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做心理咨询这些年,见过很多因为父母把心理阴影投射给孩子而产生问题的例子。就说有个钢琴教师,她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钢琴,吃了不少苦,不过后来凭借钢琴技能成了一名教师,事业上也算有所成就。
我做心理咨询这些年,见过很多因为父母把心理阴影投射给孩子而产生问题的例子。就说有个钢琴教师,她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钢琴,吃了不少苦,不过后来凭借钢琴技能成了一名教师,事业上也算有所成就。
有一次,她想让女儿也学钢琴,可女儿对绘画更感兴趣。每次上钢琴课,女儿都提不起精神,母女俩没少因为这事闹矛盾。从这个例子能看出,父母有时候会把自己的经历和期望,不自觉地投射到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
既然看到了问题,那怎么解决呢?我总结了一些方法,能帮父母避免把心理阴影投射给孩子。首先是建立自我觉察机制。可以准备个情绪日记,记录每天和孩子互动的情况。比如晚上睡觉前,回想当天和孩子相处时,有没有情绪突然失控的瞬间。就像孩子没按时完成作业,你一下子火冒三丈,这时就把这件事记下来,包括当时你的感受、孩子的反应。通过不断记录,你就能慢慢发现自己和孩子互动时的一些固定模式,比如是不是只要孩子没顺着自己的心意,你就容易生气。这是自我觉察的第一步,先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接着就是掌握“暂停 - 反思”沟通技巧。在情绪要爆发前,给自己10秒缓冲时间。想象一下,孩子在商场非要买一个玩具,你觉得家里类似的玩具已经有了,不想给他买,他就开始哭闹。这时你肯定特别烦躁,可能马上就要发火。但别急,先在心里默默数10个数。数完之后,你可能就没那么生气了,再和孩子沟通,效果会好很多。
除了这些,还可以创造家庭疗愈仪式。每周固定开展“真心话茶话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泡壶茶,每个人都能说说自己这周的开心事和烦心事。在这个过程中,用平等对话替代单向说教。孩子会感觉自己被尊重,父母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为了让这些方法更直观,我还开发了一些工具,像“情绪温度计”。它把情绪分成不同等级,从平静到非常生气。当你感觉自己情绪上来时,看看这个“情绪温度计”,就能判断自己处于哪个等级。这样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也方便及时调整。
这些方法在一些常见场景里怎么用呢?先说说作业辅导,这可是很多家长的难题。孩子写作业磨蹭,你在旁边干着急,特别容易发火。这时候就可以用“暂停 - 反思”技巧,在要发火时先停10秒。然后想想孩子为什么磨蹭,是遇到难题了,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今晚就能用的速效技巧是,辅导作业前和孩子一起制定作业计划,规定好每个作业的完成时间。
兴趣选择方面,就像前面说的钢琴教师和女儿的例子。父母不能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要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可以在“真心话茶话会”上,听听孩子对不同兴趣班的看法。今晚就能用的速效技巧是,带孩子去体验不同的兴趣班,让他自己感受喜不喜欢。
犯错处理场景也很常见。孩子犯了错,父母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批评指责。其实这时候更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在情绪要爆发时,还是用10秒缓冲时间。速效技巧是,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知道你虽然不认可他的错误行为,但还是爱他的。
最后,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21天家庭疗愈计划表。前7天,每天写情绪日记,记录和孩子的互动情况。中间7天,每周开展一次“真心话茶话会”,加强和孩子的沟通。最后7天,在和孩子相处时,多运用“暂停 - 反思”技巧。坚持21天,你会发现和孩子的关系会有很大改善。
总之,父母避免把心理阴影投射给孩子,要从自我觉察、沟通技巧和家庭仪式这几个方面入手。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大家,让每个家庭都充满爱和理解。
来源:育儿知识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