”

“对不起你?”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她哪里对不起你?她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供你读书上大学,给你娶媳셔妇,她哪里对不起你?”

“她……”林伟的眼神黯淡下去,声音也低了下去,“小时候家里穷,你读书成绩好,她就砸锅卖铁供你上了重点高中。我呢?我只能去读个技校。她说,这件事,她愧疚了一辈子。”

我愣住了。

这件事,我从来都不知道。妈妈从来没跟我提过。我只知道我能上学,是爸妈拼了命挣来的。我不知道,这背后,牺牲的是哥哥的前途。

这是一个我从未触及过的家庭秘密。它像一把钥匙,瞬间解开了我多年来的很多困惑。为什么妈妈总是对哥哥有求必应?为什么她总觉得亏欠他?

车库里死一般的寂静。我们兄妹俩,第一次这样坦诚地,面对彼此心底最深的伤疤。

“所以,”我艰涩地开口,“你觉得妈亏欠你,所以她为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我照顾她,也是应该的?”

林伟沉默了。他靠着车,垂着头,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哥,”我的声音软了下来,带着一丝疲惫,“当年的事,妈没跟我说过。如果我知道,我……我……”

我说不下去了。时光不能倒流,说再多如果,都没有意义。

“这个存折,你拿走吧。”我把存折塞到他手里,“这是妈留给你的,我不要。”

“小静……”他抬起头,眼睛红了。

“但我也有我的条件。”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你昨天拿给我的那四万两千三,我一分都不会要。妈的住院费,我们一人一半,天经地义。你把你的那份,自己出了。这个存折,是妈对你的补偿。而住院费,是我们身为儿女的责任。这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坚定地,向他表达我的原则。

我性格里的软弱和退让,在这一刻,被彻底击碎了。

林伟看着我,眼神复杂。有震惊,有羞愧,也有一丝……释然。

他紧紧地攥着那个存折,点了点头,声音嘶哑:“好。”

第四章 冰冷的温情

从地下车库出来,阳光刺眼,我却觉得心里从未有过的清爽。

我解决了一件大事,但另一件,还悬而未决。

我和陈阳的冷战,还在继续。

他昨晚没有回家,这是我们结婚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我给他打了几个电话,都无人接听。发微信,也不回。

我知道,我伤到他了。

我回到家,房子里依旧冷冷清清。我走进厨房,想给自己倒杯水,却看到餐桌上,放着一个保温杯,和我昨晚吵架时摔在地上的那个一模一样。

我走过去,手触碰到杯身,是温热的。

我拧开盖子,一股淡淡的牛奶香气飘了出来。

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共情场景:夫妻冷战中的无声关怀】

他还是关心我的。他嘴上说得再狠,心里还是放不下我。他知道我肠胃不好,有晚上喝热牛奶的习惯。他一定是早上回来过,看到我不在,又匆匆去上班了。

这杯温热的牛奶,比任何道歉的话语,都更能融化我心里的坚冰。

我端着牛奶,坐在沙发上,小口小口地喝着。身体暖了,心也渐渐暖了起来。

我拿起手机,“牛奶我喝了,谢谢。我们……谈谈吧。”

过了很久,他才回了一个字:“好。”

晚上,他回来了。

我们没有在充满火药味的客厅,也没有在令人窒셔息的卧室,而是坐在了阳台上。

阳台很小,只放了两把藤椅。我们一人一把,中间隔着一小段距离。正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给彼此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

我们谁都没有先开口。

沉默了很久,还是我先打破了僵局。

“对不起。”我说,“这些年,是我忽略了你的感受。”

陈阳没有看我,只是看着远方的天空。他的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有些沧桑。我才发现,他的鬓角,已经有了白发。

“我以为我一个人扛下所有,就是对这个家好。我怕你烦,怕你累,怕我的那些负面情绪影响你。”我低声说,“我以为这是爱,现在我才知道,这是自私。我把你,关在了我的心门之外。”

【扎心金句】

夫妻之间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心里建了一堵墙。

陈阳终于转过头来看我。他的眼睛里,没有了昨晚的愤怒,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丝伤感。

“林静,你知道吗?我最怕的,不是你跟我说家里没钱了,也不是你跟我说妈又病了。”他声音沙哑,“我最怕的,是你那句‘没事’。”

“你每次都说没事,可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心里有天大的事。你一个人偷偷地哭,一个人扛着压力,一个人做所有的决定。我像个傻子一样,被你保护在一个虚假的‘安宁’里。你知不知道,那种感觉,比陪你一起吃苦,更让我难受?”

