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疼的病是什么病?临床上这3种“疼痛”,经历过的都是超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6:49 1

摘要:“吴阿姨今年刚退休,热爱旅游。最近一次旅行中,她突然捂着右侧脸笑不出来,疼得眼泪直流,还以为是上火。结果,这样的阵发性剧痛越来越频繁,甚至刷牙、吹风时被‘电击’般刺痛到出冷汗。家人急忙带阿姨去医院,医生一听症状,立刻判断——这很可能是‘三叉神经痛’,被誉为医学

“吴阿姨今年刚退休,热爱旅游。最近一次旅行中,她突然捂着右侧脸笑不出来,疼得眼泪直流,还以为是上火。结果,这样的阵发性剧痛越来越频繁,甚至刷牙、吹风时被‘电击’般刺痛到出冷汗。家人急忙带阿姨去医院,医生一听症状,立刻判断——这很可能是‘三叉神经痛’,被誉为医学界的‘天下第一痛’。吴阿姨忍痛多日,没想到终于捱到医生说出病名的那一刻,反而心放下了:原来疼痛真能痛到让人想撞墙。”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疼痛?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已经够坚强,但有些病痛却“突破了极限”?到底世界上最疼的病有哪些?疼痛不同,原因与缓解方式大有讲究。今天,医生就带你读懂4大临床公认的‘超人级疼痛’真相,帮你分辨危险信号,找到科学止痛办法——别再傻忍了,尤其是第3种疼痛,很多人初犯都会误判,延误治疗!

作为人体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早已成为影响日常生活的重要隐患。权威数据显示,全球91%的中国人一生中都曾遭遇过各种身体疼痛,其中34%的人每周都在与痛苦“较劲”——最常见部位包括颈部(17%)、肩膀(15%)与腰背(14%)。但各种疼痛,强度可能天差地别。有的短暂、易忍,有的却让身体心理双双崩溃。更惊人的是,有几种疼痛靠意志根本顶不住,连“超人”都难以承受。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疼痛分几个级别?你会分辨吗? 医生解读痛感的科学依据

如果说体温、心率、呼吸、血压都是医学上的“生命体征”,那么疼痛就是被公认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但疼痛到底怎么量化?重点在于VAS(视觉模拟评分表),这个评分将疼痛强度分为0-10分,数字越高,痛感越强烈。

临床研究表明,这4种“超级疼痛”,只要经历过一种,你都堪称意志力超人:

三叉神经痛:医学界公认的“天下第一痛”

典型的特征是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主要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类似‘电击’或‘刀割’般突发停歇。患者甚至因每次刷牙、吃饭、说话都被触发,严重影响基本生活。有数据显示,部分病人因长期难以忍受,心理极度崩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医生总结一句话:“三叉神经痛,不是一般的‘牙痛’或‘神经痛’,在各类疼痛评分中堪称最痛。”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刺痒,双重折磨

有民间称“缠腰龙”,发作前皮肤常有刺痒、灼热甚至痛觉过敏。发作后疹子之外,真正折磨人的是神经疼痛,可持续几周甚至数月。有的患者夜不能寐,甚至因疼痛而情绪极度焦虑、抑郁。重点是,带状疱疹病毒还可能长久潜伏于体内,一旦免疫力下降就爆发。

肾结石绞痛:剧烈放射,痛到呼吸受限

很多人以为腰痛只是小毛病,但肾结石导致的绞痛却堪称“男性和女性都望而生畏”的超强痛感。结石掉落在输尿管、肾盂处,导致痉挛、血尿。疼痛会沿着腰腹部放射到大腿内侧、生殖器,面色苍白、冷汗直冒,甚至让人感到呼吸困难。据统计,高发年龄段在40-60岁之间。

痛风发作:撕裂、灼烧、啃咬感,关节肿胀伴剧痛

痛风多突发于夜间,发作部位常为大脚趾、脚踝、膝盖等关节。疼痛剧烈到‘被撕裂’、‘被刀割’、‘被虫噬’,可持续12小时以上。很多患者关节红肿、行动困难,疼得彻夜无眠。

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病率约2.5%,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生活压力、不良饮食是重要诱因。

这些疼痛为啥这么“极限”?医生讲透发病机制和危险信号

三叉神经痛的机制在于三叉神经受到血管压迫、炎症或肿瘤侵袭,极易被日常微小刺激激发(如洗脸、刷牙),疼痛信号瞬间放大,神经系统难以“自控”。

带状疱疹则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神经及皮肤双重损伤,疼痛修复周期长,易诱发慢性神经痛。

肾结石主要由体内无机盐沉积,结石角质在排出过程中划伤泌尿道,从而造成强烈的疼痛和肌肉痉挛。

痛风本质是尿酸沉积形成结晶,刺激关节滑膜后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这类“化学性剧痛”非常考验关节的耐受力。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误以为“忍一忍就过去”,可一旦出现反复爆发、剧烈加重、伴随血尿/皮肤变化/关节红肿等症状,千万不能硬撑,必须就医检查。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未能引起重视,结果演变成慢性病、并发症乃至心理问题,贻误时机。

坚持科学止痛,这些策略不可少——方法都在细节上

面对“超人级疼痛”,硬扛不是担当,科学止痛才是负责。医生总结如下建议,希望每一位疼痛困扰者都能拥有实用“止痛法宝”:

第一,辨明类型,及时就医如反复面部刺痛、肾区绞痛、单侧皮肤出现带状红疹或夜间关节性剧痛,建议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神经科、皮肤科、泌尿外科或风湿科面诊,避免延误诊治。

第二,切勿滥用止痛药,要分清药物成瘾风险。权威药监数据显示,常见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镇痛药属于不成瘾药物,可按需短期服用。但吗啡、盐酸曲马多等中枢镇痛药则需严格遵医嘱,切忌私自长期使用,以防药物依赖。

第三,主动干预原发病因。如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选神经阻断、电刺激等现代手术技术干预;肾结石患者可选择超声、微创手术或中药辅助排石;带状疱疹须早期抗病毒药物并配合神经养护,痛风则需严格控制高嘌呤饮食、限酒并用降尿酸药物。

第四,调整生活习惯,提升免疫力与耐受力。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尤其重视慢性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管理,减少慢性疾患引发并发症。

科学管理疼痛,健康止痛可落地操作的日常细节

警惕疼痛升级的信号。如剧痛伴发热、黄疸、失眠或皮疹范围扩大,要立即复诊。

养成记“疼痛日记”习惯,每次疼痛发生的时段、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都记录下来,为医生个性化诊治提供关键依据。

家中常备基础止痛药及加热贴、物理理疗设备,在医生指导下协助缓解疼痛。

保持心理平稳,适当分散注意力。有研究显示,正念冥想等心理干预对慢性疼痛的调节具有积极效果。

如无禁忌症,遇到急性关节痛、肌肉拉伤等可以使用局部冷敷或热敷作为辅助疗法。

痛风发作期间,绝对忌酒忌高嘌呤饮食,多喝水有助于尿酸排泄。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健康蓝皮书(2022年版)》 5.《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6.《新编实用内科学(第16版)》 7.《临床疼痛医学》北京协和医院主编 8.《中华医学会疼痛诊治指南》 9.《中国疼痛年度流行病学研究》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来源:科普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