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名将谁的战术能力最强?白起仅列第三,项羽杀入前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9:08 2

摘要:这个世界总是喜欢给军事天才安上一堆响亮名号,什么“战神”啊、“兵仙”啊、“杀神”啊,听起来好像哪个了不得似的。可很多时候,这些称呼像极了老百姓街头巷尾里的闲聊,有时候吹得天花乱坠,等真要细抠起来,倒未必有那么多人撑得住细细的推敲。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总觉得所有

这个世界总是喜欢给军事天才安上一堆响亮名号,什么“战神”啊、“兵仙”啊、“杀神”啊,听起来好像哪个了不得似的。可很多时候,这些称呼像极了老百姓街头巷尾里的闲聊,有时候吹得天花乱坠,等真要细抠起来,倒未必有那么多人撑得住细细的推敲。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总觉得所有名将都是半人半神的存在,后来读书多了,才发现其实“兵仙”真正坐实了还就只韩信这一个。你说神仙有多少?但正史里,韩信独享一席,“兵仙”也成了他老韩家的独门招牌。

说起韩信,他几乎就是战场上的无解难题。我常常想,要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他大概会被夸成“满级自走棋棋手”,无论遇到什么离谱开局,总能玩出花样来。更别说他那种随手拈来的战术,比方说我们熟知的“明为东而实击西”,他真就能玩得六出奇计、让人跟着转圈:曾有一仗,他没有循着常理进攻,而是趁夜突袭敌军粮道,使得对手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兵败如山倒。那年头可没人给你“失误容错”,韩信拼的都是本事。

其实,说起“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神将,还有谁能比得过唐朝那位李靖?提起李靖,大伙儿先想到的不是哪场大战,而往往是他那副“玄谋老狐狸”模样。别看他每战必胜,背后可没少受气。你比如李靖平定突厥那一阵,之前还被怀疑搞不定,被压了一头,好多唐朝老人都怕他弄砸。

但他偏偏就有那种把玩兵机于掌心的气定神闲。有一次,唐军渡过草原,碰上突厥主力。别人主张扎营防守,李靖却能坐镇中军,等待风向一转,夜袭敌旗。对方做梦也没想到老李敢孤军深入。当突厥军起初还以为唐军不会来,等真的打了起来,只看见敌兵如潮,一会功夫被打得晕头转向。还有他那个用牛皮做伪军帐的故事,一夜之间让敌军误判进兵方向,自己则带精锐袭击对方后路,堪称一记妙手。

聊到杀神白起,别说秦人,后世一提“坑城”、“长平”,心头都会微微一震。这位老白,号称“打仗像收菜”,遇到的对手往往连还手余地都没。白起更会看准时机下狠手——不是那种一上来就硬拼猛干,而是先虚张声势,等你高估自己,他再冷不丁调主力出来搅局。不信的话,看看他对楚的鄢城之战吧。有人记得那场大水灌城的骚操作吗?城头楚兵还以为下场大雨,结果一夜之间,汉水决堤,整个城里成了死水牢笼。白起一没挥刀杀敌,倒先让敌兵全军水里泡了个够,转眼就灭了一座城。

不过他也不是完人,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心疼自己人”。每次打歼灭战倒是能赢得干净,可架不住自身损耗也大。比如打赵国,敌人伤亡奇高,咱们自家兄弟也没几个剩的,这就像用命换胜,终归有些后劲不足。在功与过之间,留给历史学家的讨论空间还真不少。

说到玩战术玩到出神入化,还有不得不提的齐国名士孙膑。历史课本上念“围魏救赵”,但细究那会的场景,哪有那么简单。庞涓可不是白给的,结果活生生被孙膑耍了两回,一次桂陵,一次马陵。第一次设埋伏,庞涓带兵回救自家大本营,结果被齐军包饺子;第二回更精彩,孙膑用“天作之势”引诱魏军疲于奔命,再以兵少装兵多,最后等庞涓穷追不舍、一脚踩进陷阱,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下。庞涓死时大叫:“早知今日,不如当年同窗。”有时想想,打仗不光是讲拼杀,更悬乎的,是这些心思深到骨子里的人。

聊起大唐,李光弼这名字可不常上主流热搜,但要说他在安史之乱时那几场硬仗,真让人服气。他能守太原靠的不是比谁武勇,而是脑子转得快。十万对一万人,没啥好说的——按理是必败,但他懂得用一点“小心机”。比如借地势防守、夜里挖地道突袭、甚至后来还放火牛吓破敌军胆,抢了个出其不意。那时叛军抓住就是杀头,李光弼心里也怕,可身边的人看他泰然自若,反倒觉得有了依靠。最后这一仗,叛军丢了七八万兵,足见人心一稳,战法一变,即便地利人和天时都不占,也能翻盘。

