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把战舰送上了长安街,唯一能上阅兵的隐身艇,专干最危险的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8:58 1

摘要:涂有海洋数码迷彩的无人艇,是我国历次阅兵中,首次将舰艇以整体实物形式直接拖至陆上展示,小艇虽然不大,但能在如此含金量的阅兵仪式上展示,必然有过人之处,该艇的作战场景在仪式结束后的栏目中,也终于有了官方答案。

涂有海洋数码迷彩的无人艇,是我国历次阅兵中,首次将舰艇以整体实物形式直接拖至陆上展示,小艇虽然不大,但能在如此含金量的阅兵仪式上展示,必然有过人之处,该艇的作战场景在仪式结束后的栏目中,也终于有了官方答案。

【无人艇全貌】

按照直播中的介绍,此方队具备隐蔽布放封锁、自主探测识别、集群组网攻击等作战能力,是海上作战的“奇兵利器”。但并没有特指无人水面艇的作用。

在随后的特别采访报道中,则公开了该艇的真实作用:那就是新型无人艇能够弥补反水雷舰艇的短板,可自主对水下可疑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精准判断水雷目标,从而高效消灭各种类型的水雷。

无人扫雷艇概况

在阅兵亮相前,网络上就出现了该艇在某水域的试验相关照片。该艇采用喷水推进,速度、静音与机动性都有保障;采用深V滑行艇体,折角舭线的转折,与056型护卫舰颇为接近,有利于增强航速、稳定性和耐波性。

通过优化艇体,减少航行阻力并降低噪音。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在保持高速航行的同时,还能在5级海况下稳定航行,非常适合小型舰艇的设计。

【后视角度】

前部的小口径主炮很是显眼,是国内首次出现,具备隐身特征的设计,上部有一个光电瞄准设备,按中国海军的实用惯例估计还是30毫米口径。

上层建筑低矮,桅杆简约,主要安装有雷达信号接收装置、定位系统、光电探头等装置;从安装的窗户来看,可在有人与无人之间切换。

后半部分艇体为半遮蔽结构,尾部明显有收放系统,可搭载扫雷具、水下机器人、潜航器,也具备将来安装拖曳声呐的条件,具体视作战任务而定。

在中部两侧,可以明显看出有可打开的侧舷盖板,里面有两个近似方形的发射装置,回想去年在第15届中国航展上,就曾展出过一款名为“灵骏”的反水雷无人艇产品模型,与该艇布局和设备都颇为相似。

发射装置采用4联装单元,应该是使用了水雷破障弹药。

【无人艇前视】

国产无人扫雷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海军的创建初期,就非常重视反水雷作战,当年虽然经济、科研能力都十分有限,还是集中优势力量,研发了第一代312遥控扫雷艇。

这是艇具合一式的声磁联合扫具,它摆脱了在艇尾拖曳扫雷的老样子,大胆采取在艇前方引爆水雷的新措施,并可遥控扫雷,增加扫雷艇的安全性,避免人操作的危险性,可以看作是无人扫雷艇的第一代产品。

1971年10月、11月,两艘首制艇先后下水,经过一系列试验,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1972年8艘312艇在越南扫雷,立下了辉煌战功。虽然这型艇的创新获得了成功,但碍于技术条件,还是存在很大不足。

比如缠绕在艇壳外的电磁线圈在工艺、绝缘、怕碰撞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当年没有定位系统,使遥控系统不够完善。

【312遥控扫雷艇老照片】

进入本世纪以来,082系列猎扫雷舰获得了批量建造,该艇可以与三艘子艇,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扫雷队列,子艇也被称为529型遥控无人扫雷艇。

在相关水域执行任务时,由082型艇充当母舰负责猎雷,子艇负责扫雷,无人扫雷艇航行在母舰周围,能够在母舰无法进入的狭窄航道中灵活机动,大幅度降低母舰的危险程度。

此时的无人扫雷模式已较为成熟,但子艇的遥控距离近,依然没有自主能力,更不具备智能化的应对能力。

【左侧为此前已经大量服役的无人扫雷艇】

本次阅兵中展示的无人艇,才是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在近海海域扫雷的能力,该艇装备的模块化任务配置,可搭载声呐、水下机器人、灭雷具等,实现对锚雷、沉底雷等多种水雷的智能化精准处置。

艇本身也具备隐身性、机动性,还有一定的自我防御力,这都是此前的无人艇型号所不能比拟的。

有了这种低成本无人艇后,中国海军可有效推进“攻防一体”的无人反水雷体系建设,强化海上封锁与反封锁作战能力。

来源:张学峰看空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