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淮汽车遭遇3000余条虚假信息集中攻击,再次将“网络谣言”这一顽疾推上舆论焦点。事件发生后,江淮汽车发布声明,明确指出相关网络账号恶意传播不实信息,并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合肥警方随即立案调查,态度果断。对于车企而言,这是一次依法维权的必要举措;对于行业
近日,江淮汽车遭遇3000余条虚假信息集中攻击,再次将“网络谣言”这一顽疾推上舆论焦点。事件发生后,江淮汽车发布声明,明确指出相关网络账号恶意传播不实信息,并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合肥警方随即立案调查,态度果断。对于车企而言,这是一次依法维权的必要举措;对于行业而言,这更是一记警钟:虚假信息不仅损害企业声誉,更在无形中破坏整个产业的健康生态。
江淮汽车的遭遇并非孤例,但这次事件的规模之大、手法之集中,足以说明谣言产业链的隐秘存在。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造谣行为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呼应,反而激起了消费者的反感。大量网友在江淮汽车声明下留言支持,呼吁“必须追责到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说明公众已经逐渐具备分辨谣言的能力,不会轻易被虚假舆论裹挟。
今年以来,相关治理行动持续加码。5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黑嘴’专项行动”,历时两个月,重点打击恶意抹黑企业、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以及涉密侵权等四类突出问题。紧接着,7月,中央网信办再次推出“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针对歪曲事实、传播专业领域虚假内容等现象展开集中治理。一系列举措,传递出监管层维护公平竞争、营造良性舆论环境的坚定态度,也为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各类企业营商环境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清朗的舆论环境。唯有在公开、公正的市场氛围下竞争,才能真正让技术、产品和服务成为取胜的核心。
来源:生活锐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