“我感觉自己……不被需要。”他说出最后那句话时,声音都在发颤。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一颗一颗地掉了下来。

我一直以为,男人需要的是一个坚强、能干、不给他们添麻烦的妻子。我错了。他需要的,是一个能与他并肩作战、分享所有喜怒哀乐的伴侣。

“我只是……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我哽咽着,“妈的病,彤彤的学业,家里的开销……每一件都像一座山。我怕我一开口,就会垮掉。”

“那就垮掉。”他忽然伸出手,握住了我的手。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你可以在我面前垮掉,可以哭,可以抱怨。林静,我们是夫妻。夫妻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可以扶一把。而不是看着一个人硬撑着,另一个人在旁边干着急。”

我反手握紧他的手,把我们之间所有的委屈、误解,都化在了这个紧紧的相握里。

“我哥的事,我处理好了。”我把今天和林伟见面的事,包括那个存折的秘密,都告诉了他。这一次,我毫无保留。

他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等我说完,他叹了口气:“妈也是……唉,老一辈人的心思,我们有时候真的不懂。”

“是我不好,”我说,“如果我早点跟你商量,也许就不会把事情弄得这么糟。”

“不晚。”他用另一只手,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现在说开,一切都还不晚。”

夕陽完全沉了下去,夜色温柔地籠罩下来。阳台上的灯没有开,我们就在这片昏暗中,静静地坐着。

“那笔钱……”我犹豫着开口。

“钱的事,你别管了。”他打斷我,“我们一起想办法。彤彤的学费,不会少的。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他的话,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安。

这天晚上,陈阳没有再睡沙发。他从身后抱着我,就像我们刚结婚时那样。我能感觉到他均匀的呼吸,喷洒在我的脖颈上。我知道,我们之间那堵墙,真的消失了。

然而,我以为事情会就此平息。但我低估了林伟妻子的战斗力,也低估了这件事的后续冲击力。

两天后,一个陌生的号码打到了我的手机上。

我接起来,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尖锐的女声:“林静!你可真有本事啊!跟你哥算账算到这个地步!你是不是想逼死我们一家!”

是我的嫂子,王莉。

第五章 燃烧的导火索

“嫂子?”我皱起眉头,把手机拿远了一点,那声音刺得我耳膜疼。

“别叫我嫂子!我担不起!”王莉的声音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过来,“林静,我以前真是小看你了!平时看着闷不吭声的,原来心眼这么多!你哥好心好意给你送钱,你不要就算了,还倒打一耙,逼他还什么住院费!你安的什么心?妈都走了,你还想从我们家刮钱吗?”

她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恶意和歪曲。

“王莉,你说话最好客观点。”我压着火气,冷冷地说,“第一,我没有逼你哥,是他自己同意一人一半的。第二,那不是‘你们家’的钱,那是妈的住院费,我们身为儿女,共同承担,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你照顾妈十二年,她吃你的住你的,我们家林伟说什么了吗?我们家林伟逢年过节没给你送礼吗?我们家林伟在妈住院的时候没给钱吗?你怎么就算得那么清楚?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家林伟好欺负!”她开始撒泼。

我气得发笑:“他给的那几百块钱,够妈在医院住一天吗?他送的那点水果牛奶,够妈吃几天?王莉,做人要讲良心!”

“良心?你跟我讲良心?”她尖叫起来,“妈那个存折呢?一万八!那是妈留给我儿子的!你凭什么让你哥拿那个钱去填住院费的窟窿?那是我们家的钱!”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症结在这里。林伟把存折的事告诉她了。

“那不是‘你们家’的钱,那是妈留给哥的私房钱。而住院费,是我们兄妹俩共同的责任。我让他用不用那个钱,是他的事。但该他承担的那一份,他必须承担。”我的逻辑清晰,态度坚决。

“你……你……”她被我堵得说不出话来,开始用方言骂了起来,“你个黑心肠的丫头片子,你!”

