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产业是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以来,各地茶产业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其中,重庆市巴南区以其独特地理优势与产业布局,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崭露头角”。2024年,巴南
茶产业是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以来,各地茶产业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其中,重庆市巴南区以其独特地理优势与产业布局,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崭露头角”。2024年,巴南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2.9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茶叶产业表现亮眼,茶园面积达3.3万亩,产量4265吨,年综合产值4.2亿元,形成了以名优绿茶为主,沱茶、红茶、花茶等多品类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茶叶产业成为巴南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成立创新中心
专家给“重庆沱茶”发展“把脉支招”
头上晴日少,眼前茶馆多。在重庆谈起饮茶,沱茶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汤色澄黄明亮,滋味醇厚甘和,香气馥郁陈香,这是重庆人心中的沱茶印象。
在我国的茶叶版图中,重庆沱茶曾是熠熠生辉的明星。1953年,重庆茶厂开始生产“重庆沱茶”。其中,1983年,第22届罗马世界食品博览会上,重庆沱茶荣获金质奖,作为重庆老字号,承载着巴渝大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重庆沱茶产品丁新摄
为让这一经典品牌焕发生机,3月26日,重庆沱茶创新产品品鉴会暨重庆沱茶科技创新中心挂牌仪式在巴南区二圣镇天坪山重庆益丰茶业公司举行。活动中,来自市农业农村委、市农技推广总站、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巴南区二圣镇的领导专家调研了沱茶生产线,品鉴了重庆益丰茶业公司的三款创新产品——重庆沱茶、特级山城沱茶、大树茶沱茶,还就“重庆沱茶”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专家调研沱茶产品丁新摄
老品牌如何打响复兴战?重庆沱茶未来如何发展?
市农科院研究员、首席专家钟应富建议瞄准市场需求,尝试开发口味清和、方便易饮的产品;持续深耕重庆本地市场和用好本地茶原材料资源;科研产结合面向最新消费生态,从健康入手来打造产品。
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徐泽建议,重庆沱茶在产品上要满足老一辈人找到儿时记忆的同时也适应新一代快节奏的口感要求;在销售上拓展线下营销渠道,如在重庆知名地标景区开设重庆沱茶购买点。市农技总站经济作物科科长张凯建议,重庆沱茶要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体系,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来改进重庆沱茶的风味与口感。
专家给沱茶发展“把脉支招”丁新摄
“重庆沱茶是重庆茶叶的一张老名片,大家要协力把它打造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品牌。”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吴全分享了永川秀芽的打造思路,同时,他表示,今天成立的重庆沱茶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依靠科技力量,对原料加工、贮藏技术、健康功效进行深度研究,围绕市场开发具有独特品质和保健功效的重庆沱茶,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据了解,重庆沱茶科技创新中心是由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重庆益丰茶业公司共同策划、联合成立,它将给重庆沱茶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庆沱茶科技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丁新摄
对创新中心成立,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巴南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专职副书记王智焱和市农业农村委经济作物处处长詹灏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王智焱表示,重庆沱茶科技创新中心的挂牌是一件喜事、大事、新事,希望能以此事为契机,多方共推沱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詹灏则表示,沱茶是重庆茶业很重要的一个增长点,应从品牌建设、消费者习惯培养等方面努力突破,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取得更大进步,“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为重庆沱茶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以茶为笔
持续绘就乡村振兴经济增长新画卷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唐代茶学家陆羽《茶经》记录了重庆地区种茶的历史悠久。
在巴南区,巴南种茶、制茶历史经历了原始时代茶食饮用发端、周代以降精茶进贡朝廷、唐宋明清发展商贸经营、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创造品牌占领市场5个时期,茶叶生产技艺得到不断发展。2009年,巴南茶叶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重庆茶叶集团-定心茶园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巴南区作为主城区农业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茶叶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集种植、加工、品牌建设、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建设优质茶园,打好产业基础。自2005年起,巴南区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农业重点发展项目,确定特早生种“巴渝特早”和早生种“福鼎大白茶”为主栽茶树品种,按照《巴南区茶园规范化建设技术规程》建设标准茶园通过老茶园改植换种和新茶园建设,目前无性系良种率已达到88%,居于全国前列。