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笔因工作失误错转的五千多元钱款,让业务员心急如焚,而收到钱的小吃店负责人却异常冷静,坚持“必须报警处理”。
一笔因工作失误错转的五千多元钱款,让业务员心急如焚,而收到钱的小吃店负责人却异常冷静,坚持“必须报警处理”。
这背后,不是不愿还钱,而是一场关于防诈识破与法律意识的真实较量。
近日,在太原市长治路旁一家小吃店门口,民警接到一名报警男子的求助。
该男子是一名收款码推广业务员,因操作失误,误将客户的收款码绑定为这家小吃店账户,导致五千多元营业额错转至该店。
发现失误后,他立即联系小吃店负责人协商退款,却遭到对方坚决要求报警处理。
小吃店负责人向民警道出缘由:她曾在防电诈宣传中了解到,一种常见骗局正是通过“误转资金-要求退款”的方式诱导收款人参与洗钱。
为避免陷入法律风险,她坚持必须有民警现场核实确认后才愿退款。
民警对其高度的防诈意识表示肯定,并现场联系转款商户核实情况。
最终,在民警的见证下,小吃店负责人当场将全部钱款退还原商户,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五千余元错转纠纷的圆满化解,小吃店主的“坚持报警”堪称关键一笔。
面对 “天上掉下来的钱款” 和对方的退款请求,她没有被焦虑裹挟,也未因 “意外之财” 动心,而是凭借此前接受的防电诈宣传经验,敏锐察觉到潜在风险,坚持通过警方核实 —— 这份清醒与审慎,不仅守住了自己的法律底线,更给所有人上了生动一课。
这起事件也印证了防电诈宣传的实际成效。
当宣传内容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融入日常判断,就能转化为抵御骗局的 “免疫力”。
如今,电信诈骗手段不断迭代,“误转退款” 等套路极具迷惑性,稍有疏忽便可能卷入违法旋涡。
防诈从来不是警方的 “独角戏”,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主动参与。
像这位小吃店主一样,把宣传知识记在心上、把警惕意识融入行动,遇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寻求权威帮助,才能让 “骗术” 无隙可乘。
唯有公众自觉与警方守护形成合力,才能织密反诈防护网,守护好每个人的 “钱袋子”。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