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每个周末都会和我“抢”电视遥控器,他硬要换到戏曲类节目,我听不懂京剧,也不喜欢演员的装扮,只觉得每天播放的曲目没什么不同。爷爷告诉我:“你正是记忆最好的年龄,趁年轻多学点优秀传统文化,等你再长大点儿就明白京剧的有趣之处了,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的爷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戏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京剧美好未来,非他莫属了吧?
他每个周末都会和我“抢”电视遥控器,他硬要换到戏曲类节目,我听不懂京剧,也不喜欢演员的装扮,只觉得每天播放的曲目没什么不同。爷爷告诉我:“你正是记忆最好的年龄,趁年轻多学点优秀传统文化,等你再长大点儿就明白京剧的有趣之处了,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的爷爷不仅每天都会看京剧,而且他还组织了一个“团队”,我为它取了一个名字——“趣味戏曲团”。
“趣味戏曲团”每周末都会在广场上开展公益演出,助力戏迷深入了解戏曲。爷爷和他的团队闲暇时会扮作京剧人物,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唱腔字正腔圆,和电视上的表演别无二致,我十分佩服他。我问爷爷:“爷爷,你们每周末都只练一次,是怎么演练得那么好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是爷爷给我的回答。我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这是什么意思。我忽然听到了姐姐在唱歌,灵光一现,姐姐洗手时唱两句,唱的不是很好;刷碗时唱两句,唱的也刚合格;拖地时念叨两句歌词。这不正是俗话说的那句“熟能生巧”吗?
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爷爷:“我懂啦,您是在日常生活里慢慢积累,才这般熟练的!”受爷爷熏陶,我也开始对京剧这类优秀传统文化萌生兴趣。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与自豪,是责任也是担当。正因“爷爷传父亲,父亲传我”这样代代相承,中华数千年传统方能延续。
这就是我的“戏迷”爷爷,一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爷爷。
评语:
这篇习作首尾呼应,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叙述了爷爷对戏的迷恋。习作中作者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把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