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朝:汉朝初期长期战乱,人口锐减。统治者出了一个奇葩的办法 ,就是向大龄单身女性征收 “单身税”。如果不服从,不仅自己受到惩罚,全家都会被牵连。
现在,个别人不结婚生子,如果在古代,对于超龄未婚者,还会征收“鳏寡税”。
汉朝:汉朝初期长期战乱,人口锐减。统治者出了一个奇葩的办法 ,就是向大龄单身女性征收 “单身税”。如果不服从,不仅自己受到惩罚,全家都会被牵连。
刘邦时期规定,生孩子可免除两年徭役。
汉惠帝六年,朝廷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算” 是当时的税收单位,正常人头税120钱,五算就是 600 钱(约折合粮食600斤),这一笔数目,相当于普通家庭小半年的口粮。
唐朝:唐玄宗规定:男子15岁、女子13岁可婚嫁。
打破传统,鼓励寡妇再嫁,不能对寡妇进行限制和束缚。
宋朝:"男十五娶,女十三嫁",女子不嫁,全家连坐服徭役,如:修城墙、修公路、挖运河等。
对地方官考核也有指标:辖区未婚率必须达标,否则降职。
例如潘金莲,就是不从婚姻安排,遭到了大户人家的记恨,将她许配给了武大郎,造就了闻名传奇的故事。
元朝:实行 “收继婚” 制度,就是未婚男性可以收继家族中的寡妇为妻。“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 这种制度被广泛推行。
明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 “媒婆” 制度,对媒婆进行登记造册,获得从业资格证,才能从事婚姻介绍工作。
当时还创新并推行"集体婚礼",洪武五年在南京曾举办了一场3000对"官配夫妻"的集体婚礼。
清代:法定婚龄延续“男十六岁以上,女十四岁以上”。
为了维护满族特权和血统纯正,旗人和汉人不允许通婚,对旗民通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官员定期上报未婚格格的名单,皇上亲自指婚,旗人女十四岁以上未嫁,要交"剩女税",25岁还未嫁,要交"老女银",相当于年薪的三分之一。
为了避免受到处罚,当时便催生出了"童养媳"现象,也有女子谎报已婚逃税的现象。
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因容貌丑陋或其他原因难以出嫁的女子,可以向官府申请免除税务。
古代政府为了管理婚配市场,避免有钱人娶太多的小老婆,致使普通人娶不到老婆,朝廷对纳妾的数量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有网友吐槽:"现在催婚是爸妈,古代催婚是国家,国家比爸妈还着急。"
来源:学海无涯121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