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安养护工区的养护人员,是平天段129.566公里道路、44座隧道和131座桥梁的“主理人”。每次驾着巡查车上路,他们的神经就像绷紧的弦,目光扫过路面裂缝、隧道消防设施,手不停记录隐患,心里始终攥着“安全”这根红线,半点不敢松、分毫不能差。
秦安养护工区的养护人员,是平天段129.566公里道路、44座隧道和131座桥梁的“主理人”。每次驾着巡查车上路,他们的神经就像绷紧的弦,目光扫过路面裂缝、隧道消防设施,手不停记录隐患,心里始终攥着“安全”这根红线,半点不敢松、分毫不能差。
8月31日 晴 侯家门特大桥段 K175+434
巡查车刚驶上侯家门特大桥,应急车道里的一道人影就让我心头一紧,是位背着编织袋的村民,正贴着护栏慢慢挪步。我赶忙停稳车、做好安全防护,拉开车门提醒他:“快上车!高速路上不能走人!”村民脸上满是局促,解释说要去宋场村,以为走高速更近。养护员老周让他坐上巡查车,耐心跟他讲了半个多小时高速行走的危险,从车辆盲区讲到刹车距离,把高速行走的危险掰开揉碎了说,最后我们送他到秦安收费站。一路上村民反复道谢,老周摆摆手:“你平平安安到家,比啥谢都管用。”
9月1日 多云 渭南特大桥下行K198+500
上午的巡查车,停在了渭南特大桥下行K198+500处。前几天下暴雨冲出来的三个小坑,在我们眼里就是三颗埋在路面的“定时炸弹”,今天必须用冷补料先把隐患堵上。
“尺寸卡准,45厘米✖️30厘米,差一毫米都不行。”王哥蹲在地上,卷尺在坑槽边缘反复比对。正午的桥面被晒得发烫,工装鞋底踩上去能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徐智文扛着几十斤的冷补料跑过来,后背的汗渍洇成了一大片深色,他抹了把汗还笑:“这温度刚好,冷补料黏得牢!”
我们先蹲在地上,把坑槽里的碎石、积水一点点抠干净,再把冷补料一铲一铲填进去,每填一层就用夯板使劲砸实,直到和周边路面齐平。三个巴掌大的坑槽,足足补了近两个小时。几人弯腰把每个坑槽摸了又摸,确认平整度。老周特意开车在上面碾了两遍,听着车轮没有丝毫颠簸,我们才放心离开。
傍晚返程再经过这里,看着修补后的路面和桥面融为一体,王哥突然说:“咱补的哪是坑槽,是让过往司机心里的那点不踏实全变踏实了。”
9月2日 晴 三阳川路段K198+200至K211+992
上午的太阳没了盛夏的灼人,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扫雷”——清理中央隔离带的杂草,还有路面上的抛洒物。我和小李负责上行线K198+200到K211+992这段,他攥着镰刀割草,我跟在后面把断草往编织袋里塞。
“这草长得比韭菜还快,上个月才清过一遍。”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镰刀挥得更猛了。中央隔离带的草一旦长高,过弯道时会挡住司机的视线,轻则影响路容,重则引发事故。我们蹲在护栏边,连贴着栏杆的小草芽都没放过,务必割得干干净净。
中午转到下行线,刚到三阳川往成纪隧道出口的位置,就看见路面撒了一地纸箱,旁边还有只被撞的小动物。小李轻轻把小动物移到路边草丛里,又把纸箱一个个叠好搬上车——这些东西被车轮碾到,很可能让车辆突然失控。刚收拾完,又发现前方有根树枝斜斜挡在标识牌前,我掏出修枝剪把树枝剪断,看着标识牌上的字清晰露出来,才松了口气。
傍晚往回走时,夕阳把路面染成暖黄色,车流平稳地向前涌。小李望着窗外说:“哥,你看这车跑得顺顺的,咱今天没白累。”风里带着点凉意,吹走了满身的汗味,我忽然觉得,所有的疲惫,都值了。
撰稿:李艺娜
来源:时迁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