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民党第二任中统局长叶秀峰,从权力顶峰到边缘化的内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0:33 2

摘要:如果不是极少数亲历过中统风雨的人说起,谁能想到,1945年头一回春,蒋介石一句冷冰冰的处分,竟让整个特务系统人心惶惶。而那位被一脚踢开的中统局长徐恩曾,不仅没有等到老友陈果夫、陈立夫为他张罗,反倒眼睁睁看着他们联合力推叶秀峰上位——好好的亲戚情面被撕得稀碎。倒

如果不是极少数亲历过中统风雨的人说起,谁能想到,1945年头一回春,蒋介石一句冷冰冰的处分,竟让整个特务系统人心惶惶。而那位被一脚踢开的中统局长徐恩曾,不仅没有等到老友陈果夫、陈立夫为他张罗,反倒眼睁睁看着他们联合力推叶秀峰上位——好好的亲戚情面被撕得稀碎。倒退几十年,这种人情冷暖、权力暗涌,哪一样不是中国官场的老套路?我总怀疑,当时蒋家大院的走廊里,八卦都能化作乌云。

说起叶秀峰这人,他生在扬州,长在书卷气浓的江南。年轻时不是生来就有特务面相,别看后来人人避之不及。他小时候家里管得严,邻居都说这小孩持重,读书又刻苦,到天津读大学时,人缘特别好。偏偏天意弄人,那年风声鹤唳里考试,跟未来党国大红人陈立夫撞个正着——同住一屋檐,情同手足,有难一起扛。毕业没多久,赶上留洋的风潮,两人双双去了美国匹兹堡,拿了硕士,就像棚里的一对金鸡归巢。

虽说叶秀峰学的是冶金,他对那些炉子钢铁没啥兴趣,回国后试过教书,不过三两月就被陈立夫请去广州“改行”,那时黄埔军校新鲜出炉,军政风暴里他当秘书——脸都晒黑了。随后是大革命大北伐,还是陈立夫领头,他当机要,陈说啥他就干啥。一路跟着陈立夫转,表面上算是同学加朋友,其实早把命运绑在一条线,自此再难分开。

日子到了抗战前后,叶秀峰被推上了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委员,又被陈立夫拉进中统当调查科科长。职务升迁,表面上风光,内里的波折只有自己知晓。其实跟原来的中统局长徐恩曾相比,两人差了点血缘那层关系,所以叶就一直是个二把手。别看都是老资格,一朝风水轮流转,还得看主子怎么分配。

真正的大变局,都藏在暗流里。1940年代初,蒋介石已经对徐恩曾起了嫌隙,眼看着要动手。可中统也不是铁板一块。局里的顾建中和濮孟九都算人物,顾是个老特务,能耐很大,人称“顾先生”,之前还把盐务界搅得翻天。有个事挺有意思——顾建中本来呼声很高,连朱家骅都看好他当局长。偏巧陈家两兄弟跟叶秀峰联手,硬生生拦下一马,顾建中一甩手去了盐务局,接着就成了另一条路上的英雄。

濮孟九也是一桩传奇。早年留学德国,回来后,做事特严谨,管理很有章法,大家都怕他,但说话很少。凭着跟徐恩曾的关系,在粮食部混得风生水起,管了不少油水。老老实实干了几年,最后还真成了特工领域的大佬。身边的人低声议论,说濮孟九是会做人,关键时候不惹事,不争头衔,所以最后还是没顶上局长的帽子。

轮到王思诚,那就是另样。王这人心眼多,跟中统黏在一起几十年,从来不外走一步。有重大决策,王思诚总在场,什么党建、什么大案,都是他说了算。后来被外放到粮食部,也算体面的退位,但那些机密、那些关系圈子还在手里攥着,算是老狐狸没被削去尾巴。

季源溥这个名字,在上海滩是响当当。警界、青帮、特工,不管哪条道,季都插了一脚。别看他一脸斯文,上海警察局侦缉总队就是他的天下。等到国民党败退大陆,党通局、内调局一改组,季照样顶上,成了最后的大局长。每每谈及旧事,那些上海老牌流氓都要给他敬烟,这般人事也只有旧城里的人知晓。

至于谢永存、张国栋、徐兆麟、吴星伯、王保身,都是叶秀峰当年在党务调查科捧起来的“自己人”。谢永存长袖善舞,会办事,常常一杯茶、一句闲话就把难题化了,后来还在新疆出过名。张国栋是围棋高手,不争名声,大家都爱找他下棋,局里却没人打压。他在特务圈算是“润物细无声”那种。徐兆麟也是苦出身,初时不受重用,被叶秀峰拉一把,时运来了,领了重任。吴星伯、王保身死心塌地地跟着叶,局里风吹草动,二人必然知情。

