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口的水泥路修了有十五年了,边角处早就碎了,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那年秋天雨水格外多,我家门前的水塘涨得几乎漫到了院子里。
村口的水泥路修了有十五年了,边角处早就碎了,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那年秋天雨水格外多,我家门前的水塘涨得几乎漫到了院子里。
第一次背起小涛,是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刚把鸡棚的门打开,就听见村口传来一阵哭声。循声望去,是邻居家的孩子小涛,坐在泥水里,裤腿挽到膝盖,右腿不自然地歪着。
“叔,疼…”
小涛是村里出了名的倔,能让他哭出声来,我知道是真疼了。他爹去年在县城工地上出了事,他娘一个人拉扯他和妹妹,每天凌晨四点就去十里外的菜市场卖豆腐。
我蹲下身子,轻轻碰了碰他的腿,他嘶地抽了一口气。
“别动,叔背你去诊所。”
张医生的诊所是村里唯一的医疗点,平时只处理个头疼脑热。看了小涛的腿,张医生摇摇头:“这得去县医院,骨折了。”
那天晚上,小涛妈回来,眼睛都哭肿了。我和老伴在她家门口碰到她,她提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县医院开的药。
“医生说得休养两个月,可孩子这学期期末…”她的声音哽咽了。
小涛初二,正是要紧的时候。他读书好,是村里唯一考上县重点中学的孩子。村里人都说,小涛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光耀祖宗。
“叶师傅,医生说现在接骨的技术好,等石膏拆了,走路应该没大问题。就是这两个月…”
我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学校离我们村有四里地,平时孩子们都是走路去的。小涛现在这样,怎么去上学?她又不可能不去卖豆腐。
“你别愁,我送他去。”我说。
“这怎么行…”
“有什么不行的,我家离学校也就一里多点,正好顺路遛弯。”
其实也不顺路。学校在东边,我平时遛弯都是去西边的小河。但我那会儿已经退休在家好几年,除了种点菜喂几只鸡,也没啥正经事。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就站在了小涛家门口。他坐在院子的小板凳上,看见我进来,脸一下子红了。
“叔,我自己能行。”他挣扎着站起来,拄着拐杖试了两步,疼得直冒汗。
我二话不说,背起他就往外走。他比我想象的要轻,背上去没什么分量。想起他平时吃的都是清汤寡水,心里一阵难受。
“你就当叔锻炼身体。”我说。
刚开始背他时,他浑身僵硬,像块木板。沿着村口的水泥路走了一段,他才慢慢放松下来。
那条路两旁种着银杏树,秋天的时候,树叶金黄金黄的。路过李婆婆家的时候,她正在院子里喂鸡,看见我背着小涛,愣了一下,然后笑着喊:“老叶,这是做好事呢!”
我没搭理她,继续往前走。小涛在我背上小声说:“叔,你放我下来吧,村里人看见多不好…”
“有什么不好?你摔了腿,我背你上学,天经地义。”
到了学校门口,我把他放下来,扶着他拄拐杖进了教室。一路上,学生们都盯着我们看,我也不管他们,就专心扶着小涛。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经过供销社,买了两块钱一袋的奶糖。那是我最爱吃的东西,以前厂里发福利都有,退休后就很少买了。
第二天背小涛去学校的时候,我从兜里掏出一颗奶糖递给他:“含着,甜,走路不觉得累。”
他犹豫了一下,接过去,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被风吹到了地上,他急忙要我停下来捡。
“没事,风会把它吹到该去的地方。”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每天早上六点,我准时出现在小涛家门口。风里雨里,从不间断。刚开始村里人还议论,后来也就习惯了,见了面只会问一句:“今天小涛考试怎么样?”
背了大约一个月,那天下着小雨,我照常去接小涛。他娘难得在家,拦住我:“叶师傅,你看这雨…”
“下雨怕什么,我带了伞。”
“不是,我是想说…”她搓着手,“这么麻烦你,真是…”
“别这么说,我闲着也是闲着。”
小涛妈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塞给我一包自家做的豆腐干:“你带着路上吃。”
那豆腐干很香,我舍不得一次吃完,分成好几天。每次吃一小块,都要配上那块钱两包的老咸菜,是我的最爱。老伴说我怎么突然又爱上了咸菜,我没告诉她是因为和豆腐干更配。
有一天放学,我在校门口等小涛,看见他和几个同学说说笑笑地出来。看见我,他笑容一滞,很快又恢复了,跟同学告别后,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
“叔,今天不用背我了,我能走。”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在乎的就是面子。被一个老头背着,肯定会被同学笑话。而且我也注意到,他的腿确实好多了,虽然走得不利索,但短距离应该没问题。
“行,那你慢慢走,我在后面跟着。”
一路上,我和他保持着三四米的距离。他走一段就回头看我一眼,我就冲他摆摆手。走到半路,下起了雨,我赶紧追上去,把伞撑在他头上。
“叔,我自己打伞就行。”
“你拄着拐杖,哪只手打伞?”
他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往前走。走到一片水洼前,他停下来,犹豫了一下。我二话不说,直接把他背起来,趟过水洼,然后又放下他。
“就这一段,别婆婆妈妈的。”
他点点头,眼眶有点红。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涛的腿慢慢好了。到了要拆石膏的那天,我陪他去了县医院。医生说恢复得不错,但还得继续观察,最好不要剧烈运动。
回来的路上,小涛突然问我:“叔,你为什么要背我上学?”
