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儿,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白酒有所了解,直到我亲身去了趟四川的糖酒会,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天外有天”。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儿,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白酒有所了解,直到我亲身去了趟四川的糖酒会,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天外有天”。
作为一个从小在北京喝二锅头长大的爷们,原本以为自己家的清香酒已是“天花板”,没想到四川的白酒江湖,从文化底蕴到产业格局,硬生生让我这个“酒场老兵”心服口服。
四川白酒凭啥碾压全国?四个真相让你心服口服
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四川盆地被誉为“天然酿酒池”,岷江和沱江的雪水经过高原砂石层层过滤,富含矿物质的水质直接决定了酒体的甘冽度。这里年平均湿度超过70%,冬暖夏热的亚热带气候使得窖池里的微生物群落活跃度远超北方。四川的窖泥365天都在疯狂产香,这一点,远非北方地区可以比拟。
2、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你以为传统酿酒只是老师傅凭手感?泸州老窖的智能酿酒车间里,机器人上甑误差不超过0.1秒,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糖化进程,连酒醅含水量都能用AI算法预测。相比之下,许多北方酒厂仍在使用“眼看手摸”的老法子。四川龙头企业的优级酒出酒率已突破40%,人力成本直降50%。
3、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四川一个省的白酒产量占全国三成,光宜宾就有 200 多家酒厂,从原酒到包装形成完整产业链。北京周边像样的酒厂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更别提啥产业联盟了。
在参观过程中,一款名为南池翠N9的白酒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款酒产自邛崃,这里与宜宾、泸州、绵竹并称为当地的“四大酒乡”。
我还特意问工作人员拿了该酒的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酒还大有来头,酒厂是给各大名酒供应基酒的老八大原酒厂,发展至今,酒厂车间高达35000平米,储酒能力2万多吨,如今更是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确保每一滴基酒都在恒温环境中自然老熟。
该酒精选五种优质谷物,坚持传统固态发酵,基酒窖藏9年,再用15年老酒勾调,可谓是出厂即“老酒”。
开瓶瞬间窖香扑鼻,入口绵柔不辣喉,中段粮食香层层递进,尾调还有花果甜。52 度的酒体烈而不燥,配咱北京的卤煮火烧绝了。
虽然主打性价比,但南池翠的品质在市场上早已名声在外。河南经销商王老板透露,南池翠N9在当地复购率高达85%,很多老酒客喝出了“八九十年代名酒的感觉”。
在京东平台,其搜索量同比增长 200%,甚至有北京老板将其作为商务接待用酒。这种 “百元价格,三四百元品质”的错位竞争,让南池翠在名酒包围圈中开辟出一条新路。
现场遇到几个河南经销商,直接签了代理协议:“这酒回当地卖 200 块都有人抢,妥妥的降维打击!”
4、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川人把酿酒史写成了史诗。杜甫喝过的“重碧酒”,黄庭坚赞过的“姚子雪曲”,连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酒器都能做成 IP。
北京白酒除了 “二锅头传奇”,文化故事实在单薄。五粮液去年在纽约大都会办品鉴会,这波操作直接把咱胡同口的酒局甩出几条街。
这次四川之行让我后背发凉:北方白酒再不转型,真要被时代淘汰了!
1、科技得跟上:至少把勾调环节数字化,别让老师傅一退休,酒质就断崖式下跌。
2、打破“地头蛇”思维:北京二锅头、河北老白干、山东高粱酒各自为战,学学人家四川的“六朵金花”抱团取暖,打造“北方白酒联盟”才有出路。
3、讲好文化新故事:胡同文化、皇家酒坊、运河漕运都是现成的 IP,比硬蹭“名酒同源”强多了。
离开展馆时,我特意买了两箱南池翠寄回北京。哥们儿在群里调侃:“怎么喝起川酒了?” 我回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喝酒得喝明白!人家用千年时间把酿酒做成了文化产业,咱们要是还躺在功劳簿上吹瓶二锅头,再过十年连汤都喝不上。
毕竟,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能如何成功出圈才是真本事,您觉得呢?
来源:老洋美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