【方言使用】

“你个黑心肠的,安的什么心哦!”

“王莉,你嘴巴放干净点!”我也火了,“你要是觉得不公平,我们现在就去法院!让法官来判判,这个钱到底该谁出!看看法律是支持你,还是支持我!”

提到法院,她似乎有些忌惮,声音小了点,但依旧不依不饶:“你去啊!我怕你啊!让所有人都看看,你这个当妹妹的,是怎么算计自己亲哥哥的!”

说完,她“啪”地挂了电话。

我握着手机,气得浑身发抖。陈阳走过来,从我手里拿过手机,轻轻拍着我的背:“别气了,为这种人生气,不值得。”

“她怎么能这么不讲道理!”我委屈地说。

“有些人,她的世界里,就只有‘占便宜’和‘吃亏’这两个选项。”陈陽一针见血,“你让她出钱,就是要她的命。”

【扎心金句】

啃老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啃的是骨头,只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奶油蛋糕。

话是这么说,但我心里依旧堵得慌。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

我以为,林伟会遵守我们的约定。但我又一次高估了他。

又过了两天,“小静,莉莉她不懂事,你别跟她一般见识。住院费的事……你能不能再宽限我一段时间?我手头……有点紧。”

我看着那条信息,心里一片冰凉。

“手头紧”,多么熟悉的借口。这十二年来,我听了无数次。

我没有回他。

这件事,很快就在我们家的亲戚圈里传开了。版本被王莉添油加醋地改成了:我不但独占了妈妈的遗产,还昧着良心,逼着哥哥承担莫须有的住院费,把他逼得走投无路。

一时间,我成了众矢之的。

几个平时就不怎么来往的远房亲戚,都打来电话“教育”我。

“小静啊,你哥不容易,你这个当妹妹的,要多体谅他。”

“做人不能太自私,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亲情才最重要。”

“你一个女人家,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外人。”

这些话,像一把把软刀子,扎得我遍体鳞伤。我终于明白,什么叫人言可畏。

我的“懂事”,我的“付出”,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而林伟的“弱势”和“不容易”,却能博得所有人的同情。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

我把所有电话都拉黑了。我不想再听那些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话。

但有一个人的电话,我不能不接。是我的姑姑,爸爸唯一的妹妹。

姑姑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沉重:“小静,你和阿伟到底怎么了?怎么闹成这样?”

姑姑是看着我们长大的,也是家里最明事理的长辈。我不想让她也误会我。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跟她讲了一遍。

电话那头,姑姑沉默了很久。

久到我以为她也觉得我做错了。

“唉……”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你妈……她这一辈子,都活在对你哥的愧疚里。”

“姑姑,你也知道当年的事?”我问。

“我怎么能不知道。”姑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沧桑,“当年你哥技校毕业,其实有个顶替进厂的名额,是你爸托关系找的。但那时候,你刚好考上了重点高中,家里实在拿不出两份钱。你爸妈商量了一晚上,最后决定,还是让你继续读书。”

“你妈觉得,是她这个当妈的没本事,耽误了儿子的前程。从那以后,她就总觉得欠你哥的。什么好的都想留给他,什么事都顺着他。久而久之,就把你哥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说句公道话,你哥有今天的性格,你妈要负一半的责任。”

姑姑的话,像一道光,照进了我心里最深的角落。它解开了我最后一个谜团。

原来,妈妈对哥哥的“偏爱”,源于一份深不见底的“愧疚”。这份愧疚,像一条绳索,捆绑了她一生,也间接塑造了我们兄妹俩扭曲的关系。

“小静,”姑姑接着说,“这件事,你做得对。你哥是该吃点教训了。不能让他觉得,所有人都该为他妈的愧疚买单。你放心,我会去找他谈。这个家,不能就这么散了。”

挂了姑姑的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有被理解的欣慰,也有对往事的唏嘘。

我不知道姑姑会怎么跟林伟谈。我只知道,我和他之间,已经回不去了。

第六章 断裂的绳索

姑姑的介入,并没有让事情立刻好转。

林伟和王莉那边,彻底没了动静。他没有再联系我,更没有提还钱的事。仿佛我们之间那场激烈的对峙,从未发生过。

我知道,他在用沉默对抗。

我和陈阳的生活,却在慢慢回到正轨。那次阳台上的谈心之后,我们之间多了一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沟通。

