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贵水领袖情·回访记|杨文丽:苗绣卖到了国外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8:25 1

摘要: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探访苗寨化屋村。他走进苗族村民赵玉学家,聊家常、话发展,祝福赵玉学一家日子越过越幸福甜美。在扶贫车间,他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嘱托乡亲们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在村文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探访苗寨化屋村。他走进苗族村民赵玉学家,聊家常、话发展,祝福赵玉学一家日子越过越幸福甜美。在扶贫车间,他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嘱托乡亲们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在村文化广场上,他亲切地对乡亲们说,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苗家儿女心中澎湃激荡。这些年,立足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资源,化屋村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这片壮美的山水间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崭新画卷。曾经偏远落后的“悬崖村寨”已蝶变为一颗闪亮的“乌江明珠”,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家人们,这是我们新推出的刺绣手提包,喜欢的赶紧下单哦……”走进化屋村苗绣展示车间,杨文丽正忙着直播。

“最高的一场直播销售额有8万元,还有国外下的单。”杨文丽说,这样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谈起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车间调研的情景,杨文丽眼神明亮、话音清脆:

“我就站在总书记的对面。”

“总书记当时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

“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听了总书记的话,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既感动又兴奋。”

化屋村苗族占比96.7%,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绣是当地群众的手工艺代表,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承载着苗族文化深厚内涵。这几年,化屋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发新的文创产品,传统的苗家刺绣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遇”“碰撞”,在市场竞争中开创了一片天地。

杨文丽从小学习刺绣技艺。2019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她返乡创办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把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化屋考察后,化屋苗绣知名度大大提升,更坚定了我们壮大苗绣产业的信心。”杨文丽说,这几年,她先后到过省内丹寨和江苏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先进技术和前沿市场。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组建了研发团队,大胆采用现代的色彩搭配和简约的造型风格,让古老的苗绣图案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创新推出了100多种文创产品。

去年,杨文丽的公司营业额近300万元,带动了22位绣娘稳定增收。她说:“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创新产品,提升质量,扩大规模,努力把化屋苗绣产业做大做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谢朝政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