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淮安市实验小学三10班的小朋友齐聚古黄河畔的母爱公园,他们背着画满卡通图案的研学包,手提透明生态瓶,在晨光中开启了一场与春天的深度对话。
日前,淮安市实验小学三10班的小朋友齐聚古黄河畔的母爱公园,他们背着画满卡通图案的研学包,手提透明生态瓶,在晨光中开启了一场与春天的深度对话。
自然交响曲:绘制声音地图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用耳朵捕捉春天的秘密!”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闭眼躺在野餐垫上,春风掠过栾树新芽的沙沙声、白鹭飞过的婉转啼鸣、松果坠地的啪嗒脆响......
睁开眼睛,有的同学用波浪线记录风声,有的同学们用惊叹号标注啄木鸟的节奏。当孩子们交换图纸时惊喜发现,同样的树林在不同耳朵里,竟能谱写出各不相同的春日乐章。
丛林大冒险:藤蔓逃脱行动
警报!探险队被魔法藤蔓缠住了!随着老师一声令下,五个小组的学生被胶带轻轻“捆绑”在大树上。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只见第二组采用“刺猬翻身法”有序转身解结,第五组哼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协同操作,当所有小组成功脱困时,大家都兴奋地跳了起来!
绿色使命:环保小卫士行动
看!这个烟头像不像破坏森林的毒蘑菇?在LNT环保课堂上,老师用《森林小卫士》绘本的比喻引发共鸣。孩子们手持熊猫造型的垃圾夹,在灌木丛中展开净化行动。收集的垃圾被制作成“生态警示展”,矿泉水瓶盖拼成的哭泣地球图案,让每个孩子都深受触动。
瓶中春光:微观世界设计师
这是我们的春天保险箱!在手工环节,孩子们将清晨采集的露珠、新落的樱花与苔藓分层装入透明瓶。老师用“三层汉堡包”比喻生态结构:碎石层是地基,腐殖土是营养酱,植物是新鲜菜叶。有孩子创新加入蜗牛壳作为微型凉亭,还有小组合作搭建昆虫立交桥。当阳光穿透这些晶莹的生态瓶,折射出的不仅是春天的光影,更是科学思维的萌芽。
野餐会:分享自然的礼物
野餐区变身露天课堂,孩子们用橘子皮摆出LOVE EARTH造型,把坚果壳串成风铃。分享环节中,小朋友说,我发现每棵树都有心跳声,年轮是它们写的日记。这份充满童真的感悟,引得在场家长纷纷拍照记录。
这场历时三小时的自然之旅,巧妙融合了学科知识:数学测量应用于步道探索,语文观察日记融入自然记录,科学课生态知识付诸实践。正如教育专家所说:“当课堂延伸到大自然,每片树叶都会变成会说话的黑板。”在孩子们沾着泥土的笔记本上,春天不再是个抽象名词,而是指尖触摸到的温度,耳朵收集到的诗歌,心灵感悟到的生命奇迹。
来源:淮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