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的蒙古帝国曾横跨欧亚大陆,有着世界上其他国家根本不敢想象的疆域;哪怕到了现在,蒙古也不是只有草原,而是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银矿、铁矿等更是不在话下。
历史上的蒙古帝国曾横跨欧亚大陆,有着世界上其他国家根本不敢想象的疆域;哪怕到了现在,蒙古也不是只有草原,而是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银矿、铁矿等更是不在话下。
这个看似根本穷不了的国家,反倒成为亚洲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之一,要不是频繁与美国眉来眼去被评价为“地缘战略棋子”,恐怕这里都不会出现什么太多的新闻。
悲惨的历史,由他们自己决定
任何蒙古人翻开历史,都会感受到一种从骨子里渗出的寒意。
13世纪,成吉思汗通过连年征战统一了蒙古高原,还以军政合一的千户制独创了蒙古文字,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统一体;他的子孙们也个个不是怕事的主,三次西征都已经打到维亚纳脚下,一举创立了令人闻风丧胆的蒙古帝国。
巅峰时期的帝国统治了6亿人口,领土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千米,忽必烈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元。
哪怕后面历经明清两朝,蒙古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尤其是清朝在管理蒙古时是极为成功的,几百年历史中都没有出过大乱子。
不过当清政府大势已去后,沙俄人怂恿漠北蒙古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宣布独立,清政府苟延残喘但并未同意,眼看就要成为自治地区了,北洋政府还是下定决心出兵库伦,又把蒙古拖回正轨。
苏联横空出世后有着极强的扩张力,政体变了但内心中扩张的思维却没有改变,还是把蒙古打造成了“缓冲地带”;苏联人也清楚自己师出无名,明面上还是承认蒙古为中国领土,只能背地里想办法巩固对蒙古的影响。
当斯大林把重心放在国内安全上,且日本开始染指苏联远东利益后,苏联才真正放弃了吞并蒙古,把这里当成缓冲区;在斯大林的构想中,让蒙古独立有两个作用:一是借蒙古腹地优势拖住日本、二是时刻提防与美国交好的国民政府。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能抓住世界局势变化的空当让蒙古死心塌地,不仅大规模对蒙古进行工业改造,还向蒙古投资了370多亿卢布的援助款;当时国民政府早就意识到苏联的行为,蒋介石还派出宋子文去谈判,看着斯大林制定出“外蒙古独立声明”,他也不敢表态,找来了蒋经国,最后才是蒋介石。
连着4次会谈,蒋介石妥协了,只是让苏联尊重东北主权、不干涉新疆事务、不援助中共力量。
随着蒋介石点头,一大片土地从真正意义上已经被划走了,他不愿承担民族罪人的责任,想了个甩锅的办法:让外蒙全民投票决定。
就连当时外蒙的百姓都知道所谓公投不过是走个形式,无论他们在票中写什么,外蒙都将离开。
因为苏联的影响力摆在这里,从外蒙独立的那一刻,他们就是追随苏联的。
无论是能源矿产开发还是生产体系建设,全部都是由苏联一手包办,苏联这招用心险恶,也让蒙古人认为找到了靠山;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发生变化,斯大林眼中这个“缓冲区”反倒成为急先锋,采取敌对中国的态度。
苏联还在的几十年,蒙古国完全是一种躺平的状态,无论什么事情都由苏联来处理,反正他们自己的“统治者”也是苏联扶植起来的傀儡。
这些援助措施使得蒙古没费多少努力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工业大国,城市人口比重高达50%,对于蒙古人的生活来说,似乎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
但他们似乎也没有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出来混迟早要还,受制于人终将被反噬。
苏联没了,蒙古懵了。
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蒙古的未来在哪里,只是以一种思维惯性认为:过去苏联帮,现在俄罗斯帮。
可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在成立之初压根就没有一丝朝气,经济也十分不景气,这下蒙古彻底尝到了苦果,失业率飙到两位数、国内经济基本陷入瘫痪,连续20年都在原地踏步。
没人能救蒙古了,前些年他们国家的财政部长都宣布:“政府已经无力承担公务员和军人的薪水。”
底层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了,到了冬天还得把饭钱省出来节衣缩食购买燃料取暖,此后,蒙古就完全保持着“到处求人”的状态,对他们来说生存才是第一问题,其他都不重要了。
就算想要去努力发展经济,对蒙古来说都不太现实,北边是俄罗斯、南边是中国,几乎连一条对外的通道都没有,想融入全球化格局也是痴人说梦,干脆“谁来找我,我就跟谁”。
美国瞅准了机会,开始使坏了。
想要成为“乌克兰”,也是做梦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开始加速推动全球霸权。