在二圣镇白象山、天坪山和圣灯山镇石林山等片区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其中福鼎大白茶1.28万亩、巴渝特早茶1.48万亩、云南大叶种0.22万亩、四川群体种0.16万亩。全区推行生态化、无害化栽培技术,全面推广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成功创建了4000亩“农业部二圣茶叶标准园”,为巴南茶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氏小乔生态茶产品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头羊茶企。2005年,在政府推动下,组建了以重庆二圣茶业公司为核心的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多年努力,重茶集团持续发展壮大,先后三次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功跻身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创立了“定心绿茶”和“巴南银针”两大产品品牌,其中“定心绿茶”以高品质和“定心·人自远”的文化内涵成为重庆市高端绿茶的代表,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选一等奖、三峡杯名优茶评选金奖,品牌价值达2.73亿元。“巴南银针”以市级非遗技艺成为了重庆知名茶叶品牌,其品牌价值达1.78亿元。重茶集团被认定为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建有1万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和5000平方米的配套设施,组建了名茶、优质茶自动化生产线、名优茶精制生产线和自动包装生产线,实现了茶叶生产的优质化、标准化、清洁化、高效化。目前,全区现有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茶叶生产经营主体20余家,其中区级龙头茶企3家、市级龙头茶企2家,重茶集团是巴南区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龙头企业。
重庆品茗茶业公司-巴山银芽生态茶园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开发加工产品,拓展产业链条。近年来,巴南区不断强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以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产品包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了定心绿茶、巴南银针、明前玉绿、腊梅花茶、茉莉花茶、巴渝红、金重沱、老鹰茶等系列化、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与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开展校地合作,采用破壁专利技术处理提取,开发茶爽含片。在复兴沱茶品牌的道路上,在进一步提升传统沱茶系列产品品质外,开发了小沱茶、小园园沱茶、袋泡沱茶、沱茶饼等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它茶企也深耕研发推出深加工产品,如巴山银芽、四面茗香、碧芽清韵、江州红、小乔美人茶等,不断延伸茶叶产业链条。
巴南区满轩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峡卉春”明前茶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推进融合发展,打造茶旅之乡。近年来,巴南区在不断夯实茶产业基础上,还着力推动“茶旅文康健”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茶旅之乡。其中,重茶集团茶文化中心是重庆主城唯一以茶为主题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中心,“定心茶园”入选了全国最美茶园,以其为核心的巴南区茶文旅旅游线路,打造了以“采茶、制茶、食茶、民宿”为主要特色的茶乡旅游品牌,成为各类研学、农旅学习参观基地,成功入选了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以传承老重庆茶文化为主题,以沱茶产品为展现载体,益丰茶叶建立了重庆沱茶博物馆,以资料和实物展示重庆沱茶的悠久历史,让沱茶从文旅产品转变成为日常饮品,从龙头企业普及到普通茶馆,进一步保存和恢复了重庆沱茶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老重庆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重庆大祥茶业有限公司采茶活动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电商助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随着巴南区茶叶产业发展,为方便消费者购买,巴南区各茶叶企业积极拓展电商业务。其中重茶集团的定心绿茶、巴南银针等产品在京东、淘宝、微信、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均有销售,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促销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有效提升产品销量。重庆山语溢香茶业公司的山城沱茶产品也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借助电商平台庞大的流量优势,将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此外,区内茶叶企业还借助“巴味渝珍”“农品慧”等市级电商平台,以及“巴实游”“农禾电商”“巴南邮政”“凤梧”等区级平台,积极展示销售巴南茶叶。通过“党建联建+新媒体助农”行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巴南品牌茶叶,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巴南茶叶走进更多消费者家中,有力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市场拓展与销售增长。
巴南以茶为笔,绘就的不仅是产业兴旺的多彩图景,更是乡村振兴的壮阔新篇。从创新中心赋能重庆沱茶复兴,到全产业链体系的精心构建,从茶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品牌,再到电商助力拓展销售版图,巴南区茶叶产业一路稳健前行,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未来,巴南区将继续深挖茶叶产业潜力,紧跟市场趋势,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产业融合,持续擦亮巴南茶叶金字招牌,让茶叶飘香四海,续写巴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传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活力。(丁新)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