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治理迎来“标准”答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8:36 1

摘要:商家频频抱怨“佣金太高”,平台一再强调“只是微利”,平台企业的收费标准,到底怎样才算合理?有时候投入大量推广,效果却扑朔迷离;有时莫名流量暴跌,连原因都找不到,算法透明度究竟该如何把握?长期以来,平台经济治理缺乏统一标准,不仅带来监管难题,也使企业合规经营长期

转自:经济日报

商家频频抱怨“佣金太高”,平台一再强调“只是微利”,平台企业的收费标准,到底怎样才算合理?有时候投入大量推广,效果却扑朔迷离;有时莫名流量暴跌,连原因都找不到,算法透明度究竟该如何把握?长期以来,平台经济治理缺乏统一标准,不仅带来监管难题,也使企业合规经营长期“摸着石头过河”。

这些困扰各方已久的难题,如今正在迎来系统性的“标准”答案。近日,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平台经济治理迈出关键一步,旨在以标准化手段破解长期存在的行业规范难题,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乱象背后 标准缺失

我国平台经济近年来持续迅猛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腾讯、阿里、抖音、百度等平台企业用户已超过10亿,我国移动互联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和次数分别提升至7.97小时和117.9次,高频使用特征与深度依赖性凸显,印证了平台经济对用户生活的全面渗透。平台经济在稳定社会就业、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平台经济也存在不少老大难问题:直播带货吹得天花乱坠,收到货却货不对板;电商促销承诺“最低价”,活动没结束就降价,保价申请被拒;“先用后付”被默认勾选,不知情就被扣费……这些消费者遇到的糟心事,正是当前平台经济领域的高频投诉场景。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剑介绍,除了上述问题外,像大数据“杀熟”、智能客服转接困难、跨境电商售后推诿、小程序商家售卖假货、卷款跑路等乱象也层出不穷。

“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投诉量达62720件,同比增长17.98%,排在服务细分领域投诉量首位。”陈剑说:“反映出平台经济存在标准缺失、规范不统一等方面的深层困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指出,平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但其发展中出现的规则不公、收费不合理、算法不透明、直播乱象频发等问题亦不容忽视。标委会的成立,正是为了强化标准化在明确市场规则、规范行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以统一标准促进平台企业合规经营水平同步提升,推动平台经济从“扩规模”向“优质量”转变。

标准成为治理“金钥匙”

一条条看似枯燥的标准,为何能成为平台经济治理的“金钥匙”?其关键在于,它既能弥补法律与行政监管的不足,又契合平台经济技术性强、迭代迅速的特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欣表示,法律多为原则性、框架性规定,设定的是行为底线。如《电子商务法》虽明确平台责任,却难以覆盖所有技术细节与商业模式。行政监管侧重事后惩处,难以系统实现事前预防。而标准化恰恰能补上这一块“短板”。

“标准并非要取代法律与监管,而是将其原则具体化,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形成治理合力,实现更精细化、动态化的治理。”张欣认为。

她进一步解释,标准可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操作、可检验的技术规范。比如“不合理收费”的法律原则,可以通过制定清晰的收费构成、计算方法和公式格式标准,让其变得透明、可依循。此外,标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多方协同、凝聚共识的过程,各方参与所形成的规则更容易被平台企业接受和遵循。更重要的是,标准重在事前引导和过程规范,为平台提供了一套明确的行为指南,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和规则制定之初就合规,将治理关口前移,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教授赵鹏表示,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帮助企业更清晰认知自身管理实践的边界、系统总结治理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查找实践漏洞,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平台经济治理标准体系,提升行业的水平,推广最佳实践。他认为,哪怕只是先出台一些推荐性标准,虽不能作为执法直接依据,但可辅助监管部门判断企业是否尽到安全保证义务,进而为实现包容审慎、科学合理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多方协同 共建标准体系

针对平台经济活跃度高、问题集中的直播电商领域,标准化建设已提前发力。市场监管总局已先后批准发布《电子商务直播售货质量管理规范》和《直播电商服务质量的信息监测与评价规范》2项国家标准,指导江苏、浙江等地制定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规范》《绿色直播间运营规范》等地方标准,持续推动直播电商行业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备受关注的平台经济治理,终于有了“国家标准”。但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并非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需要监管部门、企业、行业组织多方协同发力。

北京的平台经济起步早,体量大,形态多,拥有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近年来,北京累计制定了43项与平台经济有关的地方标准;先后印发了《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关于支持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王博表示,构建科学系统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不仅有助于平台企业合规经营与创新发展,也将在保护各方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治理标准化进程中,平台企业不应只是标准的被动执行者,更应成为主动的贡献者和共建者。”腾讯市场经营合规部总经理、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杨乐建议,平台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工作组等平台,与监管部门、同业企业共同推动构建深层次、覆盖全面的标准体系,从落地侧加强跨技术委员会沟通协调,做好标准落地过程中的规则协同。由于平台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拥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可以主动开展标准研究,积极将中国数字治理实践推向国际。

在标准内容的细化上,陈剑建议,应根据网络购物、外卖、直播带货等不同类型平台的服务特点“量体裁衣”,制定贴合其特性的标准,从而精准破解各类平台的突出问题,让每类平台的规范运营都有相应的清晰指引。

邓志勇提出,下一步,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通过组织行业培训、宣传解读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标准应用跟踪反馈和效果评估机制,积极培育试点单位,发挥示范作用,充分体现标准化创新推动和服务能力,并鼓励社会公众对标准应用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经济日报记者 佘颖 李思雨)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