他不再加班到深夜,会尽量回家吃饭。我会把彤彤学校的趣事讲给他听,也会把我对未来的担忧告诉他。他会认真地听着,然后给我建议,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拥抱。

家里的气氛,不再是压抑的沉默,而是开始有了烟火气。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了公园。看着彤彤在草地上奔跑,陈阳从背后抱住我。

“你看,没有过不去的坎。”他在我耳边说。

我靠在他怀里,点了点头。是的,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至于那笔钱,我渐渐地不想再去纠结了。不是我原谅了林伟,而是我不想再为这件事,耗费自己的心神。

【扎心金句】

血缘是根绳子,有时是牵挂,有时是捆绑,扯断了,才知道哪个更疼。

我以为,我和哥哥的缘分,就会以这样一种不相往来的方式,慢慢断掉。

直到一个月后,我接到了林伟的一个电话。

是林伟的儿子,我侄子林小远打来的。他今年刚上大学。

“姑姑,”他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爸……我爸住院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回事?”

“他……他跟人打架了。”小远的声音充满了无助,“对方要我们赔十万块,不然就要告他……我妈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了,还不够……姑姑,你能不能……能不能帮帮我们?”

打架?林伟一向自诩“文明人”,怎么会跟人打架?

我立刻赶到了医院。

病房里,林伟躺在床上,头上缠着纱布,一条胳膊打着石膏。王莉坐在一旁,眼睛红肿,看到我,她立刻站了起来,眼神复杂,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

我走到病床边:“哥,怎么搞的?”

林伟还没说话,王莉就哭了起来:“都怪我!都怪我!是我逼他的!”

在王莉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我拼凑出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王莉听信了一个朋友的话,说投资一个项目能赚大钱。她撺掇着林伟,把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包括妈妈留下的那个存折里的一万八千块,全都投了进去。

结果,血本无归。

林伟去找对方理论,对方是个地痞流氓,三言两语就动起手来。林伟这个文弱书生,哪里是对手,被打成了这样。

对方还恶人先告状,一口咬定是林伟先动手,要求赔偿十万块的“精神损失费”。

“他就是个骗子!我们被骗了!”王莉捶着胸口,后悔不迭。

我看着病床上形容憔셔悴的哥哥,和一旁哭天抢地的嫂子,心里没有一丝幸灾乐祸,只有无尽的悲凉。

贪婪和愚蠢,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路。

“报警了吗?”我问。

“报了,”王莉哭着说,“警察说这是经济纠纷,让我们自己协商。那个无赖有钱有势,我们斗不过他啊!”

我沉默了。

林伟躺在床上,从头到尾,一言不发。他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上,挂着一滴泪。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如此脆弱和狼狈的样子。

他那个“说句公道话”的口头禅,在真正的强权和不公面前,显得多么可笑。

“姑姑,”小远拉着我的衣角,哀求道,“你帮帮我爸吧。他知道错了。”

我看着侄子那张充满惶恐的脸,心软了。大人之间的恩怨,不该牵扯到孩子。

我转头看向陈阳,他一直 silenz默地站在我身边。他对我点了点头,给了我一个支持的眼神。

我深吸一口氣,对王莉说:“嫂子,你先别哭了。事情既然发生了,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把那个人的联系方式给我,我来跟他谈。”

王莉的哭声,戛然而止。她难以置信地看着我。

林伟也睁开了眼睛,眼神复杂地看着我。

我没有理会他们,拿出手机,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谈判的过程,异常艰难。对方嚣张跋扈,一口咬定十万,一分不能少。

我没有跟他硬碰硬,而是冷静地分析利弊。

“先生,我哥的伤,我们有验伤报告。你们这属于互殴,真闹上法庭,谁也讨不了好。你求财,我们认栽。但十万,不可能。我最多给你三万,这是我的底线。你同意,我们现在就签和解协议,钱货两清。你不同意,那我们就法庭上见。你虽然有钱,但我不怕跟你耗。我是个不上班的家庭主婦,我有的是时间。”

