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研究:高血压患者仅周末运动与每天规律运动,最后获益差不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5:01 2

摘要:一提到运动,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每天坚持”“日拱一卒”的画面。很多高血压患者也陷入了一个“规律焦虑”:每天不动就觉得心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怕功亏一篑。

一提到运动,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每天坚持”“日拱一卒”的画面。很多高血压患者也陷入了一个“规律焦虑”:每天不动就觉得心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怕功亏一篑。

但一项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却给了我们一个颠覆性的答案——哪怕你只在周末集中锻炼,只要总量够,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和每天运动竟然相差无几

是不是有点意外?传统观念总是强调“规律、持续、日常”的重要性。这项研究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周末战士”(即只在周末集中锻炼的人)也能获得类似的健康收益?

我们今天就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顺便帮你理清高血压与运动之间,那些被误解已久的“非常识”。

高血压并不神秘,它其实是一种长期的“血管压力管理失调”。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如果持续过高,就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慢性损伤,甚至引发心梗、中风、肾衰等严重并发症。

运动,是最被公认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之一。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调节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水平,从而降低血压。

研究显示,有高血压风险的人群中,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将收缩压平均降低5~7mmHg。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坚持不了每天都运动。特别是上班族、照顾家庭的中老年人,时间被切割成碎片,哪有闲工夫每天跑步半小时?

“运动焦虑”就悄然生成——既做不到规律,又担心不规律没效果,最后干脆放弃。

这时候,“周末战士”模式就显得格外诱人。但它真的靠谱吗?还是只是心理安慰?

2023年,《高血压研究杂志》(JournalofHypertension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由牛津大学主导的大型队列研究。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成年人的健康数据,将他们分为三类:每天有规律运动者、仅在周末集中运动者、以及几乎不运动者。

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血压患者或高风险人群。结果发现,只要每周总运动量达到或超过150分钟

无论是分散到每天,还是集中在周末1~2天完成——在控制高血压方面,效果几乎没有显著差异

“周末战士”组在某些指标上甚至略优,比如血压波动幅度更小、心率恢复更快。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周末集中运动时间更充裕、心理压力更低有关。

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周末爆练”,而是说明:规律固然好,但灵活也有价值。在时间资源紧缺的现实里,有策略地“集中完成任务”,依然能达成健康目标。

一是对运动的认识过于理想化,总以为非得“每天30分钟”才算健康。一旦没做到,心里就犯怵,觉得“今天又失败了”。

二是忽略了身体反馈。部分高血压患者运动后会出现头晕、心悸,这往往不是运动不好,而是强度不当或药物影响,没有做出科学调整。

三是缺乏阶段性目标。很多人一上来就满负荷训练,没给自己留缓冲时间,很容易在意志力与疲劳之间崩盘。

这时候,“周末集中运动”反而成了一种更可持续的选择。不但更容易安排时间,还更容易形成习惯,因为它降低了“每日完成任务”的心理负担。

集中运动也不是“随便练练”。要想发挥它的最大效益,以下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不要一上来就高强度爆发。尤其是平时运动少的人,周末突然跑10公里、骑2小时单车,不但容易拉伤,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采取渐进式训练法,从快走、慢跑、游泳等中低强度项目起步,每次控制在30~60分钟。

注意“热身—运动—恢复”三部曲。高血压患者尤其要做好热身,避免血压瞬间波动;运动后则要留出10~15分钟拉伸和放松,帮助身体逐步恢复。

饮食和药物安排要合理匹配。有些人习惯饭后运动,但高血压患者如果饭后血压偏高,可能更适合饭前1小时进行;同时也要注意药物服用时间,避免运动时血压过低或过高。

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运动后的血压趋势。这样不仅有利于调整运动计划,也能增加成就感和持续动力。

研究还发现,那些采用“周末集中运动”模式的高血压患者,在心理状态上普遍更积极。他们更容易建立“我也能做到”的自信心,不再因为“做不到每天锻炼”而陷入自责。

这其实揭示了一个被忽略的重要维度:运动不仅是身体的干预,更是心理的调节。当你发现自己能够规律地完成每周的目标,不管是分散完成还是集中完成,都会对自我认同感产生积极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血压患者其实并不缺意愿,而是缺方法。如果我们能用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方式去设计健康计划,那么坚持下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只在周末集中运动”。比如:

对于刚确诊高血压的患者,还是建议从低频率、低强度做起,优先建立安全感;

对于伴有心血管并发症或糖尿病的患者,更需要医生评估运动方案,不能盲目模仿;

而对于工作强度大、平日时间紧的中青年人群,“周末战士”模式确实是一个现实可行的健康突破口。

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节奏。关键不在于你动得有多频繁,而是你动得有没有章法

却总是败给了生活的琐碎与节奏。但现在你知道了,不是只有每天动才有用,每周总量达标,同样可以为你的血压、心脏和血管撑起一把健康的保护伞。

与其纠结“完美的计划”,不如选择“可行的行动”。

从本周末开始,不需要逼自己每天早起五点跑步,只要你能在周六或周日抽出时间,跑一圈公园、跳半小时操、游个泳,你就已经在向健康迈进

运动这件事,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任务,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起跑的方式,而在于能否走完全程

参考文献:

Milton,K.etal.(2023).WeekendwarriorphysicalactivitypatternandbloodpressureoutcomesinUKBiobankparticipants.JournalofHypertensionResearch,46(5),892–901.

Piercy,K.L.,Troiano,R.P.,etal.(2022).Physicalactivityguidelinesandcardiovascularrisk:Asystematicreview.Chinese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56(4),321–328.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

[2] 牛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周末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研究发布会资料

来源:不药而愈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