我愣了一下,想了想:“可能因为我也有个儿子吧。”
“你儿子在哪?”
“在城里,很少回来。”
我儿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一年到头,也就春节回来一趟。每次回来都催我和他妈搬去城里住,说村里条件太差。但我舍不得离开这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
“叔,你儿子是干什么的?”
“医生。”我说,“在省城医院上班。”
小涛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可真厉害!”
“是啊,厉害。”我点点头,心里却想,厉害得连父母都不要了。
拆了石膏后,小涛能自己去上学了。我早上还是会去他家门口,不过不再是背他,而是陪他一起走。有时候路上碰到其他上学的孩子,他们会叫我”叶爷爷”,我也会摸出几颗奶糖分给他们。
期末考试那天,我特意去学校接他。看他出来,脸上带着笑容,我就知道考得不错。
“叔,我数学考了98分!”
“真棒!”我拍拍他的肩膀,心里比他还高兴。
那个冬天格外冷,我的老毛病犯了,膝盖疼得厉害。有天早上起来,腿都直不起来。老伴劝我别去接小涛了,我摇摇头,还是一瘸一拐地出了门。
到了小涛家,看见他已经站在门口等我了。看见我的样子,他吓了一跳:“叔,你怎么了?”
“没事,老毛病。”
“那今天别送我了,您回去休息吧。”
我摆摆手:“走吧,耽误上课了。”
刚走出村口,小涛突然停下来:“叔,今天我背你吧。”
我愣住了:“你瞎说什么?”
“就背一段,就在这没人的地方。让我也背背您。”
我拗不过他,只好趴到他背上。他个子不高,但力气不小,背着我走得很稳。
“你看,没问题吧?”他得意地说。
我笑了,心里暖烘烘的。
小涛的初中三年,我见证了他从一个瘦小的男孩长成了一个挺拔的少年。他学习一直很好,初中毕业考试是全县第三名,直接保送到了市重点高中。
他去市里上高中那天,我没去送他,怕自己忍不住掉眼泪。晚上他妈来我家,说小涛临走前专门交代了一句话要带给我:“叔,我一定会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个好医生。”
三年后,小涛如愿考上了省医科大学。那天全村的喇叭都在播这个消息,说咱们村终于出了个大学生,还是学医的。
小涛上大学那会儿,我已经七十岁了,腿脚不太利索,出门都要拄拐杖。他每次放假回来,都会到我家坐坐,给我讲大学里的见闻。有时候还会给我看看医书,问我哪里不舒服。
“叔,您这是关节炎,得吃点消炎药。”他一本正经地说。
我笑他:“你这小大夫,还没毕业就开始看病了?”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们刚学这些,想试试。”
转眼七年过去,小涛从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了一名骨科医生。他本可以留在省城的大医院,但他却选择回到县医院工作。
“为什么不留在省城?”我问他。
“县医院离家近,我能经常回来看看妈,也能照顾您。”他说,“再说了,咱们村的人要是生病了,去县医院还能有个熟人。”
小涛工作后的第一个冬天,我的腿疼得厉害,走路都困难。老伴去世后,我一个人住,生活很不方便。小涛知道后,每周都会回来看我,给我带药,帮我按摩腿部。
有一次,他带来了一个年轻姑娘,说是同事,也是县医院的护士。姑娘长得挺标致,看我的眼神很温柔。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的女朋友,没多久他们就结婚了。
婚礼在县城办的,很热闹。村里人都去了,都说小涛有出息,找了个这么好的媳妇。我坐在主桌上,看着穿西装的小涛,恍惚间还是那个我背着上学的小男孩。
去年,村里终于开始修路了。以前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据说是小涛托了关系,找县里批的项目。不仅修了路,还在村口建了个小型卫生室,每周小涛都会来坐诊一天。
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小涛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喜欢等到周末他来了再看。特别是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小涛从来不让他们去医院,都是自己背着听诊器上门。
前些日子下大雨,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腿疼得厉害。早上醒来,发现小涛站在我床前,手里拿着药和针剂。
“叔,我给您打一针,消消炎。”
针打完,他又仔细地按摩了我的腿,然后坐在床边,给我削了个苹果。
“叔,您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学医吗?”
我摇摇头。
“就是因为那年您背我上学。我想,如果我当了医生,以后就能帮助像您一样的人。”
我有点鼻子发酸:“那你现在如愿了。”
他笑了,把苹果递给我:“不完全是。我还有个愿望,就是在村里建个卫生站,这样咱们村的人生病了,不用跑那么远。”
“可惜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别这么说,叔。您等着看吧,最多三年,一定能建好。”
昨天,小涛突然来访,带来一个好消息:县里批准在我们村建立一个卫生站,他将担任站长,每周有三天在那里工作。
“叔,您看这个位置怎么样?”他展开一张图纸,指着村口的一块地,“就建在这,离您家近,您以后看病方便。”
我点点头,心里说不出的欢喜。想起那年雨中背着他上学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今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坐在门口乘凉,看见小涛背着一个老人往卫生站方向走去。老人是村西头的张大爷,腿脚不便已经多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些事情就像接力棒一样,会一直传下去。而我,只不过是这个接力棒的一个传递者。
村口的银杏树又黄了,秋风吹过,落叶纷纷扬扬。我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踏实。
我知道,即使有一天我走了,这个村子里,依然会有人背着别人前行。就像当年我背着小涛一样,一步一步,走向更好的明天。
来源:白开水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