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厉害的父母,都在用理解“六个层次”养孩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21:38 1

摘要:大多数家长的困惑在于:尽管自己努力做了很多事情,不过依然没有让孩子执行到位,还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主要是没有养成有效的规则模式,你可以试试用理解的“六个层次”,来帮助提升你的养育能力。

大多数家长的困惑在于:尽管自己努力做了很多事情,不过依然没有让孩子执行到位,还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主要是没有养成有效的规则模式,你可以试试用理解的“六个层次”,来帮助提升你的养育能力。

说到理解可能很多人都有话想说,今天我们就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理解六层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特别是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这六个层次真的很重要。

其实,理解的六个层次最早是由一位美国学者提出来的。用六个层次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做到快速地梳理清楚。

而且,它在教育上面应用的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快速的明白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结,进而解决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实用的一套思维方式,所有的事情在思维空间内,都是有六个层次,下面我们由下往上说:

第一个是环境

它包括我们身体之外的所有东西,包括人和事物,还有常见的吃穿用度等。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

第二个层次行为

包括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每一件事儿,在环境中的实际操作过程,简单地说,行为就是做的过程。

第三个层次能力

就是在一件事中所拥有的,不同选择的能力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做事的过程中,情绪也属于能力的层次习惯

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最后就有了什么的能力。

如果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一定要让他养成好习惯,可以决定他们最后的高度。

如果给孩子留套房子,这是第一层的外环境。如果帮助娃娃养成了每天复盘反思的习惯,这是内因,远比给他们留下别墅更重要

第四个层次信念

信念是做事的动力,而价值观代表了做事的意义,说明白一点,就是为什么做这件事情。

其中,信念和价值观是支持真正的支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五个层次系统

就是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这是更高层次的心灵问题。已经到了富含生命意义的层次,带来的是新生和使命的层次。

第六个层次身份

这是对自我的探索,探索个体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哲学意味,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家长看完后,或许觉得理解六层次很有趣,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到育儿中来,接下来咱们一点点聊。

就拿现在很多的娃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他在家里,一家人都是围着他转。担心自己到了幼儿园,就没人管了,非常留恋家里,不想去幼儿园。

那么这个问题就关乎环境,我们需要从环境的角度跟他们讨论,可以告诉宝宝,他到了幼儿园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帮助他们从更高层次去看到自己的收获,并且需要从信念价值层面做工作,让他们知道幼儿园也是很好的。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身份是不断在变化的。而这个变化,其实也对应理解六层次。我家大宝和二宝,已经到了儿童期(一个四年级、一个一年级),此时我就要从能力以及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除了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学习习惯,以及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看法。当我们把一个要求具像化,可以让他们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以及一些要求之类的。

你就会发现很多的家长,可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要求,更没办法去理解孩子的需求了。

因此,对于孩子提要求的同时,可以让他们再详细的说一下,自己需要的详细内容,自己想要做什么。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家长的规律能够更好的落实,还有利于提升娃的心智能力成长

很多情况下,都是父母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而不是孩子情愿去做。这个时候就需要理清问题,宝宝的自主性,是不是完全被发展起来?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就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相信任何个体都具有自我进化和成长的力量。

同样,我们的孩子亦如是。

家长可以拿它作为行为的指导,以后或许可以帮助你

当孩子理解到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并且这件事对他们非常重要主动性就会跟着发挥出来

枕边育儿寄语: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我们做家长的,扮演好每个阶段,应该做的角色,就可以了。别觉得难,也别觉得没头绪,一步步走,慢慢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来源:IF枕边育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