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4天特朗普脑洞大开,想用降低1%的关税,换取中方出售TikTok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1:36 1

摘要: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延续其一贯风格,将关税作为施压工具,对中国商品累计加征税率达20%,导致美国无数的零售企业怨声载道,期间沃尔玛甚至还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以维持利润。

2025年3月,特朗普面对镜头抛出一枚“糖衣炮弹”,他表示只要中国愿意出售TikTok美国业务,那么美国就愿意将对华关税降低1%。

但熟知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特朗普之所以会这样说,就是因为距离其规定“不卖就禁”法案的最终期限仅仅只剩下了4天。

特朗普的这种方案,无疑是一种强买强卖的行为,他为何会出此下策,我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特朗普延续其一贯风格,将关税作为施压工具,对中国商品累计加征税率达20%,导致美国无数的零售企业怨声载道,期间沃尔玛甚至还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以维持利润。

可高关税的反噬效应逐渐显现——美国通胀压力加剧、制造业成本飙升,就连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公开抱怨“供应链被政治化拖累”,此刻“降税1%”的提议也可以说是特朗普的危机公关,之前的他试图通过这场“政治魔术”,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又想要攫取TikTok这一舆论阵地。

正如他本人所言:“降低1%的关税比TikTok本身更有价值”,这种将经济政策与科技资产捆绑的操作,被《华尔街日报》戏称为“21世纪最昂贵的数字赎金”,同时特朗普的这一操作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何一款短视频应用能让美国政府如此大动干戈?

但其实答案藏在TikTok的算法推荐与用户生态中,截至2025年TikTok全球月活用户突破20亿,其中的内容生态也是打破了西方传统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滤镜式叙事”。

从新疆牧民直播放牧到深圳程序员展示代码生活,TikTok让全球用户看见“未经加工的中国故事”,甚至引发美国网友在小红书上与中国人展开“真相辩论”,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直接动摇了美国长期垄断的舆论霸权。

而特朗普团队深谙此道,早在2024年竞选期间,他便通过TikTok发布竞选短片,单条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

这种“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促使他提出“50%股份归美国政府”的收购方案,企图将TikTok改造成“美式价值观传声筒”,正如《纽约时报》评论:“控制TikTok,等于掌握Z世代的意识形态遥控器”。

在面对特朗普的“关税诱饵”,我国也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3月24日《反外国制裁法》22条实施细则出台,明确规定“对遏制打压中国者实施对等反制”。

这条“法律盾牌”的亮剑,直接戳破特朗普“交易诚意”的泡沫,美方若执意将关税政治化,那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稀土出口、波音订单等领域实施精准反击。

与此同时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启动“B计划”,3月27日TikTok Shop闪电登陆法、德、意三国,家乐福、AboutYou等欧洲零售巨头纷纷入驻,并且巴西与日本站点也进入倒计时。

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全球化布局,既对冲了美国市场风险,更将社交电商的“中国模式”输出至新兴市场,就连特朗普也不得不承认:“TikTok在欧洲跑得比英国脱欧还快”

2025年4月5日的最后期限迫近,但这场博弈远未到终局,特朗普反复强调“可以无限延期”,暴露出美方筹码不足的焦虑。

反而TikTok加速全球化扩张的步伐,像一记“数字化太极拳”,将压力反推回美国本土,若全面封禁TikTok,数百万美国内容创作者的生计与选票或将反噬共和党选情。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规则主导权的争夺,美方将TikTok收购包装成“国家安全问题”,实则暴露其“数字殖民主义”思维——通过强制技术转让、数据本地化等手段,将中国科技企业纳入美国主导的体系。

这种“数字霸权”逻辑,与当年东印度公司通过鸦片贸易控制清朝通商口岸如出一辙,而中国的应对策略,则展现出“规则破局者”的智慧。

一方面坚持“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反对政治干预商业,另一方面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货币结算等新规则制定,正如TikTok德国站负责人扬・威尔克所言:“在欧洲,我们不是来适应旧规则,而是与合作伙伴共创未来商业模式”。

文章信源:

金融界2025年3月27日---特朗普:若中国批准出售TikTok可降关税

来源:鸿鹄浮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