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新韵!平顶山新华区“四季村晚”演绎和美乡村文化盛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2:34 1

摘要:春日暖阳轻抚石桥营村,寨墙下音乐悠扬,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舞台前的板凳早已挤得满满当当,村民李巧恋搀着九十多岁的婆婆匆匆赶来。老人年初摔伤后在家休养了两个月,听闻村里有演出,李巧恋特意提早下班带她出门透气。她托着老人缓缓坐下,笑着感慨道:“您看咱村人多实在,

春日暖阳轻抚石桥营村,寨墙下音乐悠扬,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舞台前的板凳早已挤得满满当当,村民李巧恋搀着九十多岁的婆婆匆匆赶来。老人年初摔伤后在家休养了两个月,听闻村里有演出,李巧恋特意提早下班带她出门透气。她托着老人缓缓坐下,笑着感慨道:“您看咱村人多实在,见我们过来,这大哥二话不说就给腾了个座儿!”

3月31日下午,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动在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街道石桥营村精彩上演。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发展中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河南省文化馆业务指导,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新华区委、区政府等联合承办。活动以“春满鹰城万象新 幸福乡村唱起来”为主题,邀请乡村文化能人(村宝)、群众文艺队伍、文艺爱好者等通过“首创+改编+自演”呈现一个个既保留乡土本真又跃动时代脉搏的节目。

相声《赞家乡》、快板书《和美乡村群众赞》等语言类节目以诙谐幽默的口吻、妙趣横生的情节,将乡村建设的点滴变化娓娓道来,引得台下观众笑声连连;原创音乐剧《石桥营村的故事篓儿》宛如一部时光穿梭机,将石桥营村独有的百年屯兵记忆、承载岁月痕迹的老寨墙,以及见证历史变迁的古槐树等乡土故事,巧妙改编成音乐唱响流转千年古韵,化作舞台上的光影诗篇……

舞台上,石桥营村“文化能人”的表演成为全场焦点。唢呐传人王尚志吹响自制十二律笙,《百鸟朝凤》演绎丰收盛景;青年任宇鑫的川剧变脸与村民陈曦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创新交融,引得台下掌声雷动。新华区文化馆馆长高雅轩介绍:“这些表演者都是扎根乡村的文化能人,除了他们,其他节目也有村民参与。”

《百鸟朝凤》余韵未散,任宇鑫的川剧变脸翩然登场。舞台前架着三脚架直播的女子举起手机:“台上变脸的是我弟弟,今天专门占前排直播,不光记录他的高光时刻,还要让同城网友瞧瞧咱们村现在多红火!”她笑着展示实时互动,屏幕中“求地址!”“周末就去打卡!”……评论滚动不息。

石桥营村自然风光优美,湛河自西向东绕村而过。村内不仅有“一步两眼井”“五步三孔桥”等观音文化遗址,还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是远近闻名的“故事窝儿”,享有“中国故事村”之称。今年年初,该村凭借千年文化底蕴与扎实筹备基础,从全国众多候选村落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点,成为河南省3个入选村庄之一,亦是平顶山市唯一入选者。

这场持续90分钟的春日“村晚”,恰是新华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新华区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走出一条城郊型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从将废弃碾盘改造成装点院落的景观小品,到把“村晚”舞台搬进村口寨墙内,石桥营村用文化基因激活发展密码。正如新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宋笑前所言:“我们要让‘村晚’从年节加餐变成365天的精神主食,让千年古村在新时代续写‘故事篓儿’的新篇章。”

当下,这座千年古村用一台充满泥土芬芳的文艺盛宴,演绎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蔡长伟 李颖/文图)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