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当国际媒体讨论“亚洲世纪”时,中国的存在感总是如影随形。这个拥有14亿人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既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也是区域安全的“压舱石”。但如果将中国从亚洲地图上隐去,这场思想实验将揭示一个更复杂的亚洲——一个没有绝对霸主的“多极棋盘”。
每当国际媒体讨论“亚洲世纪”时,中国的存在感总是如影随形。这个拥有14亿人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既是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也是区域安全的“压舱石”。但如果将中国从亚洲地图上隐去,这场思想实验将揭示一个更复杂的亚洲——一个没有绝对霸主的“多极棋盘”。
印度常被视为“最接近中国的竞争者”:13亿人口、GDP增速常年保持在6%以上、拥有核武器与航母舰队。2023年其GDP突破3.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但若细究,其人均GDP仅2500美元(约为中国的1/5),文盲率超20%,基础设施落后——孟买国际机场的破旧与上海浦东的现代化形成鲜明对比。
莫迪政府试图通过“数字印度”“印度制造”“基建大跃进”三箭齐发实现突破。班加罗尔的IT产业已占据全球软件外包市场65%,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日本援建)也逐步推进。但种姓制度、中央与邦政府的权力拉锯、宗教冲突(如2023年曼尼普尔邦骚乱)仍在消耗发展动能。
即便没有中国,印度仍要面对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的离心倾向,以及斯里兰卡经济危机带来的难民压力。其“东进政策”(Act East Policy)试图介入东南亚,却在缅甸军政府与东盟的复杂关系中举步维艰。
日本的经济总量(约4.9万亿美元)与技术储备(半导体材料占全球70%)仍是王牌。东京湾区聚集了丰田、索尼等世界级企业,老龄化社会却让劳动力缺口突破800万。更关键的是,其宪法第九条限制军事发展——即便2023年军费突破GDP的2%,也难以在短期内重塑二战后的“和平国家”形象。
三星电子掌控全球40%的DRAM芯片市场,K-POP文化输出席卷全球,但朝鲜的导弹威胁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2023年尹锡悦政府向美靠拢,同意萨德系统重新部署,却引发中俄强烈反对——若中国不存在,韩国或将更彻底地倒向美国,但也会失去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中韩贸易额3622亿美元)。
坐拥马六甲海峡咽喉、2.7亿人口(世界第四)、镍矿储量全球第一,印尼似乎具备成为区域大国的所有条件。佐科总统力推“新首都计划”以平衡区域发展,但腐败指数(2022年清廉指数34分,全球第110位)与宗教极端主义(巴厘岛恐袭阴影)仍是绊脚石。
凭借廉价劳动力与开放政策,越南吸引三星、苹果供应链转移,2023年出口额突破4000亿美元。但其南北文化差异(胡志明市与河内的对立)、南海主权争议(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摩擦)可能使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依靠全球16%的石油储量,沙特主权基金(PIF)规模达7000亿美元,正在红海沿岸斥资5000亿美元建造“未来之城”NEOM。但其军事能力饱受质疑——尽管购买美国F-35战机,也门战争却暴露指挥体系混乱。
土耳其横跨欧亚,掌握黑海海峡,无人机技术(拜拉克塔TB2)已改变纳卡战争格局。埃尔多安一方面介入叙利亚、利比亚,另一方面用难民问题要挟欧盟,但其通胀率一度突破85%,里拉贬值让“大国梦”显得虚浮。
没有中国制衡,美国可能强化“印太战略”:武装日本成为“东亚警察”,支持印度控制印度洋,在菲律宾重启苏比克湾军事基地。但中东乱局(伊朗核问题)会分散其注意力。
为打破西方制裁,俄罗斯将加速与印度军事合作(S-400导弹系统已交付),并借道伊朗打通印度洋通道。但其经济总量(约1.7万亿美元)难以支撑大规模扩张。欧盟试图通过《欧盟-东盟自贸协定》扩大影响力,但内部对移民问题的分歧(极右翼政党崛起)让其难以形成统一外交政策。
来源:地球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