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悦和陈宇是同事介绍认识的,陈宇欣赏林悦的温柔细心,更心疼她总把“我弟还在上学,我得多攒点钱”挂在嘴边。最初恋爱时,林悦偶尔给弟弟发几百块生活费,陈宇没多说什么,只觉得她重感情。可谁也没料到,这份“重感情”,后来会变成吞噬两人未来的黑洞。
这场争吵,彻底撕碎了两人三年恋爱的温情,而导火索,是林悦偷偷转走的十万块——那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的婚房首付,也是陈宇计划里“给林悦一个家”的全部底气。
林悦和陈宇是同事介绍认识的,陈宇欣赏林悦的温柔细心,更心疼她总把“我弟还在上学,我得多攒点钱”挂在嘴边。最初恋爱时,林悦偶尔给弟弟发几百块生活费,陈宇没多说什么,只觉得她重感情。可谁也没料到,这份“重感情”,后来会变成吞噬两人未来的黑洞。
弟弟大学毕业那年,找工作屡屡碰壁,索性在家躺平,白天打游戏,晚上泡酒吧,很快就欠了好几万信用卡。林悦第一次跟陈宇开口要两万块时,陈宇犹豫过:“你弟弟都成年了,该自己承担责任了。”可架不住林悦哭着说“我爸妈身体不好,不能让他们操心”,最终还是松了口。
那一次的妥协,成了潘多拉的魔盒。此后,弟弟的“求助”越来越频繁:“姐,我想买新电脑”“姐,我跟朋友打赌输了钱”“姐,我欠了点网贷,再不还就爆我通讯录了”。林悦每次都心软,起初还会跟陈宇商量,后来干脆直接从两人的共同账户里转钱,甚至偷偷办了三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
陈宇不是没察觉异常,可每次他想跟林悦谈“边界感”,都被林悦一句“你是不是嫌弃我家穷”堵回来。他想着,等攒够钱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小家,林悦或许就能清醒过来,却没等到那一天。
去年冬天,陈宇终于看中了一套性价比不错的二手房,交了定金,约定好月底付首付。他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林悦,还规划着“客厅给你留个飘窗,你可以养花看书”,林悦当时笑着点头,眼里却藏着一丝慌乱。
月底去银行转款时,陈宇才发现,那张存着十万首付的银行卡,余额只剩下三位数。他疯了似的给林悦打电话,林悦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哭着坦白:“我弟赌博输了八万,债主说再不还钱就卸他胳膊,我没办法……”
“没办法?”陈宇的声音都在发抖,“那我们的婚房呢?我们这三年的努力,在你眼里就这么不值钱吗?”
林悦却突然来了脾气,把手机摔在沙发上:“我弟都要出事了,你还想着房子?他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我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打吗?你要是真的爱我,就该跟我一起帮他,而不是在这里指责我!”
那一刻,陈宇突然觉得眼前的女人很陌生。他想起自己每天加班到深夜,想起林悦说“等我们有了家,就再也不委屈了”,想起两人一起逛家具城时,林悦指着一张婚床说“这个颜色我喜欢”——那些曾经温暖的画面,此刻都成了扎在心上的刺。
他试图跟林悦讲道理:“赌博是无底洞,你这次帮了他,下次他还会赌,我们的钱填不满这个坑!”可林悦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觉得陈宇“冷血”“没良心”,两人大吵一架,林悦回了娘家!
陈宇本以为,冷静几天林悦会想明白,可他等来的,是催收电话。原来林悦回娘家后,弟弟又找她要钱,她没钱,就背着陈宇借了五万块网贷。催债的人找不到林悦,就把电话打到了陈宇手机上,还发来了林悦的身份证照片和借贷合同。
陈宇拿着手机,第一次对这段感情彻底失望。他找到林悦,把催收信息摆在她面前:“你看看,这就是你所谓的‘帮弟弟’,现在不仅我们的婚房没了,还背上了五万块债,你到底要疯到什么时候?”
林悦的第一反应不是愧疚,而是委屈:“我也不想的,可我弟说他这次肯定改,只要再帮他一次……”
“没有下次了。”陈宇打断她,“我们分手吧,我耗不起。”
分手的消息传到林悦家,她的父母非但没劝女儿,反而指责陈宇“没担当”“不懂得体谅人”。林悦更是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朋友圈发了长文:“三年感情,抵不过我弟一次困难,原来所谓的爱,这么廉价。遇人不淑,大概就是我这样吧。”
配图里,是她哭红的眼睛,和那张没签成的购房合同。评论区里,有人安慰她“别难过,会遇到更好的”,也有人隐晦地提醒她“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可林悦选择性忽略了那些理性的声音,依旧沉浸在“自己没错,错的是陈宇不够包容”的执念里。
陈宇的离开,不是“冷血”,而是清醒。他明白,一个拎不清边界、把别人的付出当理所当然的人,给不了他想要的家。而林悦到最后都没明白:毁掉她爱情的,从来不是“弟弟的困难”,而是她自己的执念——她把“扶弟”当成了证明自己“重感情”的标签,却忘了,没有边界的善良,就是对自己和爱人的残忍。
后来有人问陈宇,会不会后悔认识林悦。陈宇想了想说:“不后悔,只是可惜。如果她能早点明白,亲情不是无底线的纵容,爱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我们或许真的能有个家。”
来源:一遍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