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行军虎:外出“取经”开思路 笃行致远促提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05:38 1

摘要:近日,我有幸参加了2025年暑假义务段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域外研修活动,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使我深刻认识到现代化教育管理需要创新思维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将所学所思用到学校管理中,才能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管理

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

外出“取经”开思路 笃行致远促提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2025年暑假义务段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域外研修活动,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使我深刻认识到现代化教育管理需要创新思维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将所学所思用到学校管理中,才能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培训感悟

一、做有滋有味的教育

康建华校长的讲座,为农村小学教育点亮新灯。于农村校而言,教育资源虽不充裕,但师生间质朴联结、乡土文化滋养,皆是独特“滋味”源泉。 作为校长,要引领教师挖掘日常教学里的小美好,像课堂上孩子因理解知识露出的笑、课后实践中对乡土资源的活用,把这些点滴串成教育生活的甜。 让农村小学的教育生活,既有脚踏实地的烟火气,又有逐梦前行的诗意,真正活出教育的滋味。

二、炼就教育的“说”与“做”

王晓东老师《做得好,也需说得好》讲座,让我明白农村小学教育成果“炼与传”的关键。农村校在教育教学中默默耕耘,有诸多实践成果,比如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在艰苦条件下坚守育人初心提升教学质量。今后要带领教师,在“做”实课堂、深耕乡土教育的基础上,学会梳理成果,用清晰的逻辑、生动的案例,把教育的独特实践与成效讲出来,让更多人看见农村小学教育的韧性与智慧,让“做得好”与“说得好”双翼齐飞 。

三、构建可感可触的情景德育

南通师范二附小的情境德育体系令人深思。校园里,物化人文情境如春雨般浸润心灵;课堂上,师生、生生的情感共鸣激荡成长动力;多样活动中,孩子们在体验里悟德行、展风采;学科教学中,师引生语间实现情智共生;评价环节,情境化激励更让成长看得见。这种跳出说教的育德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四、建设高品质校园生态文化

虹桥小学的校园文化生态圈则展现了校园文化的智慧。从环境布置到课程设计,从教师成长到学生发展,文化如纽带串联起校园的每个角落。这让我明白,乡村小学虽朴素,却有民俗、乡贤故事等独特文化基因,完全可以以此为基,构建“一校一品”的文化生态。

返岗实践方案

一、明确目标

经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质量突出、校园文化浓厚、在区域内有较高声誉的优质学校。

二、具体措施

1、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持续完善“礼乐1251”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职员工深知质量树校意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符合学校校情的“礼乐1251”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礼”主要指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知识;“乐”主要指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1指一个目标,人人成才,生生发展;2指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5指教学中五个环节(30分钟);1指在课堂剩余10分钟内,教师要有一次反思、提升,学生要有一次巩固练习,一次检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争取课堂效益最大化。加强课程建设,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需求,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

2、持续完善“礼乐134”德育体系,逐步形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个)中心;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落实德育教育的(三个)主体;以“争做和评选礼乐(致礼致乐)教师、礼乐班级、礼乐少年、礼乐家长”为(四个)途经,最终达到“打造礼乐文化,建设礼乐校园,实现礼乐教育”的目的;通过观看爱国教育影片,聆听英雄人物事迹等正能量活动进行“感知育德”教育;开展诗经、研学旅行、志愿者活动、清明祭祖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教育成果,培养学生从小养正立志,让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3、塑造诗经文化学校品牌:通过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及地域特色,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特色,形成诗经“礼乐”校园文化,同时学校设立诗经阶梯、诗经文化墙、洽川八景墙、“孝”文化等版面,以“精诚文化、礼乐校园”为新体系,以“致礼致乐(即精致礼教,极致乐教)”为育人和办学的品质追求,以“求实创新 求真至善”为育人和办学的最高境界,形成完整的“礼乐校园、和谐洽小”的办学体系,构建“礼乐”文化育人氛围。洽川八景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使得“礼乐”校园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对周边学校产生积极的辐射作用。

三、预期效果

师资队伍:继续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在县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

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建设,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诗经“礼乐”校园文化品牌,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成绩优秀率,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四、可能遇到的困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不齐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如何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乡村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解决办法

1、开展精细常规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成效

每周坚持不懈地举行教学研讨活动,聚焦各个课目和学困生等存在的挑战,全员齐心协力共商良策。不定期举办新课标竞赛,致力于提升教师的基本功,使常规管理更为细致入微。教研组和教导处将备课作业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点评,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以此激励大家不断追求卓越。同时每年组织开展校级课题,专注农村教学探索,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理论的实践应用。

2、构建研培一体,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放在首位,创造性开展培训、讲座活动,提升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助力学校“双减”工作。抓好教学基本功训练。学校以课堂教学的常规与技巧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硬笔书写、集体磨课、同课异构、说课、新课标竞赛、作业设计大赛等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使教师们的基础知识更加过硬,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索新教法的能力不断提高。

3、享自然之趣,悟农耕之乐

开设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课,通过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在综合实践基地,同学们可以亲手种植各种农作物,从翻土、播种到施肥、收割,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樱桃园实践基地,同学们则可以通过修剪、施肥、采摘等实践活动,了解果树的生长规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能够学到真本领。

向阳而生,追光不止,虽任重道远,但“道不远人”。我将继续学习专家的经验做法, 拓宽教育思路,将理论联系实践,发展学校,成就教师,成长学生,以切实的行动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为助力乡村教育继续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行军虎,男,50岁,中共党员,合阳县洽川镇中心小学校长。《渭水之光》签约作家。

来源:汗滴化雨伴笔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