美国政客们认为能阻碍他们推动霸权主义发展的国家只能有两个,分别是中国与俄罗斯,而蒙古正巧夹在这两个国家中间,吸引了美国极大的注意,按照他们的设想,若是蒙古能够贴近美国,那就能像一根钉子般嵌入中俄之间。
蒙古最大的困境就是穷,美国最大的优势就是钱。
1998年,美国时任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访问蒙古,受到了蒙古高规格接待,当时蒙古已经“民主化”,美国不用担心太多问题,不断向蒙古提供物质帮助,令两国关系不断升温。
美国人的钱从来都不是白拿的,2000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洛科姆抵达,双方启动双边安全机制,美国不断向蒙古派遣军事专家组,光是武器方面的援助都能达到每年数百万美元。
美蒙曾举办过“边界安全演习”,嘴里还说着“不针对第三国”。
为了能从美元获得源源不断的收益,蒙古也向美国递上了投名状,甚至响应速度要比美国那些盟友还要迅速,在2001年和2003年美国的两次对外战争中,一些盟友国家只是提出了口头支持,而蒙古却直接派遣军队跟随美国一起,这种举动把布什都给惊呆了。
由此之后,美蒙关系更是迎来了突飞猛进,就在蒙古出兵后不久,美国海豹突击队抵达蒙古与他们进行实弹军演,到了这一步,也看的出蒙古真的抱紧了新的大腿。
2005年更是令蒙古兴奋的一年,因为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极为团结地推动美蒙自由贸易区的创建,蒙古这个国家压根不具备太多“自由贸易”价值,还是美国基于政治等因素才做出的举动。
接二连三紧跟美国的行为,让亚洲其他国家意识到蒙古将被美国作为制衡中俄两国的“战略棋子”,不过从现阶段来看,蒙古丝毫不具备这个能力;但凡蒙古了解美国,就知道美国不会白白掏出每一分钱。
美国的援助并没有让蒙古经济实现真正好转,过去苏联帮助蒙古也是基于苏联认定能够控制蒙古,美国距离蒙古太远了,不可能帮助蒙古搞长远建设,且美国官员抵达蒙古势必要经过中国或俄罗斯,不打仗的时候也就算了,一旦打仗,中俄是不会让美国随意进出蒙古的。
蒙古的发展主要还是变卖资源,这才是一件看起来稍微长远的事情,单一的经济体也让蒙古经济随时遭遇不测。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大宗矿产品价格低迷,蒙古马上就遭遇了巨大打击,也就是这时蒙古政府弹尽粮绝发不出工资,那么美国在这个时候去了哪里呢?
后来的两年蒙古越来越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现蒙古经济都要走向完全崩溃了,才批了55亿美元贷款;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帮助蒙古的时候,中国出手了。
这次相助似乎没有让蒙古意识到谁才真正对自己好,或者说,当时的蒙古已经被美国给西化了。
照搬多党制导致蒙古政府网内部倾轧不断、社会贫富差距也因“自由”而两极分化,普通人对政府已经越来越不信任了,不少老蒙古人开始回忆起蒙古这几十年来走下的每一步,特别是当看到中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时,他们后悔都已经晚了。
2023年的数据显示,整个蒙古国的GDP仅为202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不过1466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福布斯富豪榜上前列的富豪,有很多都能实现富可敌国,一个人比一个国家还有钱。
而内蒙古在2023年的GDP将近2.5万亿人民币,主要城市鄂尔多斯的GDP已经是整个蒙古国的几十倍。
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很多蒙古国青年就算穷得叮当响也不愿继续过放牧的日子,而是跑去乌兰巴托这个唯一的“大城市”寻求机会,不少女性只能出卖肉体,整个国家人口不过280万,但性工作者就有2万多,她们几乎全在乌兰巴托。
这些女孩成为了蒙古搞旅游业的支柱,很多外国游客来到此处夜夜笙歌,把蒙古搞得污浊不堪。
政府并非不知情,他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的政策变动势必带来局势动荡,这是政府不愿接受的,也没见美国人来帮忙。
但蒙古为了讨好美国还是朝着北约的方向努力,最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亲密接触”,北约接受他们加入“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也是一次低成本、高潜力的投入,就是能在未来美俄交恶时对俄罗斯形成封锁。
到了2021年,北约不断深化与伙伴国的安全合作,持续加强与蒙古的伙伴关系,强化与蒙古国防务合作,所释放的信号就是:北约正在将触手深入亚太地区。
但蒙古想要发挥出乌克兰那样的作用也完全不现实,最起码乌克兰背靠欧洲、国内的情况要远远好于蒙古,拿到西方的武器后还能与俄罗斯扳手劲。
蒙古内、外都有着明显的不足,一旦他们选择集中精力对准中国或俄罗斯,哪边都能让他们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丝毫不用担心。
虽然蒙古也有着深深无奈,但他们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一点都不冤,对于未来政策来说,只有与中俄两国都保持友好关系才是上上策,贴近美国,早晚有一天要遭到反噬。
2021:北约加快军备建设步伐 中国军网
蒙古国首次以“准同盟”身份出席北约峰会 中国网
来源:作家杨文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