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紧急提醒:不是感冒,传染病流脑正高发!如何预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04:32 1

摘要: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隐藏着一个危险的“杀手”正在悄悄靠近——那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家常说的“流脑”。

信息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国家健康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学》、WHO官网等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隐藏着一个危险的“杀手”正在悄悄靠近——那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家常说的“流脑”。

最近,中国疾控中心发出紧急提醒:冬春季是流脑的高发期,尤其是天气忽冷忽热、空气干燥、人群密集的时候,流脑就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很多人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结果拖着拖着,病情一下子就恶化了,再想治疗就来不及了。

这不是吓唬人,流脑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还容易留下后遗症。尤其对婴幼儿和青少年来说,威胁更大。

流脑到底是什么?它和感冒有什么不同?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防?

下面就来给大家好好讲一讲。

流脑的全名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一种叫“脑膜炎奈瑟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这个细菌专门攻击人的大脑和脊髓外面的保护膜,也就是医学上说的“脑膜”。

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颗鸡蛋,鸡蛋壳就是脑膜。如果这个壳被细菌攻破了,那鸡蛋里的东西(也就是大脑神经)就出事了。这种感染会引起很严重的炎症,导致高烧、昏迷,甚至死亡。

流脑不像食物中毒那样是吃出来的,它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说得通俗点,就是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嘴里喷出来的口水和鼻涕里藏着细菌,别人吸进去了,就可能被传染。

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天气冷,我们关窗取暖,屋里空气不流通,人挤人,细菌就特别喜欢这种环境。学校、托儿所、工厂、军营、地铁、公交车这些地方,都是流脑传播的“重灾区”。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中国每年报告的流脑病例中,有将近70%是18岁以下的孩子。其中,6个月到2岁的婴儿是最脆弱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免疫力还没发育完全,抵抗不了这种凶狠的细菌。

除了小宝宝,中小学生、大学生也常常“中招”。学校人多教室小,呼吸间就可能把细菌传来传去。而且青少年精力旺盛,不容易觉察到自己身体出现的问题,一旦耽误治疗,后果就会很严重。

流脑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长得很像:发烧、头痛、恶心、打寒战……很多人就以为自己只是“扛一扛就好了”,结果没想到病情恶化得特别快。

但流脑有一些“隐藏版”的提醒信号,只要留心,是可以提前发现的:

发烧超过38.5℃,而且吃退烧药也退不下去

头痛特别严重,像有人拿锤子敲你脑袋

脖子发硬,低头困难,甚至连枕头都躺不住

身上突然出现紫红色的点,按压不褪色,像出血点

精神状态不对劲,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宝宝哭闹不停,抱起来反而哭得更厉害,后脑勺鼓起来(这叫囟门膨出)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千万不要等,马上去医院急诊科!

流脑的进展速度非常快,有些人从发烧到昏迷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在医学上,这叫“急性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脑水肿、昏迷、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

即使抢救回来,也有约20%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症:比如耳聋、瘫痪、智力受损、行动不便等。这些后果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太残忍了。

流脑是细菌感染,所以主要靠抗生素治疗,比如青霉素、头孢等。但前提是要早诊断、早用药。如果拖到病情严重了,即使用药也可能无力回天。

关键不是“能不能治”,而是“能不能早点发现”。很多悲剧不是因为没药可治,而是因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目前,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国家已经把流脑疫苗纳入了儿童免疫规划,孩子在6个月、9个月、3岁、6岁都需要接种。家长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个时间节点。

除了打疫苗,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很重要:

第一,注意通风。每天早晚都要开窗换气,哪怕天气冷,也开个缝。空气流通了,细菌就不容易积聚。

第二,避免扎堆。尤其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多的封闭场所,比如网吧、棋牌室、KTV。

第三,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用纸巾及时处理鼻涕口水。

第四,增强抵抗力。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西兰花、胡萝卜、橙子、猕猴桃;多喝水,少吃高盐油炸食品;晚上早点睡,别熬夜。

下面是一张图表,帮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流脑的严重性:

去年冬天,江苏的一位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儿子去探亲,孩子突然高烧、呕吐、哭闹不止。家人以为是感冒,吃了退烧药就回家了。

到了晚上,孩子昏迷不醒,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流脑,抢救了整整三天,才从鬼门关拉回来。

医生说:“再晚两个小时,孩子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流脑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传染快,也不是它致死率高,而是它像“感冒”一样伪装自己,让人掉以轻心。

从现在开始,每当家里有人发烧、头痛、精神不正常,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是所有发烧都是感冒,也不是所有头痛都是上火。

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采集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