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的直播间里,一辆新势力车型以50km/h冲向静态假车,刹车毫无反应,“砰”的一声闷响后,评论区瞬间炸锅。就在几小时前,车企官方账号还在推送“90km/h完美刹停”的炫技视频——这魔幻一幕揭开了智能驾驶时代最辛辣的讽刺剧。
深夜的直播间里,一辆新势力车型以50km/h冲向静态假车,刹车毫无反应,“砰”的一声闷响后,评论区瞬间炸锅。就在几小时前,车企官方账号还在推送“90km/h完美刹停”的炫技视频——这魔幻一幕揭开了智能驾驶时代最辛辣的讽刺剧。
短视频里的AEB魔术,正成为汽车圈最大的泡沫。某车企工程师私下透露:为拍出爆款视频,测试车会关闭雷达滤波算法,把灵敏度调到工程模式的300%。那些刷屏的“鬼探头神避让”画面,在量产车上触发概率不到0.1%。“就像用实验室超导材料假装常温超导体”,当百万网友为特效大片欢呼时,真实车主却在普通街道遭遇AEB“装死”。
更荒诞的是安全标准沦为营销玩物。中汽研数据显示,2023年主流车企AEB搭载率超55%,但夜间误触发率最高达37%。某新势力车主群曝出惊悚案例:高架桥上因广告牌人影图案触发急刹,后车险些追尾。而车企手册里小字注明:“系统可能无法识别静止物体”——这相当于给救命功能预先开具免责声明。
当余承东怒喷“一把手不懂AEB”,何小鹏回呛“非行业瞎着急”,这场大佬互撕意外扯下最后遮羞布。懂车帝实测如同照妖镜:宣传90km/h刹停的问界M5,实战稳过80km/h测试;而标榜“欧标近满分”的小鹏G6,却在40km/h测试中径直撞飞假人。直播间弹幕瞬间刷屏:“原来五星安全是开卷考?”
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点破玄机:“小鹏答完必答题,华为偏要做附加题”。现行国标只要求30km/h刹停,车企把60km/h当卖点已是超纲演出。那些鼓吹“全场景无敌”的,不过是把实验室数据当武器,在流量战场收割智商税。
最痛的领悟来自真实路况。广州网约车司机老陈展示行车记录仪:雨天傍晚,他的“智驾旗舰”对突然窜出的外卖电动车毫无反应。“客服说雨太大雷达失效,可宣传片里暴雨天都能防鬼探头啊!”这种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差距,正透支整个行业的信任根基。
当2025年新国标将AEB刹停门槛提至80km/h,这场闹剧终于迎来终局裁判。某自主品牌总工看着新规苦笑:“激光雷达成本压到2000元前,90%的炫技视频都是皇帝新衣”。毕竟用10%场景覆盖吹嘘100%安全,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商业诈骗。
安全不该是赌概率的俄罗斯轮盘,更不该是收割流量的特效大片。何小鹏的“打假宣言”看似得罪同行,实则捅破了整个行业的脓包——当车企忙着在短视频里造神,谁还记得AEB的初心是让每位普通车主平安回家?
来源:爱车人士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