去到北地草原,成吉思汗才叫真有点“外星人”气息。别人讲骑兵就讲个快,他能玩出多层战术,用大规模骑兵做“合围”,甚至利用蒙古特产小马耐力持久、机动灵活,夜袭到千里之外。有一次进攻西辽,他让三路军分头绕行,外围假装主力,自己带精锐钻敌后,虽然战场上传出来的是万人骑兵呼啸,但其实头脑风暴才是真正的大杀器。他的手下说,跟着汗王打仗,就是“一夜能骑两百里,白天还能唱歌”。那股劲头,现代人怕是难体会。

说岳飞,南宋那会,江南百姓都盼着他能一路北上。大家都知道岳家军战铁浮图那一幕,但真正绝的是,他能凭步兵打得骑兵一败涂地,还能反过来用骑兵和北方劲旅对轰而不落下风。郾城一仗其实细节特多。金兀术的重骑成排冲来,岳飞让人弯腰只砍马,绳索一断,对面好汉立马变“坐地虎”,金兵站都站不稳——“一马带三人”,听起来荒谬,但放在沙场上,那就是要命的妙计。金军向来自负,这下也服了气,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你说当时岳飞心里怎么想?估计除了悲凉还有一点暗自得意罢。

曹操的兵法有意思了:能写能打还会用人。你说他带兵有章法吗?是有的,但又全然不拘成规。小时候自家亲戚说,曹操就像斗地主,永远能拆自己的对子打出王炸。濮阳突围火烧手、亲自带兵骑马冲阵,哪像个三国枭雄,倒像个以身作则的黑社会大哥。至于御下,只要你有本事,不管出身行伍还是降将都能用,许褚粗鲁、臧霸讲信用,曹操总能因材施教——人家骂他多疑、工于心计,其实带兵还真得不讲情面。这用人的胸襟,是不是也值得我们琢磨琢磨?

再换个角度,有不少将军,名气不大,但个个都是实打实的将才。赵国那个李牧,给秦国拖住北方十几年。别人都以为“草原骑兵无敌”,他偏偏能用方阵、长弓防守,后头一旦出奇制胜,就能把十万大兵打得落花流水。曾有一次,他先装作败了几仗,引草原大军深入长城外,等匈奴们正开心抢粮,突然大军杀出,重车一堵,箭雨齐发——草原铁蹄顿时坐困愁城,北疆又安稳了好多年。你说他用兵鬼神,真不是吹的。

提项羽嘛,大家只记得“力能扛鼎”,但他用骑兵打闪击战,倒比谁都超前。那会没马镫,楚军就敢端着大刀猛撞,冲散敌阵后步兵夹击,“步骑协同”这词,还是他先玩出来的——你总不能说楚霸王只会一力降十会吧?其实刘邦后来训练骑兵,某种意义上也算得益于当初吃过的亏。

至于苏定方,是个“拼命三郎”,但更厉害的是他能打会谋。北地夜袭突厥主帐,西域奔袭阿悉结,修地形打陇西,灵活用兵,常常半路杀出个冷兵器时代的“特种兵”。他最喜欢的,还是暴雪天发动奇袭,别人想着等天晴再打,他却带兵冲雪夜直捣对方大营。成大事者,有时候就看你敢不敢赌,敢不敢拼那一杆子运气。

讲完这些人,还是要说说那些容易被误解的全能将才。杨素在人品方面总让人诟病,但论用兵,那真是哪里强攻哪里。南朝水军强他就正面比拼,突厥骑兵强他就骑兵冲阵,全不像别的将军躲短扬长。每次大战前狠抓军纪,吓得士兵拼了命向前冲,搞得敌人看见“杨家大旗”就腿软。他的战斗方式像“赌命”,胜则如破竹,败就没人回来,这种凶悍,放现在大概会被质疑“太极端”。但历史嘛,总归是用结果说话。

其实这么多名将,风格各异,不论“兵仙”还是“杀神”,最让人念念不忘的不全是杀敌多少,而是那些“临危不乱”“只手逆转”的瞬间。有时想想,历史上的大将和我们平凡人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遇到事能挺住,能顺着局势,把死路走成了生路。

你说,下一个“兵仙”什么时候才能再出现?或许只有等世道再大乱一回,我们才能见识那样的传奇人物吧。历史,总是在人们不经意的空隙里,藏着答案。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