叶秀峰一上任,安插“亲信”,几年工夫里,人事大换血。把原先徐恩曾那帮人一个个边缘化,还特意搞骨干培训班,把中大学、金陵大学的旧友全收罗进来,许多是早年一起闯荡的同窗。其实也不怪他,官场论资排辈,谁有后路谁发财。叶自己也不糊涂,最懂的就是怎么笼络人心——谁家有喜事,礼物亲自送到门口;谁有困难,安排工作、递人情。

要真说叶秀峰干的“大事”,不能不提他刚坐正局长时碰上的四川假币案。那阵子后方缺东西,民众怨声载道,蒋介石一声令下,叶如打了鸡血一样,亲自坐镇指挥。查了五天,抓了要犯,案子一举破掉。蒋介石很高兴,亲笔表扬信下发,叶风头一时无两。据说那天局里不少人都在他办公室外徘徊,光是想沾个好运。

不过特务的角色,往往扮演得太久人心就变。1946年,《政协成功大会》那一回合,叶又是亲自组织,闹得新闻界、各路民主人士提心吊胆。你说这干的可是“破坏大会”这种脏活儿,硬是让郭沫若、陶行知这些头面人物挨了打,场面混乱不堪。会后,周恩来等人直闯蒋介石当面抗议,报纸头版见了血,国内外都炸了锅。叶秀峰呢,非但不愧疚,反而受了陈立夫褒奖,连着干了好几票“漂亮活”。

再往下说,党国里有权的,动辄就是明争暗斗。孔祥熙管财政,陈氏兄弟管党务,两家有的是交集。孔要用二陈的力量打击走私,二陈却派特工横插到税务部门,一进门就布网收线,最后连税务训练班的归属都争得你死我活。高秉坊一案,叶秀峰就是派人查出数千万账目“黑洞”,蒋介石顺手就把高秉坊拉出来审判,原本要杀了,后来改判无期——背后的握手言和又是另一场等级游戏。

这世上还没有绝对铁板的同盟,徐恩曾卸任以后跟叶秀峰水火难容。事业基金、联谊会这些机构,叶秀峰统统不接收,电话都要拆掉,活生生逼得徐一度无处可去了。局里的老职员都说,这叶秀峰,外表一副书生模样,实际比谁都懂算计。张国栋结婚时,叶不光主婚,还请了二陈家老爷子来撑场面,够意思。至于亲戚、旧友,有用的时候就是兄弟,没用了比墙头草还冷淡。

闲话说一桩,叶秀峰,虽早年不沾色事,回南京后一变,搞得有了情妇,每次钱财动用都藏得紧巴巴的。会看相的杨职员说他贵气逼人,隔天又背地里骂他要倒大霉。这世道真假难辨,局里人都爱看热闹,谁都不会提醒他“人心险恶”。

抗战胜利以后,接收房产、分赃官僚之事层出不穷,叶秀峰也不再“稳重”,弟弟包下中统大楼工程谋利,属下送上洋房、别墅,全是规矩里捞的油水。更奇的是搞了两个“地上地下”工作检讨会,百来号汉奸买“特务毕业证书”来脱罪,每人交足金条美钞才算数。后来叶家光金条就堆了六百多根,真不知是福是祸。

再之后,眼看着国民党节节败退,叶秀峰一边撒钱一边装病,自己躲在上海。局里的疏散费、遣散金发得像挤牙膏,外头人越闹越凶,他就越不露面。迁往广州途中,大家各奔前程,实在没谁能再管老叶的行踪。

等到党通局彻底改组成内政部调查局,叶秀峰又想玩遥控指挥。谁知季源溥升任局长,直接不理睬叶,毛病一出谁都学着当家做主。更狠的是叶偷偷截留陈立夫交办的经费,季当年让人追他到台湾,讨债讨账,最后逼得叶秀峰狼狈不堪,只能躲起来,两手一摊,什么都不想过问。

蒋家王朝覆灭,叶逃到台湾。蒋介石开会合并特务机关,叶混了个“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委员头衔,却早已被蒋经国架空。后来叶秀峰自谋出路,折腾新闻社、搞广播事业,偶尔跑到联合国讲讲科学技术。最后几年,他日渐寂寞,身边只有些旧时手下例行探望。1990年,老叶病死在台北,世事沧桑,牛刀小试,终归一场春梦。

说到底,这些旧官僚的命运总像翻书一样,第一页有黄金万两,最后一页剩下独影无声。我们时常说官场险、风头急,未必只是古书里写的那么直白。有时候,一个人的起落不过是身边人情冷暖,加上时代的巨浪推搡。叶秀峰这辈子当过局长、管理过千军万马,到头来金条、老情分都如过眼云烟。你说,他到底是聪明人,还是被聪明人耍了呢?——或许,只有穿过那几条旧走廊的人才知道答案。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