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菌药物临床较常用,其是对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真菌等所致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局部外用抗菌药物包括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新霉素软膏、环丙沙星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复方酮康唑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用于感染性皮肤病等。
抗菌药物临床较常用,其是对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真菌等所致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局部外用抗菌药物包括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新霉素软膏、环丙沙星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复方酮康唑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用于感染性皮肤病等。那么,外用抗菌药物在不同类型皮肤病中如何选用呢?
痤疮
痤疮又称“青春痘”,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其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主要表现为粉刺、脓疱、丘疹、结节、囊肿,常伴皮脂溢出、毛孔粗大,与遗传、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异常分泌、免疫炎症反应、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等有关。
抗菌药物可抗炎、抗痤疮丙酸杆菌,可用于浅表性炎性皮损如丘疹、脓疱等,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凝胶,建议与其他药物联用,不推荐单用、长期使用。
毛囊炎
毛囊炎为毛囊炎症,其因感染、化学刺激、物理损伤所引起,最常见细菌性毛囊炎,其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革兰阴性菌,可由糖尿病、皮肤浸渍、拔毛、天气炎热、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剃须等诱发,表现为丘疹、脓疱,可有瘙痒、触痛,有的部位可形成瘢痕、秃发。
抗菌药物可抗炎、抗感染,如2%夫西地酸乳膏、2%莫匹罗星软膏、1%新霉素软膏,可用于毛囊炎,疗程建议7-10d。
疖病
疖为毛囊周围组织感染、急性化脓性毛囊炎,多发、反复发作为疖病,由细菌感染所致,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糖尿病、免疫缺陷、营养不良者等。
抗菌药物可抗炎、抗感染,如2%夫西地酸乳膏、2%莫匹罗星软膏,可用于疖病,适于轻症者。
癣病
常见手癣、足癣、体癣、股癣,为皮肤常见疾病。
手癣、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见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可累及指/趾间、手足侧缘、足底、手掌,常见于穿过紧的不透气鞋袜、手足多汗、免疫功能受损者。足癣可分为水疱型、角化型、趾间型,手癣可分为鳞屑角化型、水疱型。
体癣、股癣可由真菌感染所致,体癣是发生于毛发、头皮、手掌、指/趾甲、足底、甲板除外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是发生于会阴部、腹股沟、臀部、肛周的皮肤癣菌感染。体股癣可由易感体质、多汗、糖尿病、肥胖、免疫功能低下、久坐、密切接触感染等诱发。
抗菌药物可抗真菌,如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益康唑乳膏、硫康唑喷雾剂、联苯苄唑乳膏、卢立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凝胶/喷雾剂、布替萘芬喷雾剂、萘替芬乳膏/凝胶、阿莫罗芬乳膏、环吡酮胺软膏/凝胶、利拉萘酯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等,可用于手癣、足癣的治疗,适于轻症、早期者。
抗菌药物可抗真菌,如咪康唑乳膏、益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舍他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卢立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凝胶/喷雾剂、萘替芬乳膏/凝胶、布替萘芬喷雾剂、阿莫罗芬乳膏、利拉萘酯乳膏、环吡酮胺软膏/凝胶、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可首选用于体股癣的治疗。含糖皮质激素的复方抗真菌药物可酌情用于初始期体股癣的治疗,如皮损伴明显瘙痒、炎症,不可长期使用。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临床较常见,其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感染性皮肤病,可见皮肤损害、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年龄较大、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者,常见诱因有近期精神压力大、高龄、遗传易感性、细胞免疫缺陷、机械性创伤、劳累、系统性疾病等。
抗菌药物可抗感染,可用于带状疱疹破溃者,如2%莫匹罗星软膏、0.5%新霉素软膏等。
脓疱疮
脓疱疮是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多见于面部等暴露部位,多累及儿童,表现为水疱、丘疹、脓疱,易破溃而成脓痂,其病原体主要是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抗菌药物可抗感染,如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乳膏、红霉素软膏,可用于脓疱疮的治疗。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临床较常见,其为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多见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面与胸背部,多集中于婴幼儿期、成年期,与皮脂溢出、马拉色菌定植、免疫功能紊乱、表皮屏障破坏、饮食、神经源性、环境等有关。
抗菌药物可抗真菌,如咪康唑洗剂、酮康唑洗剂、2%酮康唑乳膏,建议为脂溢性皮炎的一线用药。
化脓性汗腺炎
化脓性汗腺炎又称反常性痤疮,为毛囊闭锁引起毛囊皮脂腺单位受累的炎症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常见于顶泌汗腺的分布区域,表现为深在性、疼痛性、炎症性皮损,致窦道、脓肿、瘢痕等,与遗传、微生物、炎症、肥胖、免疫、吸烟等有关。
抗菌药物可抗感染、抗炎,如红霉素软膏、克林霉素凝胶/乳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可用于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如脓疱等炎症性的皮损,适于轻症者,也可辅助用于中、重度者。
湿疹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其是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炎症性疾病,伴明显的瘙痒,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与遗传、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系统性疾病等有关,诱因有环境、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紧张焦虑等。
夫西地酸乳膏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用于湿疹的治疗。此外,湿疹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外用抗菌药物如2%夫西地酸乳膏、2%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脂溢区难治性皮损如胸背部、头面等可能有马拉色菌感染,可联用外用抗真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1年版) [J].
[2]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9):583-588
[3]中西医结合痤疮诊治专家共识[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1,14(5):257-260
[4]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2):138-143
[5]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5):451-455
[6]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0)[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15(6):325-329
[7]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89-93
[8]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3):177-182
[9]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大众科普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18(3):193-197
[10]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6
[11]脓疱疮中医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2):175-176
[12]脂溢性皮炎的中西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5,39(1):1-6
[13]中国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2):97-102
[14]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4):287-291
[15]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16]冯娜.夫西地酸乳膏在常见皮肤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9,32(4):63-6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