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信学子沉浸式体验简村北帝诞!邂逅广东千古情 |百万学子游南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1:24 1

摘要:三月初三春正浓,北帝诞辰民俗隆。3月31日,丹青绘就樵山韵·美育浸润乡土情——百万学子游南海之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简称“南信”)春季研学顺利开展,近250名学子首次沉浸式体验西樵镇简村社区北帝诞非遗民俗活动,邂逅广东千古情打卡“一生必看的演出”,在传统文

三月初三春正浓,北帝诞辰民俗隆。3月31日,丹青绘就樵山韵·美育浸润乡土情——百万学子游南海之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简称“南信”)春季研学顺利开展,近250名学子首次沉浸式体验西樵镇简村社区北帝诞非遗民俗活动,邂逅广东千古情打卡“一生必看的演出”,在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中感悟匠心,在千年樵山的文脉滋养中启迪未来。

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党委书记焦玉君表示,简村陈启沅、冼玉清诠释了“实业救国”“知识救国”的壮志,北帝诞承载着民间信仰的智慧,千古情演绎着文化创新的活力,三者共同构成了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学子精神世界的“三原色”——红色的爱国情怀、蓝色的创新精神、金色的文化瑰宝,“希望同学们在研学中读懂这背后的文化基因,将来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成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简村北帝诞】

非遗庙会+名人故里 首迎百人以上民俗研学活动

“同学们,你们将观摩的不仅是一台缫丝机,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觉醒的历史脉搏;将走读的不仅是一场北帝诞,更是岭南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将邂逅的不仅是千古情,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31日清晨,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高海涛热情寄语,学子们迎着朝阳前往西樵镇简村社区。

清晨的简村社区锣鼓喧天,醒狮腾跃。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是中国近代民族机器缫丝第一人陈启沅、广东才女冼玉清的故乡。在简村社区导赏员冼韵晶的带领下,学子们跟随北帝令旗巡游队伍,行经青石板巷、百年祠堂,在非遗醒狮叩拜仪式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在陈启沅纪念馆观摩传统器械,体会“实业救国”的工匠精神;于冼玉清白玉雕像纪念公园聆听才女传奇,领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走进镬耳屋古建筑群、陈启沅银仓、缫丝体验馆、彩虹路、北帝庙,感受简村文化精品路线的盎然春意。

“老师总说‘非遗是设计的基因库’,今天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公共艺术系24艺术2班学生胡咏妍表示,巡游队伍里的令旗纹样、醒狮的配色方案,还有神像服饰的金线刺绣,都是绝佳的设计素材,“特别是天姬送子环节粤剧演员的头冠造型,给了我珠宝设计的灵感——我想用3D打印技术,把传统戏曲元素转化成现代饰品。”

“在简村体验缫丝工艺时,我特别注意了陈启沅改良的缫丝机机械结构。”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机械制造系24模具1班学生陈贤奋表示,“作为模具专业学生,我发现这些百年器械的齿轮咬合原理和我们现代数控机床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而且北帝巡游神轿的榫卯结构承重设计也特别精妙,下次实训课上我就打算借鉴这些传统智慧来优化机床支撑结构。”

“以前只在课本上看到‘海上丝绸之路’,今天亲眼看到缫丝机,才真正理解祖先的智慧。”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24电商1班学生何晓枫举着手机记录全程,计划将素材剪辑成vlog,“我想用新媒体让更多人看见传统工艺的美”。陪同参访的家委代表汤小芳动情地说:“孩子们排队观摩缫丝机的样子让我惊喜,这种‘可触摸的历史’比说教更有感染力。”

体验缫丝技艺

“通过乡村研学,把课堂搬到实地,让学生看见南海的城产人文,重新发现和认识南海。”全程跟进本次研学活动组织的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团委副书记黄金玲表示,本次研学培养了广大学子对南海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南海,共抓时代机遇,创造美好未来。”

南海博物馆公开资料显示:北帝,是主管水利之神,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纪念北帝,简村开村始祖简侨仁后代于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在村中建北帝庙,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举办系列活动来纪念北帝公。传统的北帝诞民俗活动有祈福祭祀、北帝巡游、派发寿包、舞醒狮、粤剧大戏等内容。2012年10月,“简村北帝庙会”被南海区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我们村第一次承接百人以上的民俗研学活动,很高兴!很兴奋!”西樵镇简村社区党委委员陈雅雯难掩激动,“能让学子们感受到非遗文化,我们充满了自豪!接下来会继续完善缫丝体验馆、筹建冼玉清主题展陈馆等设施,进一步丰富简村文旅体验。”

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公共艺术系德育主任许树杰全程带队研学,深刻体会到本次活动让学子们了解到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感受春花娇美的岭南古村美丽风光,“通过触摸历史,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体验非遗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树立文化自信。”

