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民进党高调放话要对洪秀柱"依法查办"时,这位77岁的台湾老人却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面带微笑观看大陆阅兵。
当民进党高调放话要对洪秀柱"依法查办"时,这位77岁的台湾老人却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面带微笑观看大陆阅兵。
民进党的威胁为何变成了空话?洪秀柱的从容背后藏着什么底气?
编辑:0919
民进党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
本想借洪秀柱的事情杀鸡儆猴,给其他统派人士一个下马威。
没想到这位77岁的老人不吃这一套,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事情要从9月1日说起。
洪秀柱低调抵达大陆,第一站就选在南京师范大学。
面对师生,她语气坚定地说出"两岸一家亲"这五个字。
没有躲躲藏藏,也没有遮遮掩掩,就是这么大大方方。
随后她去参观抗战纪念馆,还偶遇了同样在大陆的台湾教授苑举正。
两人合影时,洪秀柱笑着说了句"我无所谓"。
这轻描淡写的四个字,背后却承载着千斤重量。
民进党看到这一幕,立马跳了出来。
陆委会发出警告,声称要严查退役军政人员赴大陆的行为。
甚至有人放话:"洪秀柱一回台湾就抓!"
语气凶狠,仿佛她犯了什么天大的罪。
可洪秀柱呢?不但没被吓住,反而站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全程参与了九三阅兵仪式,站在城楼第二排的显要位置。
阅兵一结束,她立刻在社交媒体发文。
标题直接怼向民进党:《参加九三纪念是缅怀先烈,民进党不该用恐吓阻止人民铭记历史》。
她反问得很直接:难道纪念为抗战牺牲的先烈,也要被民进党批准?
这话简直像一记耳光,打在了"去中国化"的历史篡改者脸上。
更戏剧性的转折来了,一直喊打喊杀的民进党,突然软了下来。
这场政治博弈的转机,来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
9月4日,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改口了。
他说洪秀柱是否违法"应由原单位调查",不归陆委会管。
发言人梁文杰也跟进表态,洪是以"前国民党主席"身份来的,不属于管辖对象。
连艺人欧阳娜娜、侯佩岑、吴慷仁等也全部"无违规"。
曾经的高压立场,一夜间成了一地鸡毛。
这就是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民进党发现自己其实没有真牌可打。
洪秀柱的原单位是立法院,现在由蓝白联盟主导,根本不可能追责她。
民进党这一步退,让人看清了他们手上的底牌。
既想吓阻两岸交流,又不敢承担实际动手的后果。
更关键的是,洪秀柱参加阅兵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
这是历史,是民族大义。
民进党如果真用"涉嫌违法"把她抓了,就等于公然否认抗战历史。
这操作太明显,连国际舆论也不会站他们这边。
就在同一天下午,洪秀柱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与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见面,对方高度赞扬她的爱国情怀。
称她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这一见面,不再只是个人行为,而是政治信号的强烈释放。
等于是告诉民进党:"这人,我们认可;这历史,我们共同铭记。"
大陆没有回避争议,反而正面加持。
民进党如果继续叫嚣,只会逼大陆更强势反制。
与此同时,岛内舆论并不全站在民进党这边。
很多台湾民众通过网络收看阅兵直播,留言中不乏赞叹之声。
民进党一味恐吓、阻挠交流,反而让中间选民觉得他们小题大做。
洪秀柱的坚定从容,与民进党的慌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要理解这场政治风波,得从洪秀柱这个人说起。
她不是一般的政治人物,而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政治家。
1958年出生在台北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就喜欢学习。
年轻时本想成为教育工作者,后来因机缘巧合进入台湾政坛。
上世纪九十年代,她进入台湾立法部门。
凭借爽直敢说的风格,很快在政坛打响名号。
岛上各大媒体都称她为"辣妹立委",后来又被称为"柱姐"。
2012年,她当选台湾地区立法部门副负责人,是历史首位女性副院长。
2015年,她更是凭借坚定态度和赞同"九二共识"理念,成为蓝营第一位女性领导人。
她与很多岛上政客不同,不善于讨巧,而是以直言敢说著称。
她曾多次明确表态:台湾问题不是"外交问题",而是中国的内务问题。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和平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种态度,既为她赢得了大量掌声,又让她承受着巨大压力。
特别是在2016年岛上"全面转绿"的背景下。
很多蓝营人员选择避开谈及两岸话题,甚至随波逐流。
但洪秀柱始终坚定自己的态度,坚持"九二共识"。
她认为这是为台湾安全与繁荣找到出路的唯一办法。
洪秀柱曾经直言:"如果否认'九二共识',那就是在否认我们自己的历史。"
这份坚持,让她与岛上大部分政客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知道,台湾的未来不能寄托于外部势力的操弄。
而是要与大陆找到合作与理解的契合点。
现在,她顶住岛上压力,无视绿营威胁,参加大陆阅兵活动。
这是她长期一贯立场的延续,更是她勇气和良心的体现。
她早就在文章中明确回应:她不是现职官员,此次之行合理且合规。
更是出于"民族良知"。
她还指出,民进党不但压制岛上民众的言论自由,还故意模糊抗战历史。
将抗战胜利淡化为所谓的"终战",这是在扭曲历史真相。
洪秀柱这次大陆行,绝不是"单纯参观"那么简单。
从南京演讲到北京观礼,再到人民大会堂会谈。
她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一个明确信息:台湾人不能忘本,两岸必须走向融合。
她之所以敢说"我无所谓",正是因为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抗战胜利、台湾光复,这是任何政治操作都无法抹杀的事实。
民进党越是去中国化,就越显得心虚。
而洪秀柱越是坦然,就越显得有底气。
更重要的是,她这次行动给岛内统派做了一个示范。
她证明了一点:只要道理站得住脚,就没必要害怕政治打压。
民进党的恐吓,其实外强中干。
大陆此次高规格接待洪秀柱,也释放了一个信号。
凡是认同民族、支持统一的力量,大陆都会给予支持。
这种支持不仅是口头上的,更是战略上的。
如果民进党继续搞"台独"挑衅,大陆不排除会更直接地扶持岛内统派力量。
阅兵当天,大陆展示了东风-61、东风-5C、歼-35等重要武器。
震慑力十足,这场阅兵不仅是纪念历史,更是一次实力展示。
告诉外界,大陆有能力也有意志维护国家统一。
这一点,民进党当然看得清楚。
两岸关系的未来,不取决于短期的政治恐吓。
而取决于人心的走向,是选择正视历史、走向融合。
还是切断根源、自欺欺人?
正确答案是什么,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明白。
洪秀柱用自己的行动,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
她打破了民进党的"一言堂",让和平的声音得以传递。
让两岸都意识到,对面有愿意用和平开放态度解决问题的人。
她的出现宣告:台湾和大陆之间具有共同的历史联系。
两岸关系不可分割,在未来还会向更深层面发展。
民进党或者其他意图介入的国家,都无法进行阻隔。
以洪秀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正在成为构建两岸新关系的桥梁。
在未来,他们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面对压力时,你会选择坚持还是妥协?
来源:焰墨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