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非洲第一人口大国的合作何以“敢为人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23:14 2

摘要:3月30日,驻尼日利亚大使于敦海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大国外交》节目专访,深入解读中尼关系与两国合作。让我们一起跟随于敦海大使,走进中尼发展的时与势,共同展望中尼发展的新篇章!

3月30日,驻尼日利亚大使于敦海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大国外交》节目专访,深入解读中尼关系与两国合作。让我们一起跟随于敦海大使,走进中尼发展的时与势,共同展望中尼发展的新篇章!

专访全文如下:

“数字非洲”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尼日利亚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非洲大国。尼日利亚《国家报》近日刊发评论文章《中国与尼日利亚:友谊新时代》,高度评价两国关系,称中国为促进非洲大陆现代化、改善非洲人民生活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尼关系?这种贡献在尼日利亚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哪些体现?

于敦海:我担任驻尼日利亚大使已经有半年多时间,确实有很多切身感受。尼日利亚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非洲大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也是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的同盟军。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和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在北京共同宣布将中尼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篇章。当前中尼关系正处于高水平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中国为尼日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涉及方方面面,我想重点谈谈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发展和民生改善三大领域。

在基建领域,中国努力助尼打通发展动脉。多年来,我们的建设者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积极推动尼铁路、道路、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建设,在尼日利亚绘就了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壮美画卷。

于敦海:在工业化发展方面,我们积极激发尼内生动力。中方投资建设管理的莱基自贸区和奥贡自贸区为当地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带来直接和间接投资约26亿美元。中方承建的尼日利亚国家光纤骨干网,使尼日利亚互联网普及率从2015年的38%提升至2023年的55%,数字支付规模年均增长25%,让尼日利亚在“数字非洲”的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在民生改善领域,我们全力聚焦普惠包容。中国援建的阿布贾中尼友好医院每年接诊20万人次,培训本土医护人员超千人。中方在尼日利亚大学合作成立鲁班工坊,累计培养上万名技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尼合作正持续释放巨大潜能,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中尼关系的“敢为人先”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说到中国和尼日利亚的双边关系,常常会用到“敢为人先”这个词,这个说法有什么渊源?在中尼各方面的务实合作和中非合作中,这种“敢为人先”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于敦海:中尼双边关系中“敢为人先”的表述,来源于两国在许多领域突破常规、开拓创新的合作实践,为中非合作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示范性经验。

阿布贾—卡杜纳铁路首次将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运营管理“打包”落地非洲,是中国在非洲首个按中国标准全产业链输出的铁路项目;莱基深水港采用“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开创了中非大型基建合作新范式;宗格鲁水电站以项目未来收益作为还款保障,为非洲大型项目融资提供了新思路;丹格特炼油厂由中企参与建设,体现了中尼合作从“援助—受援”转向“市场规则+发展需求”的新探索。

于敦海:这些中尼合作的“敢为人先”走的是“尼日利亚试点—非洲推广”的路径,本质上是双方基于共同发展诉求的相互赋能,是“中国方案”同“非洲自主发展”的动态结合。未来在气候变化、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尼仍将是中非合作的开拓者和先行者。

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的合作增长点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您刚才提到中尼将拓展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合作。这让我们想起了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提出,中尼要“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的合作增长点”。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尼双方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合作前景?

于敦海: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人口结构年轻化,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拥有天然优势、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

于敦海:目前,中尼正朝着“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的合作增长点”方向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尼投资,在通信网络建设、移动支付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方面探讨合作契机。中国企业还积极投资尼日利亚锂矿资源,助力尼日利亚成为非洲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中心,为尼日利亚新能源产业发展及非洲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今后双方将在中尼政府间委员会、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金砖等双多边机制框架下,推进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

共同推动妇女事业向前发展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今年下半年,中国将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就在不久前,中国驻尼使馆举行活动庆祝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发布30周年。尼社会各界怎么看待中国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于敦海:前不久,我们同尼日利亚女性事务部共同庆祝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宣言》通过30周年。尼方高度赞赏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表示愿同中方加强交流合作,借鉴中国治国理政经验,共同推动妇女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于敦海: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非双方共同发布《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该计划支持女性对话、开展非洲妇女能力建设、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倡议,为深化中尼在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方面的合作指明了方向。今年初,尼日利亚成为金砖伙伴国,我相信这将为中尼拓宽女性赋权合作提供更好的、更多的平台和机遇。

今年下半年,中国将同联合国妇女署在北京合办全球妇女峰会。中方期待同尼方加强沟通,凝聚共识,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大计贡献重要力量。

建成多处杂交水稻种植及示范农业基地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说到中非友谊与合作的深厚纽带,就不得不说在非洲多国广泛种植、落地生根的中国杂交水稻。在尼日利亚的一些地方,已经实现了杂交水稻全产业链自营。中尼在提高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上还有哪些合作机遇?

于敦海:你提到中国杂交水稻,让我想起袁隆平院士墓前有一碗来自非洲的杂交水稻大米。这是中非深厚友谊与合作的生动写照。我到了尼日利亚之后,在会见很多尼日利亚客人时,他们都提出了农业合作这个重要领域。尼日利亚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明显,如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光照、温度、地形、土质等条件适合作物生长。目前尼日利亚吉加瓦州、卡诺州等地已建成多处杂交水稻种植及示范农业基地,水稻试种阶段已全部完成,规模化示范种植平均单产达9.84吨/公顷,是当地水稻平均产量的2倍到3倍。

当前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农业一直是中非合作重要领域。习近平主席提出对非“兴民惠农伙伴行动”,为双方提升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带来巨大机遇。就中尼农业合作而言,双方在作物品种改良及种植技术推广、小型农业机械化推广、构建多层次技术转移机制、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等方面存在广阔合作空间。我相信,通过这些合作,双方可以提升尼粮食自给能力,并且向其他非洲国家提供农业发展经验和模式,推动中非农业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来源:中尼梦之桥)

“直通非洲”

来源:直通非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