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机械制造系24模具1班班主任王贤提到:“本次研学不仅是课堂延伸,更是生涯规划的‘启蒙课’。学生通过实地体验,明确了职业目标,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公共艺术系24酒管2班班主任李美仪则表示,这种“专业+文化”的特色研学模式值得推广,让更多学子在行走中读懂南海,在实践中传承文脉。

在简村非遗漂漆扇DIY制作区,南信学子利用天然大漆不溶于水的特性,将彩漆滴入水面,通过搅动形成流动纹路,再以空白扇面浸染吸附,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随机图案,开心地体验了一把非遗漂漆扇制作工艺。

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团委副书记黄金玲带学子们在简村体验非遗大漆工艺制扇

【广东千古情】

传统文化+现代技术创造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午后,研学队伍转场广东千古情景区,在大型歌舞《广东千古情》的史诗叙事中热泪盈眶——演出以远古的西樵山、巾帼英雄冼夫人、黄飞鸿、南国佳人、下南洋等历史元素为脉络,用高科技舞台艺术再现岭南千年风华,再现黄飞鸿的侠义精神、岭南人的拼搏故事,激发学子们对历史与奋斗精神的思考。

“舞蹈演员的每一个眼神都在讲故事,这让我明白艺术创作必须扎根文化土壤。”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公共艺术系24艺术2班学生茹朝钫认真观看演出。家委李敏仪特别点赞活动设计:“从上午的民俗原真性到下午的艺术创新性,行程安排既有层次又有深度,让人回味无穷。”

观看完表演后,学子们漫步于古色古香的街道,感受千年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烟火气十足的市井街到动感十足的武术街,再到独具特色的风情街、波西米亚街和椰风海韵街,多元化的建筑与表演让学子们仿佛穿越时空,沉浸于广东的历史长河之中。

夕阳西下,返程的大巴上回荡着学子们热烈的讨论。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已在年轻的心灵播下种子。“本次春季研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德育处主任师建军表示。

师建军解读道,北帝诞民俗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可以培养学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进一步提升道德品质;广东千古情则激发学子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兴趣,启发他们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希望借本次研学,帮助学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本次活动吸引了2024级机械制造系、智能控制系、财经商贸系、公共艺术系、公共基础部等5个系部12个专业近250名学子参与,有效将党建文化、工匠精神、“百千万工程”开展现状融入研学实践,根植乡土培育现代化“红匠”,深化国情、区情、乡情、校情“四情”教育,推动“树本强技教联体”建设,赋能“技能成才赢在未来”的南信优质育才生态,促进五育并举,让美育浸润职教学子的灿烂明天。

正如全程对接南海融媒开展联合策划的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德育处副主任梁国瑞所言:“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根基的匠人。今天学生们在简村看到的每一栋镬耳屋、在千古情舞台感受到的每一束灯光,都将成为他们未来设计产品、服务社会的灵感源泉。”

“本次活动是‘百万学子游南海’的精品线路之一,我们特意选择北帝诞正日,让学子见证民俗活态传承的当代实践,触碰千古情的现代演绎之精妙。”本次研学活动承办方、佛山南海融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刘海波表示,南海融媒为本次研学开展了全程照片直播,且通过“佛山+”APP进行专题报道,学子们的心得体会、创作的vlog也将登上市级平台,“相信这场春日的文化奔赴,终将沉淀为南信学子职业生涯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校长寄语】

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高海涛

本次丹青绘就樵山韵·美育浸润乡土情——百万学子游南海之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春季研学活动,是我们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与南海融媒携手推动“五育并举”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走进简村社区和观看广东千古情演出,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在文化浸润中提升了职业素养,活动意义深远。

一是以文化自信筑牢职业根基。在简村社区,学生们沿着陈启沅先生的足迹,感悟民族工业先驱的创业精神;在北帝诞民俗活动中,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工业+民俗”的双重熏陶,让中职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专业技能学习注入精神动力。

二是以艺术熏陶提升审美素养。广东千古情演出通过震撼的视听效果,将岭南文化、广府风情生动呈现。这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设计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

三是以实践体验促进全面发展。从参与民俗巡游到制作研学Vlog,从团队协作到创意表达,活动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南海融媒全程跟拍的形式,让各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行业需求的理解。

四是以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动力。万人宴的温暖互动、千古情演出的艺术感染,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这种情感纽带,将转化为他们精进技能、服务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国家示范校和省双高校,我们将继续推进“文化+艺术+技能”的融合育人模式,让更多中职学子在实践中成长,真正成为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

统筹/南海融媒记者 孙茜 黄金全 何泳谊

文/南海融媒记者 孙茜 黎焕平

图/南海融媒记者 何泳谊 陈肖玲 孙茜 黄金全 黄英文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潘玉贞 左日明

通讯员/梁国瑞 黄金玲 陈雅雯 冯汉明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