我的冷静和强势,显然是对方没想到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我知道,他也在权衡。

最终,他同意了。三万块,私了。

挂了电话,病房里一片死寂。

王莉看着我,眼神里是震惊,是感激,更是无地自容的羞愧。

林伟躺在床上,用那只没受伤的手,捂住了自己的脸。我看到,有泪水,从他的指缝间渗了出来。

我从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王莉:“这里面有三万块钱。密码是彤彤的生日。你先拿去把事情解决了。”

王莉哆嗦着手,不敢接。

“拿着吧。”我说,“这钱,算我借给你们的。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

我没有说“不用还”。我知道,如果我说了,只会让他更加无地自容。我需要维护他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男人的尊严。

王莉接過卡,忽然“噗通”一声,跪在了我面前。

“小静!对不起!是嫂子混蛋!嫂子不是人!”她抱着我的腿,嚎啕大哭。

第七章 未完的毛线

王莉的下跪,让我措手不及。

我赶紧扶她起来:“嫂子,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病房里的气氛,尴尬而凝重。林伟依旧用手捂着脸,肩膀微微耸动。小远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小静,以前都是我不好。”王莉被我扶起来,却依旧泣不成声,“是我小心眼,是我爱占小便宜,是我总在你哥耳边吹风……我……我对不起你,更对不起咱妈……”

她提到了妈妈。

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被触动了。

我看着她,叹了口气:“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我不是圣人,我做不到完全原谅。但我知道,追究和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生活,总要向前看。

处理完医院的事,我和陈阳就回家了。

路上,陈阳开着车,什么都没说。快到家时,他才开口:“你做得对。”

我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里空落落的。

“我只是觉得……很累。”我说,“好像我们这一代人,永远都在为上一代的恩怨,和下一代的未来买单。”

陈阳伸过一只手,覆在我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

“都过去了。”他说。

是啊,都过去了。

林伟出院后,我们两家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们没有再提还钱的事,但逢年过节,会提着比以往贵重得多的礼物上门。王莉见到我,不再是以前那种虚假的客套,而是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畏。林伟对我,话依旧不多,但眼神里,少了许多理所当然,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

那张三万块的欠条,我写了,放在了抽屉里。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还,或许永远不会。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它就像一个坐标,标记了我们兄妹关系的转折。

秋天的时候,彤彤考上了她理想的大学,去了另一座城市。

送走女儿的那天,我和陈阳回到家。房子,一下子变得更空了。

我开始学着给自己找点事做。我报了一个插花班,又开始捡起年轻时喜欢的阅读和写作。陈阳也调整了工作节奏,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一起散步,一起看电影,像重新谈了一次恋爱。

生活,似乎真的在一点点变好。

一天下午,我整理妈妈的遗物。她的东西不多,几件旧衣服,一些老照片。在一个箱子的最底层,我发现了一个毛线团,和两根织了一半的竹针。

那是一件婴儿尺寸的毛衣,只织了个开头。灰色的毛线,很柔软。

我认得这个毛线。是去年冬天,我给妈妈买的。她说想给未来的重孙子,也就是小远的儿子,织一件毛衣。

她才起了个头,就病倒了。

我拿着那团未完的毛线,坐在灑满阳光的窗边,心里忽然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妈妈这一生,都在为别人编织。为丈夫,为儿子,为女儿,为孙子,甚至为那个还未出世的重孙。她织进去的,是她的爱,是她的愧疚,是她所有的期望和牵挂。

却唯独,没有为自己织过一件。

我拿起那两根竹针,想试着继续往下织。我小时候跟妈妈学过,但已经很多年没碰过了。

我的手指变得笨拙,试了好几次,都找不到正确的针法。那几排整齐的针脚,在我手里,变得歪歪扭扭。

我放弃了。

我把毛衣重新放回箱底。也许,有些事情,注定是无法完成的。就像我和哥哥之间那道裂痕,虽然暂时被糊上了,但它永远都在那里。

客厅里,电视开着。是陈阳在看体育新闻。

声音不大不小,23。

不再是妈妈习惯的35。

我站起身,走到客厅。陈阳看到我,笑着说:“快来看,我们支持的球队赢了。”

我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窗外,是寻常人间的黄昏。

我没有告诉他那个未完成的毛线衣的故事。

有些心事,就让它留在心底吧。

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们,都带着各自的伤痕和秘密,努力地,向前走。

来源:温柔葡萄2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