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云南昆明实践基地揭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1:22 3

摘要:9月7日,昆明五华区金鼎科技园迎来一场意义深远的揭牌仪式——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云南昆明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揭牌仪式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指导,云南省文联、昆明市文联主办,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昆明市五华区文联承办。

9月7日,昆明五华区金鼎科技园迎来一场意义深远的揭牌仪式——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云南昆明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揭牌仪式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指导,云南省文联、昆明市文联主办,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昆明市五华区文联承办。

此次,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云南昆明实践基地启动,将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平台,为云南新文艺工作者提供系统性支持,助力他们突破创作瓶颈,实现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重提升。

聚合赋能:从分散创作到资源共享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两新”是我国文艺战线充满活力、极富潜力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联启动“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以来,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引资源、立项目,有效激发了“文艺两新”创造活力,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文艺事业和“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基地的首要意义在于推动云南文艺资源由“分散”走向“聚合”。以往许多新文艺工作者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如今基地扮演了枢纽角色,不仅连接创作者与市场,更贯通了传统文艺与当代表达、民族元素与国际语境。

这一聚合效应已经初显成效。园区内已有创作者通过基地的资源对接,将彝族刺绣与数字插画结合,让白族扎染变身潮流服饰,使滇池故事通过纪录片形式传播。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新定义云南文艺的边界与可能性。

记者注意到,园区内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氛围:广告设计师与绣娘讨论图案创新,程序员向民间艺人请教传统纹样,纪录片导演寻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艺与产业在这里不是对立面,而是互相滋养的共生关系。

产业循环:文艺与经济的双赢之道

近年来,昆明“文艺两新”已成长为一支有规模、有作为的“生力军”,昆明紧紧围绕“文艺两新”发展需求,以实践基地为核心,从优化政策赋能、健全服务网络、推动跨界融合、厚植人才根基四个方面发力,为“文艺两新”提供项目资助、版权维护、市场推广等全链条服务,促进文艺与广告、传媒、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让文艺扎根春城、呼应时代。

此次基地的挂牌更加积极推动“文艺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艺”的良性循环。园区本身是广告、文创、数字媒体企业的聚集地,文艺创作不再孤立于经济发展之外,而是成为文旅推广、品牌建设、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当文艺创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既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又能为创作者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一些入驻园区的创作者已经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数字内容创作等方式,实现了艺术价值向市场价值的有效转化。

文化输出:边疆文艺走向更远舞台

基地为边疆文艺多元性提供“输出通道”。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非遗传承,需要借助新文艺群体的现代表达才能更好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基地通过构建涵盖创作、孵化、推广、权益保护的服务生态系统,正助力云南成为区域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高地。从这里出发,云南的文艺创作将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有机会登上更广阔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云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未来,云南的文艺工作将以揭牌仪式为契机,聚焦“文艺两新”团结引领服务,不断创新文联工作体系,积极扩大有效覆盖,不断增强文联的向心力、吸引力、影响力,全面构建新时代云南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推动“文艺两新”成为我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有生力量。

随着基地的正式运行,云南的文艺生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艺术与产业共生,本土与国际对话,一个更加繁荣、多元、开放的文艺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开屏新闻记者 晋娜 文 云南省文联供图、视频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