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孩判逆,家长帮,平稳迈,变优秀,看建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06:06 4

摘要:从小学到初中,孩子要面对学科变多、节奏变快、自主要求变高的新挑战,还可能撞上青春期的小叛逆。作为家长,不用焦虑,做好这几件事,就能帮孩子顺利适应,长成优秀的初中生。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要面对学科变多、节奏变快、自主要求变高的新挑战,还可能撞上青春期的小叛逆。作为家长,不用焦虑,做好这几件事,就能帮孩子顺利适应,长成优秀的初中生。

一、先帮孩子“适应校园”:从“帮着做”到“教方法”

小学时家长常帮孩子整理书包、记作业,到了初中要慢慢“放手”,但不是“不管”,而是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1. 让孩子当“校园小主人”:开学前带孩子逛校园,找到教室、食堂、操场的位置,告诉孩子“遇到找不到的地方,问老师或高年级同学都很安全”;开学后让孩子每天自己整理书包、记作业清单,家长可以睡前花2分钟检查,但别直接帮着做,忘了就让孩子第二天自己跟老师沟通,下次就会记得更牢。

2. 帮孩子“拆解学习任务”:初中科目多,孩子可能会慌。比如每天放学后,和孩子一起列个简单清单:“先写数学作业(30分钟),再背英语单词(15分钟),最后整理语文笔记(20分钟)”,完成一项打个勾,孩子会觉得“任务没那么难”,慢慢就会自己规划。

3. 主动和老师“轻沟通”:不用天天找老师,每周可以发一条短消息,比如“老师您好,孩子这周说数学课堂练习有点跟不上,麻烦您上课多提醒他专注,我们在家也会帮他补补基础”,既让老师关注孩子,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二、应对“叛逆期”:少“说教”,多“倾听”

孩子上初中后,可能会跟家长“顶嘴”、不愿说学校的事,这不是“不听话”,而是他想证明“我长大了”。家长要换种相处方式:

1. 别总说“你应该”,改成“你觉得”:比如孩子放学玩手机不写作业,别说“你怎么又玩手机,赶紧去写作业!”,可以说“你刚放学想放松10分钟没问题,但作业要在7点前写完,你觉得先玩还是先写?”,给孩子一点选择权,他反而更愿意配合。

2. 找“孩子愿意聊”的话题:别一开口就问“今天考了多少分”,可以从他感兴趣的事聊起,比如“你们班有没有好玩的事?”“你喜欢的那个球星最近有比赛吗?”,聊着聊着,孩子可能会主动说“今天语文课我回答问题错了,有点难过”,这时候再跟他一起分析,比直接说教管用。

3. 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孩子可能会关房门写作业、不想让家长看日记,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就别强行“闯入”。比如敲门后说“妈妈给你切了水果,放门口了,有事叫我”,让孩子知道“家长尊重我”,反而会减少对抗。

三、抓“学业”:不盯“分数”,盯“习惯”

初中知识难度提升,想让孩子学业好,关键不是逼他刷题,而是培养3个核心习惯:

1. “课前预习+课后复盘”习惯:每天花10分钟预习第二天的内容,比如数学看一遍例题,勾出不懂的地方;放学后花5分钟复盘:“今天老师讲的重点是什么?哪道题没听懂?”,把不懂的记在“问题本”上,第二天问老师或家长,知识漏洞不会越积越多。

2. “不拖延”习惯:孩子可能会说“作业明天再写”,家长可以定个“规则”:“放学后先写作业,写完可以玩1小时;如果拖到晚上9点还没写完,就不能玩了,还要自己承担第二天交不上作业的后果”,让孩子知道“拖延会有代价”,慢慢就会养成按时完成的习惯。

3. “允许犯错”,别只看分数:考试没考好,别说“你怎么这么笨”,可以说“我们一起看看错题,是没听懂知识点,还是粗心了?这次错了,下次改过来就是进步”。孩子不怕犯错,就怕家长因为分数否定他,只要他愿意改,成绩迟早会上去。

四、养“优秀品质”: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心态”

优秀的初中生,不只是成绩好,还要有责任心、抗挫折能力:

1. 让孩子“承担一点家务”:比如每天让他擦桌子、倒垃圾,周末洗自己的袜子,告诉孩子“家里的事不是只有爸妈的责任,你也是家里的一份子”,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学校也会认真对待班级任务、学习任务。

2. 陪孩子“面对挫折”:比如孩子竞选班干部失败、运动会没拿到名次,别安慰“没关系,下次再试”,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难过,要是你想说说,我听着;要是不想说,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先接纳他的情绪,再慢慢引导他想“下次可以怎么做”,孩子会更勇敢。

3. 给孩子“正面榜样”:家长别一边让孩子少玩手机,一边自己抱着手机不放;别一边让孩子认真学习,一边自己抱怨工作辛苦。可以跟孩子一起“约定”:“你写作业时,妈妈不玩手机,陪你看书;周末我们一起去公园跑步,不宅在家”,家长的行动,比说多少道理都有用。

小升初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闯关”,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的“成长”。不用追求“完美”,只要家长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引导,孩子就会慢慢适应初中生活,长成让你骄傲的样子。

来源:秀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