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表陈佳滢、张琬悦在华侨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7 20:42 1

摘要:大家好!我是工商管理学院来自希腊的华侨新生陈佳滢。今年,我们兄妹三人有幸共同入读华侨大学。此刻,能作为新生代表站在这,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分享心声,我既激动又倍感荣幸——因为我们脚下的这方润土,承载着“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初心,更孕育着无数侨子逐梦

泉州校区新生代表在华侨大学

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工商管理学院 陈佳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工商管理学院来自希腊的华侨新生陈佳滢。今年,我们兄妹三人有幸共同入读华侨大学。此刻,能作为新生代表站在这,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分享心声,我既激动又倍感荣幸——因为我们脚下的这方润土,承载着“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初心,更孕育着无数侨子逐梦奋斗的故事。

多年前,我随父亲远渡重洋去往希腊,在那个同样有着文明底蕴的国度,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成长旅程。初到异国时,气候的差异、饮食的不适、语言的隔阂,曾让我无数次陷入迷茫:课堂上听不懂专业名词的窘迫,与人交流时词不达意的局促,都曾是我必须跨越的难关。但当我用磕磕绊绊的希腊语完成第一次完整对话,当我在课堂上与各国同学分享中国的春节习俗、端午文化,打破彼此对不同国家的刻板印象时,我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桥梁,需要用坚持去搭建;成长的道路,必须靠奋斗去铺就。

最让我难忘的,是中国戏剧院在希腊演出《兰陵王》的场景。当兰陵王戴上面具冲锋陷阵的瞬间,全场观众震撼不已,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小声讨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那一刻,我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加明白: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海外侨生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海外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我学会了用多元视角看世界,更让我坚定了一个想法——回到祖国,回到侨校,系统性地学习知识,从根上理解中国的发展,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把“他山之石”转化为建设家乡、传播文化的力量。

选择华侨大学,正是因为这里与我的初心不谋而合。这所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的华侨高等学府,自建校以来,就始终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秉持“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为海内外培养了无数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人才。站在这个新起点,我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在学业上,我会夯实工商管理专业基础,主动参与学术研讨,把海外所见的商业模式与中国市场结合,探索跨文化贸易的新可能;在实践中,我会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华大的“华文星火”“逐梦海丝”等文化海外传播活动,用自己的经历为文化交流添一份力;更会主动分享海外成长故事,让校园里的多元文化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此,我想号召大家:

让我们以“奋斗”为笔,在华大的校园里书写青春——主动走出熟悉的圈子,不怕试错、不惧挑战,把每一次困难都当作成长的阶梯;让我们以“传承”为责,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分享家乡文化,在海外亲友的联系中讲述中国发展,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让我们以“团结”为帆,携手共赴未来——无论是学业上的难题,还是实践中的挑战,都彼此支持、互相鼓励,让华大的“侨”字招牌,因我们的努力更加闪亮。

2025级的同学们,我们的旅程或许始于不同的远方,但从今天起,我们的未来都根植于华大这片沃土。愿我们珍惜在侨校的时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负韶华,不负“侨”的使命,一起在这个大家庭里,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绘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华章!

谢谢大家!

厦门校区新生代表在华侨大学

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琬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25级本科新生张琬悦。非常荣幸能代表新生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生,向为我们成长辛勤付出的父母、师长,向在此欢迎且即将陪伴我们砥砺前行的学校老师、学长学姐,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也祝贺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我们跨越山海,终相逢于华大,开启人生的崭新一章。

我是一位来自河北的北方女孩,从广袤的华北平原来到温柔的鹭岛厦门,带着憧憬也带着坚定。我曾数次想象过厦门的海风如何拂过棕榈树的叶梢,想象过鼓浪屿的琴声怎样飘浮在傍晚的街巷,更想象过华侨大学那自由而深厚的学术气息,将如何塑造一个更加开阔的自己。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无论来自江南塞北、境内境外,都因同一个梦想、同一份热爱相遇于华大。这不仅仅是一场地理意义上的奔赴,更是一次文化与理想的汇聚。曾披晨光启程,亦戴星月而归,无数个日夜的拼搏铸就了今天的我们,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未来的几年,定将是自我突破、矢志前行、光明灿烂的最美年华!

青春当有为,奋进正当时。今日的我们对毕业时的我们是怎么样的充满了好奇,肯定也写满了期待。

期待我们在华大,以勤奋化真知,点亮思想的星辰。

大学于我,是知识无边的海洋,更是思维积极生长的天地。期待我们在每一堂课专注聆听、勇敢发问,在实验室亲手验证理论的奇妙,在图书馆拥抱不同学科的思想碰撞。不仅要扎牢专业之根,更渴望打破领域的边界,以批判与融合的视角看世界。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愿大家始终怀着好奇与反思,保持思想的清澈与开阔——这不仅是对大学的向往,更是青春应有的模样。

期待我们在华大,以真知赴躬行,书写无悔的成长 。

大学的课堂之外,还有众多等待亲身体验的舞台: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科创竞赛、实习实践……我们应主动走出舒适区,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在服务中感受温暖,在挑战中磨炼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愿大家将所学化作行动,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在奉献中理解价值,真正刻下不负自我、不负岁月的成长印记。

期待我们在华大,以躬行铸初心,铭记家国的使命。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言如一炬之火,照亮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的精神长路。我们这一代,正站在科技与变革的时代潮头,愿未来的我们既专注学业、深耕专业,也定不忘肩头那份家国的嘱托。不为一时的浮名,不惧一时的困难,以梅的清气勉励自己,以国的需要指引方向。愿大家保持对生活、运动与艺术的热爱,在严谨求知之余,也温暖而明亮地成长,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口中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今日,我们站在大学的新起点,也是人生新征程的开启。相信我们都能让期待成真,促梦想达成,让我们在这片沃土之上,以奋斗为笔,以理想为墨,无畏风雨、共赴山海,让青春与华大同色,写下属于我们最美的青春诗篇。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志有所达!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编辑:郑沣霁

责编:郑艺晗 林雅婷

校对:魏琳瑛

初审:吴江辉

复审:朱红梅

终审:李庭志

来源:华侨大学

相关推荐