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哥哥23岁被骂油腻,他直接回怼:没你城里人精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7 14:09 1

摘要:有人骂“生鸡恐怖”,有人护“这才是粤味”,他一句“我阿妈吃了三十年,牙口比我还好”,把骂声转成下单声。

“白切鸡到底要不要骨头带血?

”一条弹幕飘过,全进华直播间瞬间炸锅。

有人骂“生鸡恐怖”,有人护“这才是粤味”,他一句“我阿妈吃了三十年,牙口比我还好”,把骂声转成下单声。

流量像热油,滋啦一声,全进华没躲,反而把鸡往镜头前一怼:皮弹得像气球,肉缝里渗着淡粉汁,弹幕齐刷刷“馋了”。

他16岁拿菜刀,第一份工作在佛山大排档,老板嫌他话多,让他去后院杀鸡。

一百只走地鸡,拔毛、过冰水、吊风干,练了半年,手腕粗一圈。

后来上综艺,评委咬一口皱眉:“肌纤维太紧。

”他当场回怼:“紧?

那是鸡跑得多!

”一句话剪进热搜,网友笑他“油腻”,他把ID改成“油腻全哥”,顺势卖自家果园鸡,三个月卖出十万只。

直播间里,他娘偶尔路过,穿件洗得发灰的T恤,脚上是儿子的旧拖鞋。

网友问:“阿姨怎么不打扮?

”他笑:“她连口红都嫌黏嘴。

”镜头扫过院子,竹竿晾着几件同款T恤,像排队的小旗子。

有人感慨“广东人真怕炫富”,他补刀:“炫富不如晒鸡,至少能吃。

这股“怕显眼”的劲儿,在广州老城区更明显。

北京路巷口,阿婆推着小车卖白切鸡,三十块半只,塑料袋一兜,汁水晃荡。

游客问:“没包装?

”阿婆白眼:“塑料袋最环保。

”吃一口,鸡皮和肉之间那层啫喱颤巍巍,像果冻,却比任何米其林摆盘都诚实。

全进华学的就是这股诚实。

走地鸡养足180天,玉米稻谷轮着喂,杀前三天只给清水,去腥。

烫鸡的水温87度,多一度皮就老,少一度骨不熟。

冰水要加姜片,热胀冷缩间,皮缩肉紧,斩件时刀要快,斜45度,一刀下去,骨头不带渣。

这套流程他直播了二十遍,弹幕从“麻烦”刷成“想学”。

有人质疑他炒作,他甩出账本:去年卖鸡赚了80万,给村里修路花了30万。

修路那天,他爹蹲在土灶边烧柴,火光照得脸红,嘟囔:“路平了,鸡好卖。

”一句话,比任何公关稿都动人。

流量反噬来得快。

一次带货橙子,被黑“甜得发腻”,他干脆直播啃青皮橙,酸得龇牙,销量反涨三成。

网友总结:“全哥翻车比带货好看。

”他乐:“翻车也是车,能跑就行。

他妹在广州做文员,周末回家帮忙打包。

镜头里,她素面朝天,头发随便一夹,手速却快得飞起。

网友问:“不化妆不怕丑?

”她笑:“化妆一小时,少包五十箱,亏。

”这话被截屏疯转,成了“极简打工人”金句。

其实广东人早把“低调”刻进DNA。

上世纪90年代,隔壁阿叔穿背心拖鞋收租,钥匙缠在裤腰,转身却给村里捐了座祠堂。

全进华不过是新一代版本:背心换成围裙,钥匙换成二维码。

旅游时见过太多反例。

大理古城,一位小姐姐拖着行李箱,里头装着十套汉服、三盏补光灯,拍照两小时,修图三小时,饭都顾不上吃。

全进华摇头:“鸡要是等她,早饿瘦了。

极简不是穷,是算得清。

全进华给粉丝算账:一只果园鸡卖98,包邮,利润20。省下的包装费,换成饲料,鸡更肥,回头客更多。

粉丝笑他“鸡贼”,他认:“鸡不贼,早被黄鼠狼叼了。

直播尾声,他娘端来一盘白切鸡,皮上还沾着水珠。

他夹起一块,蘸姜葱蓉,镜头拉近,鸡皮反光像缎子。

弹幕飘过:“别说了,下单。

”他咧嘴:“鸡养得好,不用多说。

屏幕暗下,院子里的鸡笼灯还亮着。

全进华蹲在笼前,数鸡,像数钱,又像数日子。

远处传来几声狗吠,他头也不抬:“明天杀哪只?

”风掠过果园,树叶沙沙响,像在回答。

来源:山岗上吹风的游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