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2 岁的陈女士在孕前体检时,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可她从未出现过梅毒的典型症状 —— 硬下疳、皮疹等,她对此既困惑又恐慌。医生解释,陈女士属于梅毒隐性感染者,这类患者虽无明显症状,但体内携带梅毒螺旋体,不仅可能传染他人,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进展为晚期梅毒
32 岁的陈女士在孕前体检时,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可她从未出现过梅毒的典型症状 —— 硬下疳、皮疹等,她对此既困惑又恐慌。医生解释,陈女士属于梅毒隐性感染者,这类患者虽无明显症状,但体内携带梅毒螺旋体,不仅可能传染他人,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进展为晚期梅毒,损害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
医生强调,没有梅毒症状不代表安全,以下 3 类隐性感染者需主动进行筛查。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病程分为一期、二期、潜伏(隐性)和三期。隐性梅毒指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强或治疗不彻底,症状暂时隐匿,仅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
隐性梅毒虽无明显症状,但螺旋体仍在体内潜伏,可随时活动并造成损害,且具有传染性,是梅毒传播的重要源头之一。
高危性行为是感染梅毒的主要途径,包括无保护性行为、多个性伴侣、与性工作者发生性关系等。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性接触时的皮肤黏膜破损进入人体,感染后约 2-4 周可能出现一期梅毒症状(硬下疳),但约 30%-40% 的患者可能不出现明显硬下疳,直接进入隐性梅毒阶段。
因此,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群,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在性行为后 4-6 周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包括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若结果为阴性,建议 3 个月后再次复查,因为梅毒存在窗口期(感染后抗体未产生的时期),窗口期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除性接触外,与梅毒患者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或接触到患者的皮肤黏膜破损处分泌物,都可能感染。此外,梅毒患者的性伴侣、家庭成员属于密切接触人群,感染风险极高。
即使这些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症状,也需主动筛查。若筛查结果阳性,需及时治疗;若阴性,需在接触后 1 个月、3 个月分别复查,确保未被感染。尤其是梅毒患者的性伴侣,无论有无症状,都必须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防止交叉感染。
孕妇感染梅毒后,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严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流产、死胎。因此,孕妇在孕早期(首次产检时)必须进行梅毒筛查,孕中期和孕晚期需再次复查,这是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关键。
此外,献血者在献血前需进行梅毒筛查,防止通过输血传播梅毒;手术前、住院患者以及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如胃镜、牙科治疗)的人群,也需常规进行梅毒筛查,避免医源性传播和交叉感染。部分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肝病的人群,可能因免疫力异常导致隐性梅毒,也建议定期进行筛查。
隐性梅毒的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如苄星青霉素,需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观察治疗效果。医生提醒,隐性梅毒若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且不会留下后遗症;若长期忽视,可能进展为晚期梅毒,损害心脏、血管、大脑等器官,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因此,属于上述 3 类人群的,需主动进行梅毒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障自身和他人健康。
参考文献:
[1]马永娟,廖强,刘德祺,等.凉山彝族自治州HIV合并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期间梅毒规范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5,31(08):881-884.
[2]田芳于,姚倩,丁欢,等.中国MSM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5,31(08):919-926.
来源:彩牛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