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常人像我这种,日子过得稳妥,也没有什么大场面可见。我们一辈子离电视里的女明星,最近的距离大概就是摁着遥控器,在沙发上窝着“咂摸”一番。实打实地碰上她们?哪怕走路对面遇见,也八成认不出来——平平常常的脸,搭配不起她们那个荧幕上的光环。我们心里默认,她们那皮肤得
平常人像我这种,日子过得稳妥,也没有什么大场面可见。我们一辈子离电视里的女明星,最近的距离大概就是摁着遥控器,在沙发上窝着“咂摸”一番。实打实地碰上她们?哪怕走路对面遇见,也八成认不出来——平平常常的脸,搭配不起她们那个荧幕上的光环。我们心里默认,她们那皮肤得是赛过豆腐脑的细腻,嘴角泛着蜜桃似的红润,一举一动都像画里人。可是你要真有心,刷几下手机,三五分钟就能看到所谓“女明星素颜照合集”,再配点没打光的生活照。别说她们,咱身边那谁,卸了妆都没她们差多少。有斑点的有雀斑的,皮肤坑坑洼洼平庸得很,还真就没电视剧里看着那么养眼。
不过说回来,这些女人哪是靠脸就能红到天际的?她们底子好不假,光素颜一修饰就能飞升;更多的时候,是气场使然,你看她们走在红毯上,姿态高高的,就不是隔壁二大娘那种全靠大嗓门“撑气场”的气派。没那个磨炼、没那些年功夫,气质说来就来?真不见得。
瞧着这事儿,我总能想起那些人人都在骂的“莫言”——他的名字,你要是早几年说出来,左邻右舍多一半人嗤之以鼻,觉得他写农村写得“太不顾脸面”,说他不尊重老实巴交的下层人。可我心里犯嘀咕,站在网上高谈阔论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在田里栽过秧、和猪打过交道的?真没有。大部分也就是下岗后的工人、中产阶级里的不那么如意的“愤青”,闲得无事、网上找人“出气”而已。
扯回我们小时候。那会邻居房门一关,大家拉着窗帘就开始“说大实话”——卖粮食的怎么被人克扣,家里劣米掺着粗糠也要端上席面。要论“勾画农村”,谁家都有点自家不愿外人知道的糟心事。想想现在,咱见到的大多是“正经照片”,精修美颜;莫言掀开帘子,让你看一眼“生活素颜”,有啥不能接受的?
是,谁都不会乐意,光天化日之下暴露自己家丑。我有个亲戚,前两年赶着春运火车回乡,被外地人一顿“贫困户式”调侃,还当场拍了视频发网上,那滋味别提多不是滋味。但是咱也不得不承认,生活本来就有糙有丑。莫言笔下的人物“沾泥带土”,却没真弄脏谁,“剥皮抽骨、一丝不挂故意难看”那种,更不是他做的事。相反,有些人偏要何必,装作凡事都在意念里“无比高大上”,眼里揉不进沙子。
有些人一口一个“莫言丑化农民、丑化社会”,其实是自己习惯了每天“修图人生”,突然被拎出来照镜子,心里不舒服。你品一品,真正见惯了底层日子的,反而没那么敏感。我们一家人冬天挤在一个被窝里取暖,也没觉得多骇人;到小城里撞到了,就成了乡下的笑柄。
记得八十年代初,家里人对“新社会”的感觉就像暖水瓶里泡茶——不是一点苦味没有,却也算不上真甜。那会儿,有些作文都是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电视里运动员挂着金牌站在台子上笑。谁家都说“改革开放多好”,可自知肚子里没几颗米,也得承认衣服如果没破个大窟窿,也算天大的美事。我们倒没人觉得苦难光荣,也不见谁把“穷”吹成福气。
改革那阵,最火的词不是“我们天下第一”,反倒是“要瞪大眼睛看世界”。到处能见村里人换了拖拉机,学生们补习外语。我还记得有个小学同学,英语只会背“Hello”,却能滔滔不绝地谈自己“今后要出国”。那时候的自省就是这样——看见别人好,心里不怵,手里也攒着劲头。大家没觉得“祖国差两步”就该自卑,更没人指望拍桌叫喊就能爱国。一个个全都悄悄地奔着好日子去,宽衣带帽地加班省钱,嘴巴上不见怎么喊,却都还想儿孙混得出人头地。
有些人叫嚷着“祖国永远完美”,站在网上说着大词,其实就像《芙蓉镇》里那个“运动了”的王秋赦,没个正经事却偏要敲锣打鼓。你看着他在池塘边扯嗓子,大伙儿都明白,他无非就是凑个热闹。到最后,谁还搭理?大家忙着种田盖房,王秋赦充其量也就成了村里孩子的笑柄。
我们小时候还有一种人,家里供着泥像,家长不懂科学,可一逢南方水灾、地里收成不好,就去请神拜佛,说“神能通天”。现在社会上,这种“跳大神”的人也还不少,号称能替人分忧。可你细想,他们说的无非还是老一套本事,掩耳盗铃,混得一时是一时。我们要是能坚定点、不胡信邪门道,能讲点理,最后这些人就是“社会版奇人异事”当消遣罢了。
你说这世道,最怕的其实不是“脸皮糙”,怕的是连照一照镜子的勇气都没有。日子总要面对,那些敷粉施膏的,洗掉两遍也就露了原形。偶尔看到自己的“素颜”有点不适应,也是常事。可时间久了,习惯了,才觉得那才是本来面目。人不能光在自家的温室里睡觉,总想着“我们比别人都强,哪怕富不了,也比他们幸福”。可一味拿别人的困顿安慰自家,也是阿Q精神,治标不治本。
偶尔有人在网上刷着最新“正能量”段子,对别国磕磕绊绊冷嘲热讽,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个儿心里舒服点。可日子不会因为嘴硬就变甜,终归还得踏踏实实吃饭、上学、干活。真正的自信,是敢于哪怕脸不那么白净,也愿意拿出来见人。这种坦率,比什么修辞都管用。子孙后代,比咱们都要更懂得往前看的道理。
人嘛,得敢于望一望镜子。卸妆的明星也是人,莫言写的农村也是人,咱自己遇到的那些小丑角,也是活在身边的人。有人敲锣闹哄哄,你要真全信了,只怕吃的亏还多。偶尔跟着笑一笑,顺带提醒自己,别被那些吆喝热闹瞎蒙蔽,也许就是生活里最实用的机灵。不信你过几年回头想想,会发现那些被“斑点雀斑”唬住的日子,也都没啥大不了的。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