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 岁的王女士体检时查出 HPV16 型阳性,她和丈夫性生活规律且注重防护,始终想不通感染原因。经医生询问生活习惯发现,王女士的女儿曾因 HPV 低危型感染患尖锐湿疣,而一家人长期共用毛巾、浴巾,未做好分开清洁。医生判断,王女士很可能通过这种日常接触间接感染
35 岁的王女士体检时查出 HPV16 型阳性,她和丈夫性生活规律且注重防护,始终想不通感染原因。经医生询问生活习惯发现,王女士的女儿曾因 HPV 低危型感染患尖锐湿疣,而一家人长期共用毛巾、浴巾,未做好分开清洁。医生判断,王女士很可能通过这种日常接触间接感染。其实,HPV 传播不止性接触一种,家人相处中这 3 种传播方式需特别警惕。
HPV(人乳头瘤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性接触是最主要传播途径(占比超 90%),但间接接触、母婴传播等非性接触方式也不容忽视。家人朝夕相处,共用物品、亲密接触频繁,若一人感染,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儿童更容易被传染,做好防护能有效降低风险。
HPV 可通过被污染的毛巾、浴巾、内裤、牙刷等个人用品传播。感染者使用后,病毒会附着在物品表面,若未彻底清洁消毒,他人使用时,皮肤或黏膜有微小破损(如划伤、口腔溃疡),病毒就可能侵入体内。王女士女儿的浴巾未单独清洗,与家人衣物混洗且未高温消毒,导致病毒交叉污染。共用马桶坐垫、浴缸等卫生设施,若未及时清洁,也可能残留病毒。
预防建议:个人卫生用品专人专用、分开存放;感染者用品单独清洗,用 60℃以上热水浸泡 30 分钟,阳光直射晾晒;马桶坐垫用后擦拭,浴缸、洗手池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
HPV 可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传播,无需性接触。儿童皮肤娇嫩、免疫力低,若与感染者亲密接触(如共用被子、接触疣体),易感染低危型 HPV 引发尖锐湿疣。临床中,不少儿童肛周、生殖器出现尖锐湿疣,多因家长感染后未做好防护,如共用洗澡盆、用污染的手为孩子擦拭身体。成人若口腔感染 HPV,亲吻儿童黏膜部位也可能传播病毒。
预防建议:家人确诊 HPV(尤其是有尖锐湿疣)需及时治疗,治疗期避免与儿童共睡、共用被子;给孩子用单独的洗澡盆和毛巾;成人口腔有异常时,避免亲吻儿童口腔、面部。
感染 HPV 的孕妇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接触病毒而感染。多数新生儿感染后,免疫系统会逐渐清除病毒,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引发喉部乳头瘤,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治疗。这种传播方式虽不常见,但孕期和分娩时仍需做好防护。
预防建议:备孕女性先做 HPV 检测,高危型持续感染需先治疗再备孕;孕期感染者定期做宫颈检查,无明显病变可正常分娩,病变严重需遵医嘱选择剖宫产;新生儿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异常,及时就医排查。
医生强调,HPV 感染后多数可被免疫系统清除,家人无需过度恐慌。只要做到个人用品不共用、做好清洁消毒、避免亲密接触风险,就能大幅降低传播概率。同时,女性年满 21 岁后需定期做 HPV+TCT 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守护家人健康。
参考资料:
[1]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来源:彩牛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