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作柏在新桂系中地位很高吗?为什么老蒋和李宗仁都不太喜欢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19:43 1

摘要:谁会想到,这个人——每天西装笔挺、眼神飘忽、跟李宗仁喝茶都能说上一阵风凉话的俞作柏,后来竟成了广西政坛上的“第四号人物”?说起来,他跟桂系有八百层亲疏,但始终像是门外的贵客,进门了,坐客厅,不让进家里深处。照理讲,一个人碰上黄绍竑、白崇禧、李宗仁这样“铁三角”

俞作柏:那个“不是桂系三巨头”的桂系大佬

谁会想到,这个人——每天西装笔挺、眼神飘忽、跟李宗仁喝茶都能说上一阵风凉话的俞作柏,后来竟成了广西政坛上的“第四号人物”?说起来,他跟桂系有八百层亲疏,但始终像是门外的贵客,进门了,坐客厅,不让进家里深处。照理讲,一个人碰上黄绍竑、白崇禧、李宗仁这样“铁三角”,应该会抱团、齐步走。但你翻开旧照片,总有一个人在角落穿着笔挺不合身的军服,脸上藏着点小心思——那就是俞作柏。

说实话,俞作柏读书时天赋还真不低。武昌陆军中学那会儿,他和黄绍竑、白崇禧同门吃饭一起说大话,谁也没觉得这个瘦高个儿会出什么岔子。到了保定军校,三期步科一班,按专业讲,他跟白崇禧是同桌竞争,射击、战术都不差,可惜人缘这事,他似乎总跌在这道坎上。

毕业后,一起返乡,落脚在陆荣廷的第一师。军人生涯从见习官熬起,每天跟副官挤一张桌子,听着老将们讲“广西天下”。这一刻,我总觉得,年轻的俞作柏,心里未必没有揣着点不安分——“怎么能一直听他们的?”但那时,他还没那么多心结,只觉得“新桂系”肯定能大有作为。后来跟着李宗仁打统一广西的仗,打走了陆荣廷,三民主义喊得震天响,还真有几分“团结就是力量”的意思。

可问题,这种团结,很快散了。混军队的人,谁脸不厚、谁心不黑,谁就喝凉水。俞作柏打仗厉害,攻沈鸿英、击唐继尧,都有亮眼的表现,一路从见习官、营长、师参谋长到主要指挥官,升得挺快。但他的人缘,就像那年南宁的雨,说变就变。很多人说:这个人,跟李宗仁喝着茶还能背后挖墙角。捅了一刀,又笑脸迎人。白崇禧也不是傻子,两人几次合作完结,心头总是结着疙瘩。桂系那圈子,团结里藏着防备。偏偏俞作柏就是那个“另类”——他知你看不上他,偏要你再看一眼。

军功越来越大,心气也跟着涨。每打赢一场仗,他都觉得再往上一步不是难事。可现实不会惯着你,有一天,新桂系里头开的会,大家都挤眉弄眼地说“怎么管住你”,李宗仁白崇禧凑在一起,决定把他调去军校,脱离一线指挥。说是栽培,实际上就像把厉害的小孩关到书房里写作业,让他远离风雨。

这事儿放在别人的心里,可能会憋屈。但俞作柏没憋太久,天大的不开心,也只是嘴上嘟囔几句,心思倒转到了另外的算盘上。外头蒋介石的耳朵可灵着呢,知道桂系有个“能打但不讨好”的大将,就用南京那套老手法,捎话给俞作柏——“要不要试试新机会?”据说是直接许诺大官、重金,蒋还觉得他不是一根筋,能用。

蒋桂战争刚开,俞作柏人在香港,隔着南海喝茶。他天天踱步,有人说他其实不是很纠结——钱、势、地位,这都是明牌,心里其实早有打算。只不过,变脸这事要做得漂亮。于是,他托人联系老部下,还拉着亲表弟李明瑞做局。李明瑞那人主意滑,嘴上说要死磕到底,背后却已准备反水;结果,武汉一通电,桂军不少队伍直接倒向老蒋,把新桂系送进了鬼门关。再回头看俞作柏,说他是桂系败局的关键,也不算夸张。

之后,李明瑞领着那批脱队的兵马归来,收编黄绍竑残部,合兵作了广西警备军。也就铺好了俞作柏重返广西的路。他从香港潜回来南宁,消息一出,满城风雨。正式坐上广西省政府主席的位子,警备军司令的帽子也扣稳了。说起来,俞作柏这些年等的就是这样一天——自己终于成了“广西一号”,可以指点江山。

可人生没那么简单。新官上任没几天,俞作柏就发现不是自己说了算。蒋介石用兵如神,还是把自己的亲信调进广西——都说是帮忙,其实是做钉子。外人的兵马,自己只能对着威严咽口唾沫。俞作柏的心里,怕是暗骂了几百回:好容易当老大,怎么还是给人看着,像个傀儡?

于是一场“合作”又在酝酿。他想拉中共来搭把手,哪怕是在军队里做点文章,补一补底气。老蒋信不过他,老桂系不认他,他就扶着原来的旧关系改组警备军,战斗力还真拔了起来。但世事就是这样,哪条路走到头,总有点拐弯抹角。中共的帮手一出现,外头风声紧了,黄绍竑也顺势把他从桂系核心踢了出去。站在新旧势力交界处,俞作柏一个人,左右逢源,反成了众矢之的。

后来的日子就不那么风光了。蒋介石、汪精卫、张发奎,谁都想用他这把“矛”,可谁也怕这矛惹祸上身。蒋桂战争以后,俞作柏一次次被卷进斗争,从反蒋到反谁,皇牌用尽了,总归还是“失了势”。去香港避风头,偶尔重回军旅,也再没站上桂系的权力巅峰。

我时常琢磨,这样一个人——拼过命,也算有才气,怎么最后把自己活成了棋子?是性格使然,是乱世所迫,还是那个广西的小伙子,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真心融进桂系大佬们的“兄弟情”?有时候,命运给你挑了个边站的位置,回头看,嘴上笑着,人却总在边缘。俞作柏在新桂系,确实是“在三巨头之下,万人之上”,可这万人之上的日子,于他而言,大概也是一种孤独吧。

那些历史老照片里,他罕见地站在第一排,却不容易被记住。大家都喜欢李宗仁的精明,爱白崇禧的谋略,也佩服黄绍竑的圆滑。俞作柏呢,或许只是在大雨天慢慢走过那个路口——有点倔,有点野,有点让人琢磨不透。

你说,最终什么才算真正的“归属”?谁又能左右自己的结局呢?历史里的一页翻过去,也许再没人会提起他曾做过的那些大事。但每次看到那句“桂系第四号人物”,我就想,历史和人心都不是明码标价,真真假假,谁用谁防谁,其实到头来最难的是:站得高,却没人能托你到最后。

来源:森林中听虫鸣的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